【南粤家风】潮汕地区唯一一位开国将军留给后世这些财富

南粤清风  2016-11-30 20:01

陈德(1914-1983年),潮州人,潮汕地区中唯一走完长征全程的红军干部、唯一一位开国将军。

陈德与儿子陈东绥戎马度平生、坚毅铸忠魂,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陈德一家

“哪怕是爬着滚着,也要跟红军走到底”

1932年,陈德参加工农红军。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德在第一军团野战医院当文书。

红军进入湖南边境时,陈德的踝子骨肿痛,步履艰难,领导拟将他安排在群众家里疗养。

陈德闻知消息,急得手足无措,双泪直流。

他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找到医院院长,哽咽地说:“党和红军是我的再生父母,离开红军,就没有我陈德,哪怕是爬着滚着,也要跟红军走到底!”

院长深为感动,拍拍陈德的肩膀,点头笑道:“好啊!那就一起走吧!”

院长把自己的牲口让给陈德,陈德骑了两天后,坚决自己步行。

长征路上,红军历尽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凶残顽敌。

陈德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政治指导员。他积极筹措和妥善安排连队生活,特别强调节约。

在抗日战争平型关战役、鲁西南梁山战斗、山东根据地反“扫荡” 和山海关保卫战中,陈德身经百战。

后来,他南下广西剿匪,解放海南岛,主政一方。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3年任广东省军区党委书记、政委兼广东省委常委;

1980年任广州军区顾问;

他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天候不适无畏惧,甘洒热血边疆上”

1968年底,陈德的大儿子陈东绥在毕业分配时,不想依靠父亲的关照来决定自己的前途,主动要求去西藏闯一闯。

陈德支持他到艰苦环境中接受磨炼,并写了一首诗:“高举红旗到西藏,一心一意添国防。天候不适无畏惧,甘洒热血边疆上。”

1969年初春,陈东绥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去西藏当兵。

经过28天颠簸,他来到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海拔3000多米的驻地。

青春岁月热血铸就。

高原生活之艰难不言而喻,每到傍晚就刮起大风,落满沙尘的床单上可以写出字来;米饭得先用开水泡一阵,让沙子先沉下去才能下咽。

1969年的西藏,依然弥漫着局势紧张气氛。边境摩擦和武装叛乱时有发生,随时都要做好打仗的准备。

在陈东绥的家书里,这些并没有提及。每封家书的最后,他都会写上“永远忠于毛主席”几个字。

他告诉父母,“到西藏后,并没有什么大的不适应,身体也没什么病,比在内地还胖了一点。一切都很好。”

他的战友陈生元回忆道,东绥虽然是高干子弟,又是大学生,但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经常帮战友们写家书。

1969年12月一次上山伐木时,一株快被锯断的巨大松木,猛然朝着陈东绥的位置倒去……

23岁的年轻生命,连同他的激情与理想,在巨木倒下的那一刻,戛然而止。烈士英灵长眠在高原,与山川河流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