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石头可以做什么?他们用来撬动了全世界

南方新闻网  2016-11-16 22:29

他掏出一个石头造的袋子点燃,红色的火焰跳动着,现场没有散发出塑料燃烧时的黑烟、臭味、油滴。随后,他将燃烧后的废渣轻轻一捏,瞬间变成了粉末……“这就是石头造原料不同于一般塑料之处。因为它的主要原料是石头,燃烧降解后变成了无污染的粉末,用我们白话说也就是尘归尘、土归土。”

这是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下称“石头造”)曾聪演讲之前做的一个小试验。一颗石头,在农民手中可以用来砌围墙,在铁路工人手上可以用来垫铁轨,在艺术家手里可以成为一件工艺品——但在曾聪和他的团队手里,一颗石头可以做成塑料袋、防水桌布、一次性刀叉,甚至是儿童玩具!他们通过对普通的石头进行加工提炼制成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生产出可以替代塑料的产品,从而实现“变废为宝”,用石头“替代”石油。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1年12月,曾聪底创办了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年在环保领域很受关注,已多次获奖。而在创业之前,曾聪当过会计、销售、市场、产品开发,一直在跨界和尝试。

大学毕业后,曾聪从事了财务工作,当上了一名会计。会计工作十分稳定安逸,换做其他人可能别无所求了,但曾聪并不安于现状。在“吃透”财务工作后,他毅然辞职,转行到一家知名跨国食品企业做起了销售。“隔行如隔山”,一个新职业让曾聪倍感压力,但这种压力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潜力。很快他就在这一行业站稳了脚跟,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工作出色,他被提拔为营销总监。正当他事业有成时,曾聪又一次跨行了,这次他来到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事饮料的配方研究,在这里他一干就是6年。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曾聪再合适不过。外人看来,曾聪的成功看似有点冒险,但实际上厚积薄发、敢于创新才是他成功的“硬道理”。从会计到销售再到配方研究,看似不相干的3种职业,但是对曾聪而言却有着重要意义。

“一个企业的发展无外乎技术、生产、销售和管理,这几段从业经历为我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在技术人员面前,我有管理和销售经验;而在管理和销售人员面前,我又懂技术。”谈起创业前的经历,曾聪的话语中充斥的满满的自信。而正是有这样的经历和在大型企业的工作经验以及宽阔的视野,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要自己创业,寻找一个更宽广的舞台。

破釜沉舟,攻克技术难关

创业是许多人心底曾有或正有的想法,但真正要迈出这一步则需要莫大的勇气。在坚定创业信念后,选择哪一行去创业也一直是曾聪思索的问题。

而选择科技环保这条创业路,则是源于曾聪对塑料袋污染问题的思考。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实施“限塑令”,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此措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当时这一政策出台以后,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反对、赞成的声音兼而有之。而曾聪却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塑料袋难题,正是这样的思索让他从限塑的环保意义看到了创业的商机。

由于传统的塑料袋主要是由石化产品生产,难以降解,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所以在介绍如何确定创业方向的突破口时,曾聪说到:“对于我来说,就是找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很广泛,不能简单说禁就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标本兼治呢?曾聪认为,这就要从源头开始,减少对石油产品的过分依赖,用得少就意味着污染少。通过思考,曾聪灵光一闪,是否可以生产出一种环保产品替代塑料制品,用新材料替代石油呢?他进而想,石油不仅有污染,而且非常稀缺,既然石油少,那什么多呢?一个答案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石头!”曾聪对这一突然冒出的念头兴奋不已。经过搜索资料,他发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石头造纸的技术。于是,通过再三斟酌,曾聪最终决定把用石头生产出石油替代品作为创业方向。

“将石头打造成塑料制品”,方向有了,但要攻克的技术关卡却不止一星半点。为攻破这一难题,曾聪和志同道合者进行艰难的研究。科研是一项“烧钱”的行业,风险很高,也许投入成百上千万出不了科研成果,意味着这些钱就打水漂。这个项目先后耗费了几千万,并引入了风险投资,曾聪甚至用“倾家荡产”来形容当时的处境,他自己一度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已经没有了后路,在巨大压力下,通过对数千样本进行反复实验,在失败中总结积累经验,曾聪和他的团队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成功研制出了PCC高能母粒——一种可以在许多领域替代塑料的新型环保材料。

这种由石头蜕变而成的材料竟可以取代塑料,曾聪道出了它的神奇之处。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由石头研制出来的PCC高能母粒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它优于塑料的主要原因在于,塑料制品很难被自然降解,采取燃烧处理时会污染大气并留下结焦。而PCC高能母粒材料可以直接通过热氧降解,焚烧后直接变成碳酸钙,在自然界光照状态下也可以自然分解,来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真正实现环保。而更重要的是,石头在大自然随处可见,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PCC高能母粒实现了无机物替代有机物,用石头替代石油。“现在也有许多各类型的环保材料,要么成本高,要么原料稀缺,而石头现阶段却是取之不尽的。”

拥有了核心技术后,曾聪的创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11年,他正式创立了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设在了沙湾镇。石头造公司主要生产PCC高能母粒材料,生产设备均由公司自主研发。利用PCC高能母粒生产出的产品在外观上与基于石油的塑料制品基本上没有区别,除了可以生产环保袋以外,还可以应用于薄膜、玩具、服装、器皿、电子制造等。石头造实现了高填充、高性能、高环保、低密度、低价格的综合特性,对比行业同类产品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和飞越,因此迅速得到了市场认可。除了环保外,它还大大降低了塑料制品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去年3月,石头造正式投产,目前拥有生产线3条,年产能1.08万吨,产值近亿元。“我们的计划是到2017年生产线达到100条,实现年产能54万吨。如今全国有大概8万亿的市场,我们大有可为。”曾聪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满满。现在由PCC高能母粒生产的环保袋等已经在华润万家等多家超市推广,宜家等众多知名品牌也正在和石头造进行合作。

石头造生产的塑料袋不仅比传统塑料袋环保,制作成本也比传统材料要低10%,对此,曾聪说:“我们的目标是用经济手段改变市场行为,而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未来会推进得更快。”

科技与责任同行,只做正确的事

石头造团队经过长达8年的研发,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研发出独有的石塑母粒集成降解技术,最后创造了石头造的产品和企业。

“死磕,不服输,不认同所谓的权威,而是认同科学分析法。”曾聪感慨地说:“科技用新、责任用心,这8个字是石头造团队在运作3年之后提出的公司经营理念,也融合了我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他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难。“石头造的技术从一开始是被否定的,包括专家认为材料在结构逻辑上不成立,在应用方面也面临挑战和困难。但是一帮拼命三郎扎根在科研里,攻破一个又一个瓶颈,最后创造的产品是别人没有的。”

正是这样的经历,所以公司提出“科技用新”的理念,就是希望用新观点、新技术、新模式看待石头造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另外,在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过程中,“责任用心”也一直引领着石头造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当一些行业专家曾建议石头造用废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时,曾聪发现废旧的材料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会带来产品的不稳定性。

“创业不仅为自己、金钱、财富、荣耀,最核心的是为了身边的人、为社会、为民族。只有以责任的态度去创业,才更可能成功。”曾聪分享了创业心得时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

这一路走来,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是依靠灵感就可以成功的。曾聪说,在创业过程中,需要非常坚韧的态度、科学的落地方式方法、优秀的团队合力打拼、良好的创业家心态。

“一颗石头,撬动世界。”在石头造企业宣传资料上有这样一句话。曾聪正凭借这项科技创新,缓缓地撬动着环保世界。

记者:王钰瑶

编辑 李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