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南澳环岛公路建成后首次大修

南方+ 记者 许端阳  2016-10-20 11:34

南澳环岛公路景色宜人。

进岛车流增大,令南澳县环岛公路路面出现裂痕。

在广东唯一海岛县——汕头市南澳县争创国家5A级景区的道路上,交通改造升级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海岛“升级”的“必经之路”。

自南澳大桥开通以来,南澳岛实现进岛游客的爆发式增长,却也面临着环岛公路的“苦不堪言”。日前,南澳环岛公路启动建成20余年后首次大修,投入2.1亿元优化道路通车质量。

与此同时,公路安保、旅游标识等交通提升行动将同步推进。其中,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将进行标准化专项规划,“南澳元素”专属配色将成为标识亮点。

投入2.1亿元大修环岛公路

环岛公路是驱车前往南澳的必经之路,沿途的海岛风光让环岛公路成为南澳的标志之一,不少骑行爱好者也喜欢到此沿途骑行。这条风景优美的环岛公路,于近日迎来建成后的首次大修。

据南澳县公路局介绍,全长64.9公里的省道S336线南澳环岛公路是南澳县陆岛交通的主干公路,全线绕南澳岛海岸线而行,环岛一圈,与南澳大桥相接,分为19.3公里长的三级公路与45.6公里长的二级公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以双向二车道为主。

此次环岛路的大修,主要为路面改造及进岛路段沥青罩面工程,将凿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厚度为25厘米的水泥混凝土罩面,其中长山尾至县城南线、北线铺设沥青路面,形成环西半岛沥青公路圈,同时完善排水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将保持原路路基宽度及线形不变。

大修工程将投入2.1亿元,目前,省级补助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剩余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也已全部落实。整个项目预计将于两年内完成。

谈起此次环岛路大修的原因,南澳县公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因有二,一是环岛公路建成至今已有20余年,达到了公路大修年限;二是南澳大桥的开通使得进岛车辆激增,原本已经老化的路面更是不堪重负,出现破损、沉降等不利于行车安全的因素。其中,台风的影响、云澳国家渔港建设中工程车辆的进出、2013年政府在公路路肩或路面板下埋设输水干管、路灯及通讯等因素都对公路路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近年来南澳县的地产项目开发热潮则使得工程车辆进出频繁,对路面造成较大压力。

对此,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南澳环岛公路路面改造项目列为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和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南澳县公路局早在2013年便已经着手开始环岛公路修缮的前期工作,至今工程已经完成包括设计、财审及招标等工作,进入实施准备阶段。10月15日,该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施工队将于近日进场施工。按照计划,路面状况最差的后宅镇到云澳镇段是第一个实施改造的路段,施工方将赶在春节之前完成这10公里的工程。

对于游客担心的施工期间进岛交通是否受阻的问题,南澳县公路局表示,在工程施工期间,他们将预留车道供车辆及行人通行,如果采用局部围闭施工的话,最大长度也不会超过500米,以保持交通畅通,最大限度降低对当地道路交通和旅游业的影响。同时,交警部门也会提前设置交通指引及指示牌,自驾进岛的车辆遵循指示牌行驶将可避免交通受阻。

公路安保“全套”提升

除了进行环岛公路大修外,南澳县还在公路安保等方面进行提升。

据了解,南澳岛上交通格局呈现为“一环一纵二横”,“一环”指的便是环岛公路,在一环进行建成以来首次大修的同时,“一纵”的中线公路也在提升交通安全工作。

目前,南澳县交通局正在组织进行南澳县中线公路25.8公里安保工程建设。据介绍,该工程计划总投资约1180万元,现已完成总工程量82%。

其中,长青线北门坑至青澳路段全线3个临时停车场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防撞栏完成4800米,弯道加宽完成8个,路面换板完成320米单侧;完成起点至果老山路段6公里中心划线,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已制作完成等待安装。叠石岩路段现已基本完成线形改善及路板、挡土墙砌筑、防撞栏建设等工作,约完成总工程量的95%,将于今年11月中旬全部完成。

在建设完成连接不少景点的中线公路后,南澳岛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上岛游客尤其是自驾游进岛游客的交通安全系数。

景区标识以特色旅游资源为背景元素

记者了解到,自南澳大桥开通以来,南澳进岛游客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5年进岛游客达456万人次。标准化旅游交通标识牌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旨在提高海岛旅游档次和整体形象的南澳县创建海岛生态旅游服务先进标准体系试点工作也在逐步推进之中,其中的重点便是旅游交通标识的标准化。

为方便游客,南澳县近年来在旅游标识标牌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已经初步建成了全岛旅游标识系统。但由于缺乏专项指导,现有的标识系统存在总体性不强、样式不规范、标识牌导向性不明显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县政府委托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现有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南澳旅游景观特色,按照国家相关的旅游道路交通标识标准的要求,对南澳县旅游交通标识进行重新规划设计。

汕头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调研,对南澳旅游交通标识系统进行标准化专项规划,重点建设、升级南澳县旅游交通的车行和人行标识标牌。规划中的标识牌“南澳元素”专属配色成为亮点。

在规划中,南澳县城及环岛路标识系统色彩构成以南澳大桥为背景元素,提取紫蓝色作为主色调;各个景区标识系统以南澳“山、海、史、庙”四种特色旅游资源为背景元素,分别提取绿、蓝、棕、褐四种色调作为主色调进行变换。此次规划还为南澳设计了标志,附在各个景区标识和城市资讯牌上。

据负责该工程的南澳县质监局表示,目前已完成施工设计,即将投入施工。

■相关链接

南澳交通发展:从“三无一难”到跨海大桥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由于南澳处于闽粤交界、对台要冲,这里成为战备地区,每天只有少量的船只进出海岛,而且出入还需要有边防证明。彼时的南澳,交通处于无上等级路、无民用码头、无出租汽车、进出岛难的“三无一难”状况。在南澳虽然有通路,但却是断断续续的土路,用于连接各村之间,坡陡、弯多、路窄,连一里之长的水泥路面都没有。

进入90年代,南澳这座旅游资源极具潜力的海岛才在真正意义上迎来开发。1991年正值“八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南澳人抓住国家铺开陆岛交通规划建设的机遇,着手攻克海岛交通难题,拉开了旅游公路建设的帷幕。环岛公路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建设,直到1994年,环岛公路全线贯通。

同时,南澳县也积极组织以“南北大通道、中线交通动脉”为主体的旅游公路建设,先后建成了云深公路、环城东路、后雄公路、西黄公路、长青公路等旅游公路。直至今天,形成以环岛公路为交通大动脉、中线公路纵贯东西半岛、云深公路和环城东路横跨南北的“一环一纵二横”的海岛旅游公路网络。

不仅在岛内交通建设上取得长足进步,“海上公路”的建设也在积极推动。1992年之前,南澳岛民过海,只能是乘坐小客船,除非是借助驻岛部队的登陆艇,岛外的所有汽车均没有交通工具可运进岛。而1992年从澄海莱芜到南澳长山尾的莱长航线开通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解决了南澳岛与汕头市区的交通问题,也让汽车能够出入岛屿。直至目前,莱长航线仍在持续运营。

作为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之前广东省最长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2015年的开通无疑为南澳打开了一扇新的旅游大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居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使得游客自驾以及旅游大巴车辆进出海岛畅通无阻,南澳的旅游经济也因此得以带旺。比如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南澳县便迎来了约6.7万辆进岛车辆及33.9万人次的游客数量,为南澳岛带来了1.1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

(通讯员 梅壮业)


编辑 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