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15:25
文|老何
沙面成为租界前是个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英法会选择沙面为租界?为什么广州的租界面积比上海、天津小很多?为什么直到70年前才收回来?
关于沙面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昨天是个特别的日子———70年前的昨天,也就是1946年10月24日,广州市政府正式宣布收回沙面的主权,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沙面“失”与“得”的过程。
每亩1500文就攫取了沙面
历史上,沙面这块地方就是广州城外珠江河畔的一片沙洲,属于流沙的一部分,本是船舶停靠的码头,后来又发展成为妓艇云集之地。1856年6月,这里发生过一场火灾,妓艇全部烧毁,沙面逐步沦为贫民和疍民的聚集地。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957年12月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城,直到1861年10月,英法联军才撤出广州,结束英法在广州三年多的殖民统治。在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期间,1859年5月提出要求划西濠和沙面为租借地。广东巡抚认为西濠人口稠密很难处理,答应租借沙面。
1861年(咸丰十一年)9月3日,英国与中国秘密签订沙面英租界协定,清朝代表两广总督劳崇光同意将沙面贷给英方,面积共264亩(44英亩),从该协定实施之日起,租期为99年。每年第12个月英国缴纳租金,每年每亩租金是当时的制钱1500文、一年39.6万。
广州人的“蛮”吓到了英国人
当时沙面只不过是一小块积沙浮地,江水一涨,就只剩下小茅屋和两个小炮台。英法为何选中了这么一块地方?
当时英国人选择在哪里做租界,内部也有争论,有人建议到芳村,最后英方全权负责人哈里·帕克斯用自己的理由说服了英国政府,决定在沙面:一是夏天凉风习习,视野开阔,二是靠近中国商业发达、住宅兴旺的西关,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沙面是省河扼要地方,是外地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根据不平等条约,英国开始在上海等地设立租界。但是在广州形成租界为什么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呢?原因之一是那个时候,上海已经逐步取代了广州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人反英斗争非常激烈,先后发生了三元里抗英、火烧夷楼等事件。道光二十七年,英国人计划将广州的“河南”作为租借地,当时清政府已经同意,英国人在“河南”丈量土地时,河南48乡的乡民和绅士约2000人聚集起来,阻止英国人的行为,英国人因此退缩。
1927年曾差点收回来
沙面的回归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27年初,国民政府在收回九江、汉口的英租界后,就同英法交涉收回广州沙面的租界,但是接着发生1927年蒋介石“反共”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该计划未能实现。
二战中,日本向英美宣战后占领了沙面英租界,法租界实际也被日军控制。到了1942年2月18日,日本政府为了笼络人心,发声明将沙面交给汪伪政府。
对于日本导演的这场闹剧,国民政府当然不承认。1943年1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同英国驻华大使签订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1946年2月法国政府通过驻华大使同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签订了同样的条约。
1946年9月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签署“广州租界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债务清理委员会令”,由广州市市长欧阳驹为主任。
1946年10月24日,《广州日报》(民国时期)正式刊登《市政府接管沙面已正式公告》文章说,沙面正式成为广州市辖区,并特别强调,沙面租房禁止用外币。
至此,离开84年的沙面正式回归广州的怀抱。
【来源】南方都市报,首发自“广州旧闻”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