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月饼传承十四代!贵屿朥饼浓浓潮汕情

南方+ 记者 张伟炜  2016-09-12 18:23

中秋节临近,琳琅满目的各类月饼早已悄然占据各大超市的主要位置。

不同于京式月饼、苏式月饼等风味,潮汕地区的传统月饼有自己的特色。潮汕特色的传统月饼被称为“朥(láo)饼”——得名系因猪油用潮汕话发音同“朥”,也揭示了这种潮式月饼的主要用料。

新鲜出炉的贵屿朥饼。(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饼皮是由猪油、面粉和水搅拌而成的,三者的配比非常重要。(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作为潮汕著名饼食之一的贵屿朥饼,从明末清初开创至今。如今,贵屿朥饼已成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代传承至今已有十四代。

朥饼的传奇故事

关于朥饼,有其独特的传奇故事。

相传宋末,元兵攻进潮州城,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乡亲们以朥饼为暗号传递消息,约定按照乡俗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当晚,男女老少一齐痛杀元兵。—夜之间,元兵全被赶跑。

无论是否传说,但足以说明如今潮汕地区的朥饼制作由来已久。现如今,在潮州意溪、澄海苏南、揭阳渔湖等地都有当地风味的朥饼和与之关联的故事。

在练江流域的汕头贵屿,当地的朥饼被称为“贵屿朥饼”。贵屿朥饼始创于明末清初,当时贵屿还是大量船舶进出的繁华港口。其中,最早开始做朥饼并形成口碑字号的为薛源合饼店——创始人薛居森从潮州庵埠迁居到潮阳贵屿后选择做朥饼生意,慢慢地做出了名气。

“后来,到了清末,薛源合传到了我的祖父薛克清手中,我的祖父很会做生意,把朥饼的名气做得越来越大,甚至做到了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薛汉伟说,薛源合经历过公私合营,直到改革开放后,薛源合贵屿朥饼才恢复自家铺号独立经营。

薛汉伟如今是贵屿朥饼项目的省级传承人。作为薛源合饼店的第十三代传人,薛汉伟说起朥饼选料和制作等内容,如数家珍。

“贵屿朥饼的朥,在潮汕话里是猪油的意思,制作饼皮和馅料,一定不能少了猪油,因为猪油能够使饼的口感润滑清甜。” 薛汉伟介绍朥饼的来历和风味特色。

薛汉伟正在揉搓饼皮面团。(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朥饼制作秘笈

薛源合伟记饼店位于潮阳区贵屿镇北林村,每一天,香甜可口的贵屿朥饼就在这里出炉。

穿上白衣戴上口罩,一番打扮后,薛汉伟开始手工制作朥饼。饼皮的制作是整个朥饼制作环节中最讲究也是最难掌握的技艺,只见薛汉伟往器皿中先后倒入猪油、面粉和水,充分搅拌后,用手捏了一小块往手心按压,不出两秒钟,就说饼皮做好了。薛汉伟说,他从12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做饼开始,经过五六年的日夜摸索和实践,才将饼皮做到薄、松、脆。

朥饼的馅料也非常讲究。薛汉伟称,朥饼的馅料选择的是优质冬瓜丁、黑芝麻、葱白,还有少量黑猪的肥肉等原料,再加上适当比例的“储料”来制作馅料。

黑猪的肥肉丁、冬瓜丁、黑芝麻、葱白里加入黑芝麻,使朥饼香味更加浓郁。(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做好的朥饼放在烤盘上,准备入炉烘焙。(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我们绝不添加任何一点防腐剂,这是我们的原则。还有,‘朥不过夜’,朥饼都是当天做好当天卖,一般出炉后10天以内就要吃完,否则就会变质。”薛汉伟说。

将成品的贵屿朥饼封装入盒。(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上世纪80年代初,薛汉伟就意识到享誉海内外的贵屿朥饼后继乏人,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使家乡贵屿朥饼“薛源合”的品牌永葆青春活力。于是,他倾尽所能,在贵屿镇开起了“薛源合”正铺伟记朥饼店。

贵屿饼食店林林总总,唯独“薛源合伟记”朥饼获得省级“非遗”保护。对此,薛汉伟感叹道,早年师从父亲学艺,在承接祖辈制饼技艺的同时,特别注重贵屿朥饼的品质与品牌的保护工作,“仿佛肩负一项重任!”

钵仔透气性比较好,用钵来盛放其保质期可以延长,同时也能保持原味。(南方日报记者 张伟炜 摄)

近年来,登记申报信息,拍摄朥饼制作过程的照片及视频,接受各级文化部门的调研……贵屿朥饼开始了申报“非遗”之路。去年,广东省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屿朥饼名列其中。

薛汉伟还说,“薛源合伟记”朥饼的制作工艺属于祖传秘方,并不外传,他已经把制作朥饼的手艺完全传授给了儿子儿媳。除此之外,他还在自家住宅一楼设置了朥饼“非遗”传承保护生产基地展厅供人观赏,并打算申请国家级“非遗”,让贵屿朥饼的传统技艺永不失传。

【校对】李冠洁

编辑 丁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