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 记者 何朋键 2016-11-07 11:47
近段时间,有市民致电本报“民生热线”反映,市区一些二手车行占用公共停车位停放二手车。市区范围内,停车资源本来就很紧张,现在却被二手车行如此占用,一些市民觉得不太合理。
二手车“路边摊”现象普遍
市区金山路是二手车行的聚集地,短短几公里有近20家二手车行。记者发现,大部分的二手车行店面很小,有的店面只容下几张柜台,待卖车辆均停放在店门前的空地上,更有甚者将车辆停放在绿化带。记者看到一处绿化带上,每两棵间隔稍宽的绿化树中间被见缝插针地停放了挂着“转让”牌子的车辆。在金山路与创业路交汇处,一小区商业街的骑楼上整整齐齐地停满了车辆,若不是车身上均挂着广告牌,记者以为就是附近住户停放的车辆。
记者走访发现,占用公共资源“变身”二手车展位似乎成了潮流,有室内场所展示车里的二手车行寥寥无几。“我们停在停车位不违法。”采访中,面对记者的询问,不少“路边摊”二手车经营者理直气壮地表示,他们售卖二手车是取得合法手续的,“属于正常经营”。
“附近的几家二手车行,停放的待售车辆占据近三分之二本该属于大家的公共停车位,我店铺门前的车位也被占据了。”市区金山路金湖翡翠的业主李小姐说道。金湖翡翠商业街路边的公共停车位,是为了方便市民购物、就餐时停车的,然而这些公共停车位却成了二手车商家的“自留地”。对其他行业的商家而言,本来紧缺的停车位更加紧缺,商铺的商业价值也随之下降。
长期占用车位引发纠纷
“到了晚上的吃饭高峰时段,客人没车位停车是常事。”金湖翡翠一家小吃店的老板说道。对此,不少商铺尽管无奈却也无计可施。“毕竟人家车辆停放在车位上,也不能说人家什么。”
记者从金景园物业管理中心了解到,二手车行长期占据公共停车位曾引发纠纷。物管对此的调解方式是双方协商,大家尽量互相理解。“基本上被投诉的二手车行将车辆从投诉的商铺门前挪走,空出一两个停车位。”一名物业经理告诉记者,商铺门前的停车位是职能部门施划的公共停车位,是属于公共资源,并没有具体到哪些停车位属于哪些商铺。
待售车辆停放在公共停车位上,似乎并不属于违停。对此,有商家表示,待售车辆可以作为商品在公共停车位上展示,那其他行业的商品可否同样在公共停车位上展示呢?
职能部门称属占道经营
随着我市创卫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相关部门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规范商铺入室经营,有市民不解,为何其他行业要入室经营,二手车辆却在路边经营。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只要是商品占用城市公共道路进行经营活动,就是占道经营。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公共停车位、非机动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资源是群众共享的,商家擅自占据公共资源的行为并不合法。一旦执法发现,城管局会暂扣占道经营的车辆,根据《城市管理条例》以及《行政处罚法》处于每平方米500元的罚款。但在执法过程中,取证难是最大问题。该负责人坦言,二手车行商家见到城管来了,便把广告牌摘下来,待售车辆成了私家车。
为了解决取证难问题,我市城管局在2014年独创了一套“便衣拍照取证”的执法流程,即派便衣先拍照取证,收集证据后依法对违规商户进行行政处罚,若商户对行政处罚不执行,便提交给法院,进行强制性执行。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执法容易产生冲突的问题,对商户也形成威慑力,这套处理办法实行后对治理占道经营问题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这套办法在2015年后便搁置了。
“群众举报是很好的办法,但目前对我们而言作用不大。”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线索来源并不缺,缺的是从取证到执行的人员。该负责人坦言,执法过程易发生冲突、取证困难、执法人力远远跟不上任务量是目前困扰执法队伍的三大难题。
建议引导商家集中经营
为什么把车停在路边?经营者表示也有苦衷。“二手车属于展销商品,放在不显眼的地方,顾客不会注意到,车放在外面,有意者看到了,才有可能进店咨询。”金山路一位经营者说。
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规定,二手车直接交易应当在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二手车交易市场是指依法设立、为买卖双方提供二手车集中交易和相关服务的场所。据了解,在我市,大部分的二手车交易都是在二手车行中进行,不便于统一管理和规划,而“路边摊”式的二手车市场,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不利于二手车市场规范化发展。
有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应引导二手车市场正规化、入室经营。一方面,不管代售车辆是否停在停车位内,都不允许占道交易,负责二手车经销商经营资格审批的部门应严格把关,提高门槛,要求经营户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考虑规划出一定的空地或专业市场,开启集中经营模式。
也有市民建议,对于长期霸占公共停车位的情况,可以转成咪表收费,变成有偿停车,提高车位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