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 记者 伍安平 陈方欢 胡伟杰 2016-07-20 11:03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就在前几日,邓钧教授主编的《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举行了首发仪式,本报18日推送了相关消息,并迅速引起众多本地网友关注,截至19日晚,该条关于江门方言的微信阅读量已达两万左右。
早前,有媒体盘点了广东省内五大最难懂方言,而江门话居然上榜了。那么,问题来了,关于江门方言,你知道多少?
江门方言即四邑话,也称五邑话。四邑话通行于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中山市古镇、珠海市斗门等地,是指江门地区一带及周边的某些相类似的方言。四邑话内部也包括很多方言,不同方言间的差异大,很多都不能互相沟通。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所以,对方言文化进行研究并传播,有一定必要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广东其他四大难懂方言,以及江门部分地区对方言文化做了哪些研究。
他们致力于研究家乡方言
新会:代表方言为会城话
新会话与广州话基本相通,而区内广播、电视等领域也通用广州话。新会方言以会城话为代表,据粗略统计,该区流行会城话的有会城、三江、大泽、双水、罗坑、古井、沙堆等镇的大部分地区。2013年由新会地方民俗研究专家林福杰编著的《新会方言俗语钩沉》出版,填补了新会方言文化研究的空白。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张瑞亨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表示,这本书虽然每则考证不过短短数百至千余字,却包含了作者对地方沿革、民俗、地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林福杰表示,希望通过方言的发掘和研究,启发读者欣赏、领略新会方言文化的趣味,增添语言知识,从而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
台山:与广州话差异明显
台山话属于粤方言四邑系次方言,以台山市台城为中心,越偏离这个中心的发音就越接近于粤语粤海片(广州话)。台山话与广州话差异明显。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台山话的代表语言为端芬话,发音和白话的区别比其他台山话更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台山先后出版了多本方言字典,除为青少年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使用之外,主要为祖籍台山的华侨、华人学习普通话和家乡话时提供参考。目前台山最具代表的有《广州台山方言注音小字典》、《台山方音字典》和《台山话同音字汇》。
开平:出版镇级方言研究字典
7月13日上午,由邓钧教授主编的《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举行首发仪式。《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收字8978条,与普通话对照的方言词语800多个,姓和复姓640多个,提供汉字的开平赤坎江南话读音、普通话读音和词语解释,包含3000多条成语和熟语。
晚年的邓钧教授,致力于研究家乡江门的语言,曾主编并出版了《开平方言》及《开平方音字典》,与台山林荣耀先生合作主编并出版了《台山方音字典》。《开平赤坎江南音字典》是他主编的最新著作。
谈起为什么编写这些著作,邓钧表示,研究和记录某地方言,对研究该地的历史和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有人说,过不了多久,老的江门话将不复存在。这使他心里有种责任感,抓紧时间用录音、文字形式记录开平话、台山话的语音和词汇。
恩平:孩子们把“开关”说成“开干”
目前,研究恩平方言最为著名的著作主要有两本,分别是《恩平音字典》和《恩平方言》。
《恩平音字典》作者唐立契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由于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不教恩平话了,学生都学习普通话,这对推广普通话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一直在恩平工作、生活的人们来说,不懂恩平话也是一个缺陷。在家里,学生没办法用普通话跟他们的长辈交流,还需要会说恩平话,但一些孩子说恩平话把电的“开关”说成“开干”、把“遗传”说成“移钱”,听起来就很别扭。一些在广州读书回到恩平工作的人,也很有可能不自觉地一起用3种话,结果导致交流成问题或者听不清楚。另一方面,想把恩平话转为表达普通话,遇到细微的、生僻的字的时候往往比较困难,出现了“凑位”现象。让人们避免“语言塞车”,这可以说也是他编撰《恩平音字典》希望能够看到的。
潮汕话:种类多,语音差别明显
潮州话亦称为潮汕话、潮语,分布于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及海外以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潮汕方言是闽南话的一个支系,使用人数约1000万人左右,加上华侨和港澳同胞,目前全球使用潮语人数为2500万人以上。
作为闽南语之分支,潮汕话以至整个闽南语都可看作是独立的语言,因此它们与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而且潮汕话也有多个种类,潮汕地区居民和海外侨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话,其语音也有显著差别。而在广东话里,也有不少潮州话成份,例如在香港多数用“架己冷”来表示自己人。由于地理隔绝,潮汕地区的居民一直保留上古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有着巨大的文化转变,潮州话亦因此保留较多的古汉语。
雷州话:俗话多且取材生活
雷州话,又称作雷语,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现主要使用于雷州半岛的雷州、徐闻、遂溪南部等地,在湛江南部地区以及电白沿海各镇成为一种通用语言。国内人口覆盖800多万,海外人口约150万,为广东省四大方言之一。
在雷州方言里头,“土”和“通俗”乃其一大特色,“土”,来源生活或取材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相关的来源,另外雷州话中还保留古汉语很多特色,如果不了解,外地人很容易就不知所云了。
客家话:地方特色很强
客家话,又称客家语、客话、土广东话,历史悠久,在近代历史上,客家话曾被“太平天国”列为官方语言。客家语主要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而在台湾和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华人社区里也有被广泛使用。
一般认为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由于民间对梅县话作为标准音缺乏认同,多数使用非梅县口音的客家人都不会说梅县话,甚至跟说梅县话的人交流时还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同时客语各方言地方特色很强,环绕梅县的平远、大埔、蕉岭、兴宁、五华、丰顺等县,几乎每个县的客家语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种独立的方言。而在不同的客语方言里,声调也有所不同。
广州话:有音之余还有字
广州话,一般而言指粤语,两广当地人惯称“白话”,即两广地区的“普通话”。海外华人则称为“唐话”。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行于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乃至在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目前广东地区使用粤语人数约在3800万,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粤语根源于中原雅言,含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拥有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可完全用汉字(粤语字)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