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进口还是国产?关于基质,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农财宝典  2016-10-24 21:23

2016第十五届广东种业博览会(现代农业装备展)将于12月11-13日在广州柯木塱举行,欢迎选购全球优良蔬菜品种及相关产品!

导读

集约化育苗,这个从欧洲开始兴起的产业,在1976年传入我国,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历程。随着育苗产业的发展,工序更加细化、配套也更加完善。“育苗基质”这个育苗材料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有了庞大的市场。

目前,市场上主流基质是泥炭,按照来源可以大致分为进口与国产两类。除了泥炭,椰糠这种新型基质材料也被一些苗场使用。育苗基质的类型和配方不同,苗场在选择基质时,除了考虑适应性,价格高低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基质市场需求大 椰糠后劲足

育苗产业发展初期,苗场接受了西方先进的育苗技术和模式,但是育苗设施和材料的进口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渠道不成熟、产品不了解……因为种种原因,外国基质产品没有在育苗基质产业起步阶段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广州大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化分公司总经理冯军礼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农户使用菇渣、鸡粪等农家废弃物育苗。除了这些材料,南北方农户在选择育苗基质时也有很大差异。北方人就地取材,使用东北的草炭育苗,而南方人更多使用黄泥和沙子。

2000 -2010年,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资源优势开始显现。在这段时期,东北三省的国产基质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国产基质在这段时间占有市场很大份额。

冯军礼说,基质市场在近些年又有了变化。进口基质产品的优势逐渐被人认可,苔藓泥炭、椰糠等进口基质呈现上升之势。目前,国产泥炭与进口泥炭在中国的销售量不分伯仲,共同占据九成市场份额;而椰糠等新材料进入市场较晚,后劲足。

广州市生升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东晖说,育苗基质产业前景广阔,正处在做大蛋糕的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国育苗需求量有6800多亿株,我国每年只有500亿株的生产能力。育苗产能远没有饱和,育苗基质也有巨大成长空间。

国产泥炭价格优势不明显

我国市场上常见的进口泥炭有丹麦品氏、德国Klasmann、福洛伽和凯吉拉等品牌。进口泥炭的稳定性是其最大的优势。海南福瑞星农贸有限公司经理陈春荣说,基质的稳定性是由公司的自身资源决定的。凯吉拉泥炭土的生产企业芬兰园林公司在爱沙尼亚、芬兰、瑞典、挪威共有4个生产基地,在小公司到处买原料的时候,他们可以保证原料和配方稳定。

冯军礼认为,大苗场投入高,追求产品稳定性,愿意为高品质买单,所以大多使用进口泥炭,用珍珠岩作为覆盖材料。而小农户往往育苗自用,对价格敏感,对品质不太看重。国产泥炭很多是通过零售渠道供应给散户使用。

然而,国产泥炭的价格优势也在慢慢减小。冯军礼说,国产泥炭一包50升,每个穴盘需要3升基质,一包可以装17个穴盘。这种基质零售价25元左右,平均一盘1.47元。但是,很多国产基质企业在包装基质时缺斤短两,农户拿到的基质往往只有45升。这样算下来,25元买的基质只能填满15个穴盘,一盘的价格要达到1.67元。

而进口泥炭0.5元/升,300升的基质150元。采用2:1压缩包装,运输成本低。以运输1500公里为例,运费20元/包。加上运费后,平均到一盘的价格只有1.7元,略高于国产基质,但是差价并不显著。

“东北、山东等地离产地较近,国产基质的运费较低,50升基质的价格可以降到20元以下,国产基质在这个区域具有很大价格优势。”冯军礼说。

经过多年发展,基质行业开始走向成熟和细分。根据育苗规模、作物类型等因素,不同类型的基质各有所长。冯军礼建议,在南方使用0-10mm泥炭,因为这里气候湿润多雨,适应性要求高;而在北方和云南可以使用0-5mm泥炭,北方气候干燥,更注重保水、保肥。

德国福洛伽公司销售经理崔守刚说,苗场在培育高价值蔬菜苗时,为了保证质量,优先使用进口泥炭。西兰花、圣女果、苦瓜、冬瓜等作物较常使用进口基质,而叶菜等作物则相对较少使用。

虽说进口基质在大苗场的使用率较高,在陈春荣看来,进口基质也可以占领散户市场。作为凯吉拉泥炭土在中国的总代理,他通过华南、华北和山东3个分公司向全国销售,由于销售网络广、销售队伍大,对于大苗场和小农户,他并没有抓大放小。

作为新材料,椰糠也具有很大优势。韩东晖介绍,椰糠的原料成本低于泥炭,且5:1压缩的椰糠运输费用比2:1压缩的进口基质和不压缩的国产基质低。而与菇渣、鸡粪等材料相比,高温灭菌后的椰糠不会引起病害,安全性优势明显。

对内科学开发 对外持续引进

国产泥炭、进口泥炭以及椰糠等材料各有优势,中国腐殖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秘书长孟宪民强调,要根据用途选择适当的基质。

他说,国产泥炭是草本泥炭,而进口泥炭是苔藓泥炭。进口泥炭耐分解,纤维完整,品质高于国产。国内落后的开采方式也对泥炭品质产生了较大影响。国内都是垂直开采,将地表层、底层一起挖出,增加了很多矿物质,使有机质比例减少。同时,也将地表的草籽、病害带入泥炭中。

孟宪民认为,育苗周期约30-35天,对泥炭稳定性要求不高,可以使用国产泥炭;而无土栽培,时间在100天以上,进口泥炭的稳定性便显得十分重要。

冯军礼表示,进口泥炭品质过硬,关键在于稳定性的把控和售后服务能力。他同时指出,个别的进口泥炭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了腐化程度过高的黑泥炭,这会对育苗户的水肥管理造成不便。

“泥炭资源十分宝贵,应该合理使用,” 孟宪民说,中国腐殖酸工业协会泥炭工业分会目前的工作就是引进国外优质泥炭,同时科学开发国产泥炭。

文/农财宝典记者 赵思扬

以观点影响行业   以报道改变行业

这里有详实的报道、深度的解读、敏锐的评论

投稿、爆料请联系:

农财君  18565265490(手机、微信)

邮箱:10172090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