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薇
2016-11-21 10:07
“帝象,帝象,你姐要裹脚了……”11月16日21时,中山市青少年宫灯火通明,大型原创歌舞剧《少年孙中山》剧组正在进行带妆联排。这是他们在中山的最后一次带妆排练。11月26日晚,他们将在北京市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孙中山姐姐“孙妙茜”的饰演者刘婉迪说,从今年8月开始,剧组已经连续排练了4个月,几乎一天未歇。
8岁学生零基础参加演出
16日19时,彩排正式开始。一段开场舞后,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天空——“1866年11月12日,香山翠亨村诞生一个男孩,父母给他取名帝象,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不一会,舞台上几个孩子正开心戏耍,突然一声呼喊传来,“帝象,帝象,你姐,你姐,要被裹脚了……”“你姐裹脚嫁人啦!”
听完这两句,被唤作“帝象”的男孩快速跑回家,央求“爸妈”放开“姐姐”,不要缠脚。他还对父亲说:“我姐有双好看的脚,为什么要把它弄坏了?”
父亲答道:“别胡闹了,这是祖宗传下的规矩,不能改。”
“如果这个规矩错了呢?”男孩问道。父亲再答:“祖宗传下的规矩是不会错的。”
在与父母和裹脚神婆的争执中,少年孙中山的故事逐一上演。
刘婉迪还记得第一次看剧的情景。那时8岁的她是剧中一名演员,饰演“小跟班”。因为戏份不多,第一次排练时,她便在旁边安静地看书。当排到阿哥(孙眉)离家,父母和弟弟送别时,她情不自禁地放下了书,待看完时已是满脸泪水。
8岁的关竣彦和她不同,第一次接触这一幕怎么都哭不出来。“他演童年时的孙中山,也就是帝象。第一次和阿哥对戏时,完全找不到感觉。”关竣彦的母亲谭女士说,关竣彦被选入《少年孙中山》剧组完全出乎他们意料,“他是零基础来参演”。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慢慢找到感觉。随着对孙中山的了解,他的演技不断提升,对剧中情景的把握也越来越好。
每次带着作业去排练
刘婉迪是中山市海燕艺术团的团员,今年第二次参演《少年孙中山》。这一次,她饰演的是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作为剧组中最大的学生,她对排练的感触最为深刻,“很累,也很快乐”。她说,4个月里,剧组几乎每天都在排练,大家对孙中山的理解不断加深,相互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以前我只知道孙中山是伟人,不知道他的童年原来是这样的。”少年孙中山的饰演者、中山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孙卓言感慨地说,“虽然只是演戏,但大家都很投入”。他记得,饰演张小狗的沈天昊不小心崴了脚,老师让他在台下冰敷。可是,排练到他的戏份时,他不由自主地在台下应答和做动作。
在排练的过程中,类似的情景并不少。刘婉迪说,大家认真是因为少年孙中山很正义,很有抱负,他们希望通过剧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少年孙中山,向他学习。
“为了排练,他白天除了上厕所,课余时间都在补功课。”关竣彦的母亲说,由于学校离青少年宫有一段距离,每天放学后只能在外面吃快餐。有时候时间太赶,只能边吃边做作业,或者将作业带到排练的地方去写,“为了不影响功课,很多孩子都这样”。
有一次,上场前几分钟关竣彦还在赶作业,老师一叫,他慌忙上场,好一会都没能跟上节拍。和赶做作业一样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有剃光头。“剃完之后我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为了到北京演出,明天还会第二次剃光头,这一次应该会比上一次好一些,会更习惯。”关竣彦说道。
2.0版周六北京上演
据中山市青少年宫相关负责人介绍,《少年孙中山》是全国首部少年孙中山题材大型原创歌舞剧,由中山市青少年宫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于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以歌舞剧的形式再现伟人孙中山先生在中山翠亨村的少年时期生活。该剧通过少年孙中山反对姐姐缠足、智斗富家子弟、私塾“闹”学、自剪长辫、怒砸神像后离家等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少年大事为主线,辅以其成长趣事,以新颖的艺术形式探究孙中山思想萌芽的根源。
该剧作于2011年在中山市公演3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孙中山先生后人、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必胜、会长杨海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并给予充分肯定。同年10月,该剧应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馆邀请,在美国休斯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综艺晚会上演出,受到当地观众好评并引起多家华文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了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认识伟人孙中山,学习和继承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团中山市委、市青联等决定复排此剧。在2011年公演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剧本和表演形式,并邀请了知名艺术家和演员加盟。
优化升级的“2.0版”《少年孙中山》将于2016年11月2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场进行演出。按照计划,剧组23日出发前往北京,排练几次之后将正式演出。“现在相关的道具和设备已经运往北京。”中山市青少年宫工作人员介绍。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高薇
【通讯员】林鸿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