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豪掷8亿收购英国Retlan集团

南方日报 记者 马芳 实习生 熊雅灵  2016-06-30 11:34


一个月内,中集集团全资收购了两家英企。图为英国Retlan集团子公司SDC工厂。中集供图    

继6月初耗资2.18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企业Briggs后,中集集团6月29日再次对外宣布,刚以9170万英镑(8亿多人民币)的价格完成对英国Retlan集团的全资收购。中集车辆集团总经理李贵平表示,这是全球半挂车行业近十年来最大金额的一笔收购。

此前,中集已在美国、比利时收购多家车辆企业,并在波兰建立生产基地。完成对英国Retlan集团的收购后,中集将加速进入英国半挂车市场,并在比利时、波兰、英国形成“三角”架构,更好地辐射整个欧洲市场,继续保持在全球半挂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为何是Retlan?

收购对象资产优质与中集业务高度吻合

记者了解到,实施此次收购的是中集集团旗下第二大板块即中集车辆集团,收购对象Retlan集团以生产各类型半挂车为主业,在英国处于领先地位,旗下拥有SDC和MDF两家子公司。

李贵平介绍,中集集团自2015年6月份开始接触这家有出售意愿的Retlan公司。该公司位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在英格兰的诺丁汉郡也有一个生产工厂,主要生产侧帘车、平板车等各类型的半挂车,拥有员工近千名,在英国市场占有优势的市场份额,是当地最大的制造企业之一,业务与中集车辆高度吻合,而其在英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又刚好弥补了中集半挂车在英国市场的短板,从而进入中集的收购视野。

难能可贵的是,中集车辆通过聘用德勤、GTM、麦肯锡等世界一流的税务和营运咨询公司调查发现,这是一家资产优质且保持连年盈利纪录的企业。在上一个财年,Retlan集团还实现了1.98亿英镑(17亿多人民币)的收入,其中实现利润1400万英镑(1.2亿多人民币)。在被收购前,Retlan集团大部分股份被JJ Donnelly及其家庭成员所持有,首席执行官Mark Cuskeran也拥有相当一部分的股权。

这么好的企业为什么要卖掉?李贵平说,作为大股东的家族股份持有人即将退休,继承人无心接管,在盈利的时候卖掉对其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中集集团在全球半挂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又让其对企业的下一步发展以及企业员工的发展比较放心。以Mark Cuskeran为首的管理层也欢迎中集入股。

在此背景下,收购顺利展开,并于近日完成交割。李贵平认为,这应属近几年来中集车辆收购过的最优质的海外资产。尽管收购金额高达8亿人民币,但李贵平认为非常值得,相信这将翻开中集车辆业务新的篇章。

意义何在?

辐射整个欧洲市场逐渐建立优势地位

中集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收购对于中集车辆的全球化战略,乃至对于正在转型升级的中集集团而言,意义均非同寻常。他解释说,因为半挂车的主力市场在欧美,按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的要求,即使2015年中集车辆已经以10%的份额名列全球半挂车第一,但不进入欧美前三,不足以真正称第一。

1980年成立于深圳的中集在1996年做到集装箱生产排名全球第一后,为防范全球贸易的周期性风险,开始思索战略板块的调整升级。当时,中集管理层在国外看到名为Trailer(半挂车)的道路运输设备像“装着轮子的集装箱”,既与中集已有业务相关,又可以克服中国道路运输车辆超载泛滥等不安全因素,遂敲定中集的转型从半挂车开始。

尽量后来证明半挂车技术远不是给集装箱“装上轮子”那么简单,但中集开始在这一行业一路狂奔,从最初一年销售几千万元到2010年站到了年销售额166亿元的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中集除集装箱之外最大的业务板块。即便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集2015年车辆业务仍以128亿元营收占据全球第一的地位,在一片亏损的市场中一直保持盈利。

在这一过程中,中集进入美国、欧洲及新兴市场等,并通过一系列收购展开全球业务布局。2003年收购的美国企业如今成为中集车辆盈利能力最强的Vanguard公司。

在欧洲市场,中集起先布局欧洲中心的德国西南角地带,但由于受到德国制造的“狙击”而一度受挫。2014年,中集车辆开始改变战略,通过此前收购的比利时LAG公司,再加上在波兰建立生产基地,中集车辆业务逐渐渗透到欧洲内部。

上述负责人认为,中集完成英国北爱尔兰Retlan集团的收购,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比利时、波兰、英国这三个点形成“三角”架构,借此有望辐射整个欧洲市场,从而逐渐建立中集车辆在欧洲的优势地位。

“脱欧”有何影响?

差异化的欧洲市场意味着更多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中集的这次收购恰好处于英国脱欧的关键节点。中集收购团队表示,虽然脱欧的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但收购过程中对这一结果已有所预期,从中长期来看,英国脱欧不会对中集的此次收购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中集与该收购对象的融合步伐,更不会影响中集在欧洲战略的推进。

李贵平表示,中集车辆未来仍然会坚持在全球配置资源,目前中集在欧美及新兴市场的资源配置都会大大对冲各国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作为全球化企业的中集早已有的策略。

他对英国市场的未来表示乐观:“即便英镑有10%的贬值,对中集而言也是可控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还有利于我们在英企业对欧洲、北非、中东等地的出口。”

李贵平也指出,虽然英国脱欧不会阻挡中集布局欧洲战略的决心,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战术可能会需要调整,适应当地的市场需要更精准的市场策略。对于以前趋近一体化市场的欧洲,单一公司辐射范围会更广,而未来的欧洲市场可能更具差异化。

“差异化的市场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更具挑战性,谁的能力更强,就越能取得竞争优势。中集这么多年的全球化经验恰恰可以在这里寻找到机会,我很肯定地说,机会大于挑战。”李贵平说。

作为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中集在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购经

中集车辆集团总经理李贵平:

海外并购要“主动买”,不要“被动买”

近年来,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并购后的整合成为并购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中集集团拥有十几年的并购历史,海外并购或自建的公司超过30家。那么,中集在跨国并购方面有哪些经验?

本次中集收购英国Retlan公司的主导者、中集车辆集团总经理李贵平表示,海外并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企业一定要从自身业务规划需求出发寻找对公司发展有增益的企业,而不能仅仅因为市场上有出售,或者因为片面地看中了对方公司的技术,就不顾其糟糕的财务表现而入手。简单而言,就是要“主动买”,不能因为有卖方而“被动买”。

李贵平提醒,企业的创新可以借鉴海外企业的技术资源,但创新还需要“内驱力”,不能迷信买一家高科技企业就能彻底解决中国本土制造业的升级问题,所以不能只重技术忽略对方的财务表现,优良的财务表现还是关键。

李贵平表示,跨国并购非常复杂,中集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也交过学费,才赢来了今天比较成熟的机制。他还建议,企业跨国并购一定要聘请专业的财务和法律、营运顾问,借用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同时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比如此次中集的并购就建立了工作小组、领导小组。此外还要经过上层的董事会战略投资委员会的决策。这种架构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为保证收购对象能够顺利整合到整个公司体系,并防范收购风险,收购时的资金来源要秉持稳健原则,不能过多依赖杠杆式的借贷。”

“收购时管理团队的稳定非常重要,一家企业的管理团队也是核心资产。”李贵平说,中集在收购协议达成前,一定会和该企业的管理团队充分沟通,签订服务协议。此外,在收购完成后,也是采取“全球营运,本土智慧”的原则,在中集建立的董事会决策机构领导下,充分对管理团队授权,优先选择原有和本地管理团队,这样有利于适应本地市场,也有利于公司的稳健发展。


编辑 李注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