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文悦
2016-11-29 09:46
11月2日17时30分,尚方名在惠州被捕。他没有挣扎,只是告诉儿子:“老爸要去坐牢了,你要听妈妈、姐姐的话。”1986年,尚方名因抢劫罪被判无期徒刑,服刑4个月后脱逃,然后辗转粤、闽、赣三省,以伐木、载客、打杂为生,生活拮据。他养育的五个子女,一个赠人抚养,一个走失多年下落不明。
潜逃三十年,归来已白发。重回梅州监狱,已是六旬高龄的尚方名痛悔不已,几度哽咽语塞:“看到警察就怕,没一天过得安心的。”
尚方名是梅州监狱“猎狐行动”捕回的第一个在逃罪犯,也是广东监狱捕回的脱逃时间最长的罪犯。包括尚方名在内,今年6月至今,全省已捕回3名在逃罪犯。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李景言表示,捕回历年在逃罪犯工作是彰显法律权威的重要举措,对于打击和震慑狱内又犯罪行为、维护狱内改造秩序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押近1个月,在狱警的辅助下,尚方名的思想有了转变。他说:“我明白,一个人犯了罪,就要面对、认罪、忏悔、改过。”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悦 通讯员 尹华飞 阚淼 发自梅州
逃亡三十年终落网
10月28日,是尚方名的60岁生日。“我老是想,过了那么久,应该没事了。”尚方名意料不到,4天后,他将被抓捕,回到那个已经逃离了一万零八百六十天的地方——梅州监狱。
尚方名是梅州市五华县人,1982年因盗窃罪在河源监狱服刑3年。1986年8月,他因抢劫摩托车被判无期徒刑,被投入梅州监狱服刑。受条件限制,尚方名先是乘坐公交车从陆丰看守所转移到梅州市汽车站,再徒步到梅州监狱。“这给了他观察逃跑路线的机会。”梅州监狱狱政办副主任黄意忠说。
“被判无期徒刑,觉得一生都完了,于是萌生逃跑的念头。”尚方名说,宣判后自己就决心越狱。经过4个月的准备,1987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一,凌晨5时许,尚方名趁其他罪犯熟睡之机,利用预先准备好的工具剪断围墙电网后,翻墙脱逃成功。
在黄意忠看来,尚方名脱逃成功,运气的成分很大。“电网那几天刚好停电,他从4米高的围墙跳下去又恰好落在菜地里,没有受伤。”
尚方名坐摩托车回家取钱,徒步3小时翻山越岭到揭西,乘坐汽车到福建省漳州,换乘火车到江西省吉安……他还用石灰、苏打粉涂擦额头上的黑痣,去除印记。很快,尚方名就摆脱追捕,藏身于茫茫人海。
在吉安,尚方名化名李远发,骑着单车穿梭于镇村,自产自销老鼠药、蟑螂药。半年后,他受雇到一个农场砍树。
尚方名的哥哥尚方利告诉记者,弟弟自小性格调皮,尚武好斗。尽管“害怕打架惹来警察”,但逃亡初期,尚方名仍难以抑制自己火爆的性格。“帮农场砍树,对方说路是他们开的,不给我走,还把我的车推到沟里,我就1个人打他们7个人。”
1988年,尚方名与祖籍五华、家族有精神病史的李丽彩结为夫妻,并以妻子户籍为住址、以李远发为名领取了身份证,成功“漂白”身份。
曾几度萌生自首念头
被捕后,尚方名一直被关押在梅州监狱禁闭室,不得与外界联系。他对记者说:“现在最挂念的是孩子,老三在广州的大学读书,和你们一样,学的是新闻专业……”
1989年,尚方名第一个女儿在吉安出生。由于一心想要男孩,而吉安地区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严,尚方名举家迁到惠州市一个偏远的山村,建房定居。好景不长,他的房屋很快被拆迁,于是开始长达二十多年的租房生活。
黄意忠介绍,二十多年来,尚方名虽然都是居住在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一带,但不断搬迁。“有的是他自己担惊受怕主动搬的,有的是因为没钱交租被房东驱赶”。
由于害怕暴露身份,尚方名只能从事摩托车载客,或在当地的一个装饰城从事搬运工作,收入低微。他说:“街上看到警察就怕,不敢抛头露面,不敢承认身份。”随着五个儿女次第出生,生活越来越拮据,尚方名几度萌生自首的念头。
他说:“一个逃犯,要在社会上讨口饭吃,太难了。”
记者:“那为什么最终没自首?”
