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港电影之父,也是黎姿祖父,出自江门新会这个家族

南方日报 记者 杨兴乐  2016-11-08 07:30

有人说,纪念中国电影,不能忘记广东人;而谈到广东人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又不能不提及五邑人。

五邑地区出过众多杰出的电影艺术家:黎民伟、黎北海、关文清、黄宗霑、黄柳霜、司徒慧敏、胡蝶、林楚楚、陈云裳……一百多年来,星光熠熠。不过,论及对香港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贡献,黎民伟是当中的翘楚。

江门星光公园里的黎民伟塑像。杨兴乐 摄

在江门市星光公园的雕塑中,黎氏家族就占据五席:

黎民伟,中国电影开拓者。2005年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选出五位“中国电影开拓者”,并树立铜像永久纪念,黎民伟是其中之一;

林楚楚,黎民伟之妻,在上世纪20年代影坛与胡蝶、阮玲玉齐名;

黎北海,黎民伟四哥,也是香港早期电影开拓者之一,省港大罢工后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黎铿,黎民伟与林楚楚之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童星,与阮玲玉合作多部影片;

香港明星黎姿,乃是黎民伟的亲孙女。

在香港乃至中国电影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黎民伟家族,祖籍皆在新会;黎民伟父辈住在会城,林楚楚出自司前镇棠坑里的富贵人家。在黎民伟的日记本中,记录了1937年4月24日与林楚楚返回新会祭祖的情况。根在新会,循着他们的人生轨迹,让我们去感受其“为强国、教民奋斗一生”。

江门星光公园里的林楚楚塑像(左)和黎姿塑像。杨兴乐 摄

根在新会

“黎民伟,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区都会村。”诸多文献中如是记载。

江会路边的都会村是一条大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有“冈州第一村”的美称。这里既是陈白沙的出生地,又有着“一里三贤一仙女”的文化底蕴。

不过,黎民伟并非出生在此。他的父亲黎兆昆,咸丰三年(1853年)出生在会城。打记事起,黎兆昆就听父亲黎以忠说过,他们家原来住都会村,但自太公黎孚起黎家就一直住在会城,做些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太公生下祖父黎振禄,黎振禄后来娶妻生子,又生下儿子黎以忠,几辈人都一直没有离开会城。岁月如流,到了父亲黎以忠这一辈,家业已经有了兴旺之气。

黎以忠在会城有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黎兆昆十几岁就帮父亲打点生意,后来独撑门面,生意在他手上越做越大。渐渐地,小小的会城已经让他有些不以为然。

终于有一天,黎以忠对父亲提出要出去闯一闯。黎以忠早就知道儿子的不安分,新会难以安放他那颗不羁的心,也就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黎兆昆便应朋友之邀,辗转来到了湛江。

黎锡至今仍记得,祖父黎兆昆在湛江的生意做得非常大。黎兆昆做外贸生意,经常来往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在湛江赤坎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当地最有钱的人。最后事业大了,他觉得两头奔走太辛苦,于是干脆带着妻子莲娣去了日本横滨,在唐人街上觅了套房屋住了下来。

1893年9月25日晚上八时许,莲娣在横滨164番给黎兆昆生下第六个儿子,孩子非常秀气,身体健康。黎兆昆一高兴,当即给取乳名“秀旺”,即秀气健旺之意。黎兆昆又给起了个大名:黎民伟。

莲娣黎民伟刚满四岁时就去世了。其时,黎兆昆在日本的生意做得很大,无暇顾及这个儿子,而大儿子黎海山已经在香港发展,黎兆昆便决定让黎民伟寄养在长兄黎海山家,并亲自将他送去了香港。

电影救国

5岁起,黎民伟便在香港读书。他就读著名的皇仁书院和圣保罗书院,孙中山、廖仲恺、陈少白、伍廷芳等都是该校学生,黎民伟因此接受了东西方思想和革命思潮。黎民伟16岁加入同盟会,17岁剪辫,18岁与同盟会成员共创“清平乐”剧社,在香港学校、社区演出剧目,推动革命,亦用戏箱偷运枪械,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

戏剧的力量始终较小,黎民伟将目光转向影响更为广泛的电影。1914年,黎民伟与美国人布拉斯基合作,自编、自演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庄子试妻》,反串扮演女主角。其未婚妻严珊珊扮演婢女,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女演员。

1923年由黎民伟发起、与兄黎海山和黎北海合作,成立香港第一间全华资的民新影片公司,他提出“电影救国”的主张,在无任何资助的情况下,扛着笨重的摄影机械跟随孙中山,记录北伐,前后8年留下大量珍贵影片史料。他又远赴北京拍摄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片断,并结为挚友。

