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记者 邱羽琪 2016-10-19 09:17
连州是广东省绿色保护屏障及重点水源涵养区,对广东省生态安全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连州市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连州是省林业生态县(市),森林覆盖率达72.27%,属于广东省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广东省绿色保护屏障及重点水源涵养区,对广东省生态安全保护有重大意义。
在发展中,连州市始终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而这次连州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将进一步促使连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邱羽琪 通讯员 连发改 策划:黄津
“一心三区六廊”合理布局空间开发
根据《批复》,国务院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内容和边界,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连州市生态系统主要分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四类。
据连州市发改局资料显示,根据连州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连州的空间开发总布局分别为“一心三区六廊”。其中,“巾峰山生态绿心”,是城区东部重要的生态绿心和郊野游憩区,严禁污染性工业,严格控制设施的建设规模,严禁砍伐林木、开山采石等破坏性活动。
“三区”分别是“北部南岭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区”和“东部大东山山林保育和水源涵养区”,应对林种逐步进行改造与建设,使其向常绿阔叶林演化,提高其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的功效;还有就是“南部石灰岩生态保育区”,应以“生态保护”为手段,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有计划的进行修复,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开发、采矿业发展的规模。
“六廊”则分别为“连江生态廊道”“东陂河生态廊道”“星子河生态廊道”“三江河生态廊道”“九陂河生态廊道”“清连高速生态廊道”。
严控产业准入门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好地方经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产业准入有什么要求?《批复》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实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新纳入的县(市、区、旗)要尽快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确保在享受财政转移支付等优惠政策的同时,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连州市政府早已制定《连州生态发展规划》,确定连州市主题功能分区,为连州市生态发展加以指导,且规划中明确提出具体发展建设内容及相关控制性指标,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从而为连州未来生产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促进连州经济发展。
此外,结合2015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和连州市执行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审批制度,连州市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到目前为止,连州市淘汰落后重点工程2个项目,共审查企业投资项目意向35个,经严格审查,有27个符合产业政策,并给予备案,总投资达20.05亿元。其中,从产业结构来看,生态旅游类项目7个,总投资达9.25亿元;民生事业类项目6个,总投资达1.28亿元,其他新型产业类14个,总投资达9.52亿元。同时,连州杜绝污染大、耗能大、工艺落后的企业以及国家禁止建设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进入,极大优化了产业结构。
纾解发展资金约束每年或9000万财政转移支付
“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相关预算规模,充分调动各地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积极性。”这是《批复》明确指出的。
长期以来,受各种不利因素制约,连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慢。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在环境资源保护方面转移支付投入,但还不能填补连州市因保护生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提下,仅仅依靠连州市自身的财力,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而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则可以鼓励连州市生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连州市经济发展。
清远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透露,将连阳地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意味着“三连一阳”各县(市)每年可享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近9000万元,不仅直接纾解了北部地区发展的资金约束,同时通过分享国务院各部委以及省相应的投资、财政政策倾斜。
生态产业发展,是被连州市作为重要战略列入“十三五”规划的。接下来,连州市将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非金属矿产业、电子商务、特色优质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