他说:“孩子太小,放不下。”
外省户籍儿童无法在广东上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尚方名决定给哥哥尚方利打电话。
“估计过了十多年吧,他给我打电话,我不理他,谁让他不听政府的话。”尚方利告诉记者,潜逃三十年,弟弟往家里打了十多次电话。“我劝他自首,他不理,直接把电话挂掉,还经常换电话。”血浓于水。最终,尚方利不但替弟弟抚养大女儿,还把另外3个外甥都上户口到自己名下。
三十年一直未相见,尚方利对弟弟的感情更多是怨恨。“他过得不好,难道我们就过得好了吗?家里出了个逃犯,村里的人都看不起我们,甚至当面骂脏话。”说到这里,激动的尚方利浊泪盈眶。
“父母去世时我不在身边,不敢回去。”尚方名交代,潜逃三十年,从未与父母、兄弟姐妹相见。不仅如此,他对老婆子女也未曾坦白自己的身份。
黄意忠说:“尚方名对外用化名李远发,对家人则用化名尚方好。我们抓他时,他的家属聚集在一起很激动,以为我们抓错人了。”
坚持不懈追捕在逃罪犯
尚方名告诉记者,他夜里经常做梦,梦中自己被警察抓捕并被送回监狱。法网恢恢,这个噩梦注定会变为现实。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达通知要求,在押罪犯脱逃后未实施其他犯罪的,由监狱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抓获后通知原监狱押回。今年6月,广东监狱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其中梅州监狱实施了“猎狐行动”,开展追逃工作。
梅州监狱副监狱长廖远忠介绍,专案组通过向各地公安机关寄发协查函、查询逃犯及其亲属户籍信息、走访罪犯亲属及村民等措施,综合分析排查出有价值的情报。“通过知情人士,我们得知尚方名没死,而且还与他的哥哥有联系,这非常关键,因为罪犯外逃30年,有可能早死掉了。”
户籍信息成为突破口。“尚方利名下有6个子女,但3个是1988年前的,3个是1994年后的,时间断层很明显,我们初步怀疑有3个子女是尚方名的。”黄意忠说,他们又查到那3个子女是在惠州上学,且信息登记的父亲是“尚方好”,“我们一查,全省的户籍都没尚方好这个人,那么就更坚定我们的判断了。”
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专案组明确尚方名频繁出现在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为进一步筛查辨别尚方名的身份,避免抓错人,专案组到惠城区进行了5天4夜的蹲点走访,通过大量的暗访和跟踪摸查,确定尚方名使用身份化名“李远发”和“尚方好”。
经与省监狱管理局、省公安厅沟通协调,梅州监狱积极配合惠州市公安局,精心制定抓捕方案。11月2日,脱逃30年之久的罪犯被抓捕归案。
“这体现了梅州监狱对追捕历年在逃犯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彰显了法律的尊严,为严厉打击狱内犯罪、积极维护监管秩序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梅州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华桦说。
据悉,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监狱监管条件差,给罪犯脱逃提供可乘之机。目前广东监狱尚有在逃罪犯97名,在逃时间最短的也长达18年,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广东监狱正通过函请辖地公安机关协查逃犯信息,有针对性地联络在逃罪犯亲属并宣讲政策,规劝逃犯自首、在传统节假日派员前往逃犯户籍地或可能的居住地布置线人、蹲守摸查,对获取的信息深入分析研判、甄别出有效情报和线索等方式全力开展追捕工作。
(文中除监狱工作人员,其余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