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旅游 记者 陈素敏 周运来 丁旭 彭伟宗 2016-10-24 06:00
素有“南海碧波出芙蓉”之称的上川岛,是广东沿海最大的岛屿,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游玩。其实,早在数百年前,就有一群来自欧洲的“客人”,也乘风破浪,跨越了大西洋、印度洋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国度,踏上这个岛屿,进行贸易、传教,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如今,蒙尘的印记才渐渐被世人发现。这个神奇的岛屿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外国“客人”为什么选择到这里来?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记?
上川岛的葡王柱、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广海的烽火台、摩崖石刻等著名遗迹无不见证了台山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如今,这些古迹成为了台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节点的实物佐证。
上川岛 花碗坪
沙滩上的青花瓷
近年,因考古文化者的研究,位于上川岛西北面的大洲湾因堆积着大量古代破碎青花瓷片而渐渐“出名”。人们还赋予了它一个美丽的名字“花碗坪”。
图片来源:江门日报这片沙滩每走几步就会见到有一些青花瓷碎片,不仅在海滩,山上也有。花碗坪遗迹的青花瓷器碎片,是在明正德九年至嘉靖三十六年间景德镇出产的民窑瓷器。人们从碎片中的图案、字母等信息中发现,这些瓷器和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葡贸易密切相关。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好望角到日本的贸易航线,而上川岛就在这条航线的中间地带。随着明朝政府荡平葡萄牙人在浙江近海的贸易据点。此后,上川岛很快发展为中葡之间的商品交流中心,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站。而花碗坪遗迹的青花瓷碎片,就是当年中葡贸易的遗留物。
上川岛 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
最早踏足东方的传教士
海上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也是宗教之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商人们,为传教士的宗教活动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在上川岛的碧海蓝天绿树间,还能见到一座乳白色外墙的教堂。这座小巧玲珑的哥特式教堂纪念的是最早来东方传教的耶稣会士圣方济各•沙勿略。
圣方济各•沙勿略出生于西班牙,是耶稣会创始人之一,首先将天主教传播到亚洲的马六甲和日本。天主教会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是“传教士的主保”。1552年9月他来到上川岛,等候船只前往广州,但同年12月3日病逝在岛上。
1639年,天主教澳门教区在岛上立了一块中葡文字的石碑,并建起一座小教堂纪念沙勿略。1920年,由澳门教会发起,东南亚教会集资在上川岛建起一座西班牙风格的教堂,后毁于二战。1980年代初教堂重建,被天主教视为圣地,天主教徒不断来这里朝圣。
除了教堂,上川岛海滨小山上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里还有纪念碑和石像。一草一木都被打理得干净整洁。随着利玛窦成功将天主教传入中国,圣方济各·沙勿略的理想终于得到实现。后来耶稣会在上海董家渡建造中国第一座主教座堂时,就将其命名为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
而在上川岛,离墓园不远的地方还保留着与教堂同时期的天主教堂遗址。而遗址所在的新地村,直到今天都保留着信奉天主教的传统。圣方济各·沙勿略被他们视为圣人,岛上与之有关的墓园乃至当年沙勿略开掘的水井,都被他们视为圣地,悉心保存。
上川岛 石笋村
栉风沐雨五百年的石柱
上川岛石笋村,岛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因村外有石柱平地而起,如同竹笋而得名。
四方形的“石笋”不可能从地里自然生长出来,那么,立它的人会是谁?川岛镇旅游办主任马国华介绍:“几百年来,对于‘石笋’,村里人习惯成自然,没有去问它的出处。
葡萄牙历史学家巴罗斯著的《亚细亚》一书都提到:葡萄牙探险家Jorge Alvares,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乘一艘满载胡椒的葡萄牙帆船,以葡萄牙国王代理商的身份,随中国商人的船队离开马六甲,并在同年到达中国海岸的Tamao,在这里他竖起了刻有葡萄牙王室标志的石柱。他的一个儿子已死去,葬在Tamao岛。七年以后,他在又一次访问中国时病故,他本人也就葬在这根石柱下面。
遥想当年,第一队到达上川岛的葡萄牙商队在海滨立下葡王柱,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农田,沧海桑田,原来如此。
广海烽火台
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者
“海永无波”石刻(广海镇内),其不远处有一座明代紫花岗烽火台。早在宋代,朝廷就在广海湾周围设立多个巡检哨所,派寨兵巡逻海上,以加强对往来过往商旅的管理和保护。江门沿海卫所营寨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者。
◆海丝上的江门
通海夷道的“放洋”之地
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江门曾经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价值?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石坚平介绍,早在北宋时期,江门就是广州通海夷道上的“放洋”之地,是国外朝贡船只停靠之地;而位于台山市上川岛东面的乌猪山曾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航标;上下川岛则是葡萄牙人早期对华贸易的据点,当年分布在今天台山、新会沿海的一些卫所营寨守护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
史料记载,在宋朝,台山广海叫做“溽洲”,是广东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之一。当时从广州往东南亚、往东非北非,去的船都必须经过广海,就是溽州,补充淡水物质,登记签字,才能出海,这叫“放洋”;而从外洋返回的船只还要经过这里登记后,才能进入广州。
台山川岛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早在16世纪,便被葡萄牙人称之为“贸易之岛”,法国人称其为“希望之地”,葡萄牙人被准许居留川岛,川岛成为葡人初期的远东商业基地,在上川岛停泊并上岸陈列货物,与当地人交易。上川岛大洲湾遗址是明代陶瓷外销东南亚及欧洲国家的贸易点和中转站,是中葡贸易史以及中、西海上“陶瓷之路”的见证。
“除了商贸往来,早期广东的华侨移民到东南亚大多也都是沿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过去的,江门也是如此,所以说这也是一条移民迁移之路。”张国雄说,“同时,沿着这条道路,文化得以不断交流和融合。例如西班牙传教士方济各当年到上川岛,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沿着这条海路,汉文化也被输送到了东南亚等地。如越南现存的四位女性海神之一,人物原型就是在南宋崖山海战后蹈海的杨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