1925年,黎民伟拍摄了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由他另一位妻子林楚楚主演,是为香港第一个女主角。1925年他与李应生合作,创办上海民新影片公司,拍摄了《玉洁冰清》《西厢记》《木兰从军》等电影。1930年民新与罗明佑华北电影公司等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担任联华第一厂厂长。联华在“复兴国片”的感召下,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导演有孙瑜、卜万苍、费穆、朱石麟、吴永刚等,演员有阮玲玉、金焰、林楚楚、黎莉莉、黎灼灼等。作曲有聂耳,联华拍摄了《故都春梦》《恋爱与义务》《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神女》《慈母曲》等一大批优秀电影。

当时新闻媒体对《三个摩登女性》的报道。

1936年,联华公司陷经济困境,黎民伟退出后又恢复民新影片公司。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拍摄记录片《淞沪抗战纪实》,后回香港,日军占领香港后,先后两次拒绝为敌伪服务,逃难至内地,宣传抗战,开展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又返回香港,创办仙乐电影院。

1953年因病在港去世,享年60岁。黎民伟一生为拍电影而散尽家财,临死之时家里仅剩下22.5港元。

后人寻根

2004年2月29日,《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图片文献展》在新会景堂图书馆开展,黎家后人专程从香港回来参加展览,黎姿在《寻找黎民伟的足迹》一书上,亲笔签名:“孙女黎姿”,黎家后人也都亲笔签名,并将书赠送给新会景堂图书馆。

黎姿亲笔签名赠书给新会景堂图书馆。资料图片

不过,那时黎姿并未现身新会。“黎姿是计划和我们一起回乡的,但因为演出繁忙,最终没有回来。”黎姿的伯父黎锡说:“我们黎家后人以是新会人而感到光荣。”

2004年12月10日,黎姿首次回到新会参加演出。当晚,黎姿投入地演唱了4首动听的歌曲,演出期间,还和观众互动,并称赞“新会的女孩子特别漂亮”。待观众一片欢呼后,她再次笑着说:“我也是新会的女儿!”

“黎民伟虽然出生于日本,但他的家乡观念十分强,不仅亲笔写下籍贯是新会,还曾回新会祭祖。”原景堂图书馆副馆长李中壮介绍说。2008年,黎锡曾写信给新会区有关部门说:“先父黎民伟与我们讲他的祖籍是新会,落籍四会,他曾亲笔写下籍贯是新会。”

据介绍,黎民伟留下一本大日记本,记载着从1909年至1950间的大事。他每天都写日记,隔一段时间,便把重要的事情摘记到这个大日记本里。每段有3个字的小标题,注上当时的年份。日记本中记录了1937年4月24日与林楚楚(称大妹)、严姗姗(称三妹,她们都是黎民伟的妻子)返回新会司前祭祖的情况。

司前镇的大园坊为黎民伟之妻林楚楚故居,现由其亲属管理。资料图片

黎民伟一生传奇,但始终低调谦逊,即便在香港,他的知名度也远逊于孙女黎姿。1994年,香港第13届电影金像奖将“最高致意奖”颁给黎民伟,赞之曰:“香港电影拓荒者,缔造历史第一人”,2005年,位于北京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揭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选定五位中国电影开拓者并立铜像纪念,分别是任景泰、郑正秋、黎民伟、夏衍、袁牧之。同年,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尊黎民伟为“华语电影的创始人”,2009年,香港电影档案馆举办了《黎民伟的足迹》专题展览,内地亦有《黎民伟评传》出版。在去世并沉寂半个多世纪之后,他和他的家族终于得到了应得的重视和褒扬。

◆《黎民伟评传》

不能让电影界开拓者沉寂无声

说起研究黎民伟的专家,五邑大学就有这么一位教授,他以学术评传的形式书写黎民伟的一生,向读者描绘了黎民伟多彩、

曲折,为电影理想不懈奋斗的一生。

凤群,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负责人、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五邑文学研究室主任,曾担任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科研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早期电影人研究。其学术专著《黎民伟评传》于2009年5月份正式出版,该书38万字,是一部反映早期电影拓荒者的文学评传,也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黎民伟的学术专著。

黎民伟就是中国电影界的‘梁启超’,一个有思想、有抱负,主张‘电影救国’并将自己一生奉献给电影的人。遗憾的是,提起黎民伟的孙女黎姿,有许多人知道;而提到黎民伟,这么一位‘中国电影开拓者’,为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竟然在国内影坛一直沉寂无声。一种强烈的欲望冲击我的思维:我要为黎民伟立传。”

在撰写该书的五年里,凤群曾多次去香港电影资料馆以及采访黎民伟的后人,并搜集整理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黎民伟子女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原始资料,还授权将珍藏的两百多幅珍贵的老照片授权作为该书插图。其中有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等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照片,还有一批早期的电影演员剧照和生活照片。最终付印时,该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历史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黎民伟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记者】杨兴乐 【通讯员】肖浩

编辑 黎咏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