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 2016-11-30 15:28
外地人一进清城,就会发现这个城市很爱“以凤为名”。凤城大桥、凤翔大道、凤翔小学、凤凰岗,甚至连很多商家、楼盘的名字里也有“凤”。没办法。谁叫清远的另一个名字叫“凤城”呢。
清远为什么叫“凤城”?百度百科上有关清远“凤城”的一种说法是:“清远又称凤城,是由于清远的地图像一只凤凰。”
很多朋友现在查看清远市地图的话,会发现这地形怎么看都不太像凤凰.......
道理很简单,因为今天的清远市并非古代的清远。根据清代“计里画方”绘制的清远地图,新中国成立前的清远地域面积(下图橙色那块)就相当于今天的清城与清新。
清代“计里画方”绘制的清远地图
将清远古代县域地图放大后,能够较为准确地看出当时清远地形的模样。
与古代的凤凰展翅图对比,这轮廓是不是有点相似呢?
由此来看,“清远又称凤城,是由于清远的地图像一只凤凰。”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据了解,清远地图,基本上都是印在了《清远县志》或《广东通志》上,属于官书。在古代,县志属于地方官员治理地方使用的资料文献,一般老百姓家里是不会有的。
所以,是谁说的清远地图像凤凰呢?大概是当时的地方官员吧!
清城之所以又叫凤城,还来源于一则悲壮的人凤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清远地区暴雨倾盆,北江河水猛然上涨,淹没了清城。其时,城里住着一个叫张易的青年,他有很好的水性,浑名叫“潜水易”。
在与洪水搏斗中,他一连救出了几个灾民。此时,他已筋疲力竭,正准备在高地休息时,忽听到水面上传来一阵吱吱吱的哀叫声。
网络图片
他睁开疲惫的眼睛一看,发现不远处一棵露出水面的梧桐树上有个凤巢,一窝刚生出不久的小凤凰在向人求救。心地善良的张易不忍心幼凤遭淹,便托着疲乏的身子奋力游向树丫,费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终于把那几个小凤雏救上了高地,而他自己却永远地闭上了疲惫的双眼。
不久,清城上空飞来了一只低迴盘旋的大观凰,她在寻找被洪水围困的孩子,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凤巢,因为巢已被洪水淹没了。正在焦灼不安之时,忽发现她的小凤雏已被一青年救起,不禁感激地鸣叫起来。
但当她细看时,才发现救小凤雏的青年已累死,而洪水还在上涨,还有许多无助的灾民在洪水中挣扎。大凤凰不忍心看到这种惨象,便毅然扑入洪水中,竭力做隆背、振翅、翘尾状,让灾民通过其身体爬上高地。
灾民们得大凤凰之助,终于死里逃生,化险为夷。而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的大凤凰,却因泡水太久而死去。后来,人们便把张易生前住过的巷子改名为“起凤里”,又在今城区工人文化宫前的空地处筑建了《凤凰台》,以示纪念。
▼起凤里
从那以后,人们便称原县城的三码头为凤头,原县府一带为凤背,松树岗为凤尾,东门岗、西门岗为凤翼,称清城为凤城。
在民间传说中,凤凰还曾两次来到清远。
最早的、也是流传最广的是,宋端拱元年(988年),有凤凰会集清远县衙的合欢树上。知广州李昌龄则绘了凤凰的画像献给朝廷,也在此处建了凤凰台。
网络图片
后来,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雷电从鳌塔上空霹雳而下,接着就有金色凤凰腾空飞翔,在塔上盘旋着,有烈火般的赤霞尾随着,冉冉上升。
凤凰台也一度成为清远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包括县署、城隍庙、梦清阁均在凤凰台周边兴建。
▼清代康熙元年的凤凰台
因传说而修建起来的凤凰台,被列为清远县传统凤景的“八景”之一,并一直作为清城的标志昭示世人。
除了清城,清远各地都有“凤迹”可觅,都有“凤音”可闻。
●市区除老城外,新城有凤鸣路,洲心还有凤凰岗、凤凰村;
●清新石马有凤塱村、三坑有鸡凤村;
●英德沙口有凤田、横石塘有凤桥;
●连山永丰有塘凤;
●连南盘石有凤凰寨;
●佛冈石角有凤凰村、龙山有凤洲、民安有三凤里;
●连州大路边有凤头岭、凤头村,龙坪有凤凰村;
●阳山黎埠有凤山、凤岗、凤塘,上世纪90年代还分设出一个叫“凤埠”的乡镇。
不过,清远最早与“凤城”二字结缘的,应该是乾隆二年由知县陈哲捐建的“凤城书院”。
除了清远之外,顺德大良也称为凤城,为什么呢?
传说清远的公凤凰飞回来了,见到自己的妻子牺牲了,很伤心,于是就带着小凤凰飞离这伤心之地,一飞就飞到顺德,所以顺德大良也称为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