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 2016-11-11 08:37
坡头镇位于坡头区东北部,东、南、西三面临海。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12个村(居)委会,196个自然村,总人口77233人。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人口8766人。
“世界都是坡头墟大”。
这是坡头区广为流传的一句民间俚语。坡头镇集市形成于明朝永乐年间,几百年来,坡头镇一直是周边地带的商业中心,附近镇街的百姓大都到坡头镇的墟市上交易农产品,或是购买农用品、日用品。在很多坡头人眼中,“坡头墟”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整个世界,于是有了“世界都是坡头墟大”一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600多年过去了,在“互联网+”席卷商海的今天,百年商业重地坡头镇始终坚守实体店经营,利用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商业逆向思维,在“家门口”也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让“世界都是坡头墟大”这句俚语叫得更响。
乡镇实体店不“触网”也红火
一百年前法国人拍摄的广州湾旧照中,就有坡头墟的剪影:一棵榕树下一字排开众多摊档,小贩在摆卖着鸡笼、食物和雨伞等商品,路过“看货”的百姓络绎不绝。一百年后,这样的场景在坡头镇仍在上演:每到“趁墟日”,小到番薯苗、鸡笼、木叶搭(饼),大到木质家具、冰箱、建材等,在这里都能买到——一百年间,变的是商品花样和店铺建筑,不变的是商旅辐辏、熙熙攘攘的热闹繁华,是口口相传“趁墟就到坡头镇”的传统习俗。
不变的,还有坡头镇坚守百年实体店,在时代的“互联网+”浪潮冲击下,经营出的别样繁华。记者来到坡头镇最大的综合大型仓储式建材市场,该市场位于坡头镇辖区内、海湾大道沿线,也是坡头区内最大的商业体。在“互联网+”“电商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当下,这家建材市场反其道而行之,结合实际本本分分做好实体店。
市场负责人钟国荣介绍,目前已有150多个商户入驻市场,仅有1家门店开通淘宝店,销售回缝剂(一种装修材料)。“为何电商在此‘遇冷’?”记者问,他解释道,建材市场地处乡镇,实体经济对于乡镇老百姓来说更加实在,“买瓷砖要摸得着,买家具要闻得到,买灯具要看得清,只有实体店能做得到、做得好,网上开店是多了一个销售渠道,但市场不大”。
坡头镇为建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配套服务,租金相比其他地方低廉,商铺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商品价格就有了优势,吸引霞山、赤坎等地的顾客频频光临。价格优势让这里“酒香不怕巷子深”,目前,该建材市场有20%客户来自湛江市区,且占有的比例还在继续增长。不少商铺还为顾客提供了从设计、材料购买到上门施工的“一条龙服务”,在当地老百姓看来,这比上网购买更可靠。
凭借着物美价廉和上门服务优势,依靠“过来人”的推荐和介绍,该建材市场虽然不“触网”、不涉足电子商务,但还是赢得不少客人在朋友圈自发免费“打广告”,照样把实体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在“坡头墟”的发源地——坡头市场,蔬果肉类、生活用品、学习文具、生产工具等应有尽有。每到“趁墟日”,周边百姓或挑着鸡笼、担着番薯苗、开三轮摩托载着鸡鸭到此叫卖,或拖儿带女过来买新衣、下馆子、换书包……和他们的祖辈一样,几百年来,他们信赖这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店”,对外界闹哄哄的“双11”置若罔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回流”到家乡创业的坡头人不少,他们均表示,在乡镇开实体店大有可为——乡镇市场竞争相对城市小,风险也相对减小,虽然人流、资金的流量没有城市大,但利润空间比城市高。创业可以在乡镇市场“练兵”,等经验和资金都雄厚后再“进军”城市,对时下的年轻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路通财通的湛江城区“东大门”
坡头镇最大的建材市场能激活实体经济,离不开坡头镇及海东新区日渐贯通的交通网络。这些交通网络可辐射到吴川、湛江市区乃至粤西片区,让建材在运输成本上更具优势。
“其实,从湛江市区到坡头镇只剩下心理距离了,现在从海湾大桥开车到坡头镇不过20分钟,实际路程和赤坎霞山差不多。”钟国荣说。
在建材市场对面,一家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将建成集物流市场、物流仓储、经济型酒店、大型停车场等配套功能的综合市场。
坡头镇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省道S373线本中沟至沟尾桥路段道路改造工程;改造省道S373线中心小学至爱周中学路段0.93公里,主路面扩宽至4车道;海东快线建成通车,与S373线互通;云湛高速公路坡头镇出入口路段动工建设,镇内实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内联外通的交通枢纽……
近年来,随着海东新区成为我市扩容提质主战场,昔日繁华的古商埠坡头镇正焕发着跨越式发展的荣光。去年,连接中心城区和广湛高速的重要枢纽海东快线建成通车;未来两年,随着湛江新机场、汕湛高速的相继落地,坡头镇将正式成为湛江城区“东大门”,新的综合商贸区即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