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在新加坡如何吸引年轻人?

南方日报 记者 张由琼 彭琳  2016-08-29 10:36


南华儒剧社剧团里所有人都是新加坡第二代或第三代潮汕华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因为对潮剧的共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


临近表演,大家排练起来更加认真。


每周所有演员都会到剧团里进行两次排练,如果临近表演,排练次数会更多。


正式演出前,按照潮剧传统仪式,每位演员都要上香。


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令在场的戏迷大饱眼福,拍手叫好。


演员们正在表演压轴戏剧《串戏定亲》。


整个礼堂被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人甚至是从马来西亚驱车赶来,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华人。

傍晚,天空下起暴雨,位于新加坡西北部的武吉班让,民众俱乐部里一场潮州戏剧之夜却依然吸引了数百名观众,许多人甚至是从马来西亚驱车赶来,整个礼堂被围得水泄不通。而这场演出的所有演员们均是新加坡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潮汕华人。

当地南华儒剧社共上演了五场经典的潮剧折子戏,剧团里所有演员都是业余的,但他们通过饱满委婉、声情并茂的甜美唱腔,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的细腻表演,将每一个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令在场的戏迷大饱眼福,拍手叫好。

压轴戏剧《串戏定亲》讲述了一名年轻男子家贫,以卖水奉养母亲,邻女爱其勤劳诚实,思托终身,却羞于启口,借戏文表达爱意。戏中小生角色是由女生反串饰演,45岁的蔡爱佩祖籍汕头澄海,和大多数剧团演员一样,也是新加坡第三代潮汕华人,平日的工作是一名销售员,从小受长辈的耳濡目染,喜欢上了潮剧,有着20多年的表演经历,在当地小有名气。每周她和其他演员都会到剧团里进行两次排练,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职业,为了相同爱好走到了一起。如果临近表演,排练次数会更多,尽管只是业余演员,但她们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包括每一个姿势以及每一下发声。

“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戏曲兴趣不大,而潮剧在新加坡还面临着方言消逝和演员断层的挑战。”南华儒剧社社长卓茂林说道。他介绍道,南华儒剧社成立于1963年,目的是为了传承潮州文化,50多年来排练了30多台潮剧剧目和一大批潮剧折子戏。如今,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剧团尽量排练多些适合年轻人看的潮剧,将故事精简,字幕都有中英文对照,在歌曲、音效、灯光以及舞美等方面也做出改变。

12岁的小演员陈纬恬让卓茂林看到了希望,不仅因为喜欢戏剧而且极具表演天赋,三岁的时候,父母就让小纬恬拜师正式学习潮州戏曲,在完成学业之后,她经常参加各类戏曲演出,年纪轻轻的她就在“戏曲胡姬花奖”中荣获“新苗奖”。

“我们经常会回潮汕地区交流表演,希望能不断提升剧团的专业化,将潮剧以及潮州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卓茂林说。

如今的潮剧,已不单是一个地方的古老剧种,而是成为在异国他乡的潮籍乡亲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在海外,众多华侨自发组织起潮剧剧团,用充满乡音气息的潮乐潮曲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图: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文: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统筹:秦文纲


编辑 苏仕日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