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纪委书记都是如何选出来的?

政知道公众号  2016-06-22 20:54

前不久,曾因“金银花更名事件”实名举报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网络大V——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原副主任陆群出任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纪委书记的消息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 

政知道(微信ID: upolitics)看到这条新闻,不禁想到,国企纪委书记都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政知道(微信ID: upolitics)注意到,去年4月,中办印发了三个《提名考察办法》,其中就包括《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而在此基础上,各地又出台了省(区/市)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

具体到实际操作中,这些纪委书记是怎么被挑出来的? 

中管企业:纪检组组长有的来自央企,有的来自部委

根据规定,在提名、考察程序上,中央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业纪委书记和省(区、市)纪委书记、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一样,由中央纪委会同中央组织部提名、考察;中央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企业纪委书记,由中央纪委会同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提名、考察。 

政知道(微信ID: upolitics)还注意到,中办印发的《提名考察办法》明确要求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可以从纪检系统内和纪检系统外提名,纪委书记人选一般应当交流任职。 

我们来看看央企纪检组组长的例子。 一些纪检组组长此前就在央企工作。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纪检组组长李金生此前一直在航天科工集团工作,曾担任过人事劳动部部长。再比如中国移动集团的纪检组组长郭浩以前曾担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 

还有不少纪检组组长此前在中央部委工作。比如,中国联通集团和中粮集团的纪检组组长分别有在中组部、中宣部的工作经历。 近期刚就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纪检组组长的王杰之,曾先后在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水利部纪检机组监察局、驻农业部纪检组监察局工作,后又担任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组副组长(正局长级)。同样来自纪检系统的还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纪检组组长徐槟,他在2011年5月任现职之前,长期在中纪委工作,曾担任纪检监察室副主任、中央纪委信访室主任等职。 

去年1月任职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纪检组组长徐吉明,此前担任审计署办公厅主任。说到审计出身的纪检组组长,就不得不提此前因一篇演讲引爆舆论的中远集团新任纪检组组长徐爱生,他在去年的内部讲话中表示,在11年的审计工作生涯中他曾担任过四个司的司长,“这当中(在审计署)查出不少大案子,包括刘志军,就是我亲手把他送进去的。” 

徐爱生。

省管企业:地方纪委干部进入国企任职并不罕见

去年中办印发了三个《提名考察办法》后,各地也出台了对国有企业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办法,地方的提名条件与中央基本一致。如此看来,在微博上开展监督的大V陆群,确实符合“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条件。 

政知道(微信ID: upolitics)注意到,根据湖南省的规定,省管企业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以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为主。陆群任职的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属于省管企业,根据陆群接受采访时的表述,他今年3月底告别了机关,“到新单位既是个人的选择,也是组织的安排”。 

陆群。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告诉政知道(微信ID: upolitics),国企纪委书记的来源有很多,地方纪委干部进入国企任职,并不罕见。陆群这次受到关注,主要还是由于其大V的身份,因为一般情况下,国企纪委书记比较低调,很少被外界熟悉。可以说,陆群到国企担任纪委书记,既是常态,也有新意。 

比如在北京,就有像陆群一样从纪委进入国企任职的干部。今年3月任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的段梓斌此前曾担任北京市监察局副局长。 

有些地方国企纪委书记此前就是在本企业任职。比如重庆的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强是工程师出身,曾担任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院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公司副总裁等职务;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倪学玲曾在王府井集团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委工作部部长。 

还有的国企纪委书记来自其他企业,比如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仕林此是北京城市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书记。

各地规定的同与不同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对于省(区、市)管企业的纪委书记提名和任命,各地的规定略有不同。

比如,重庆规定,市委直接管理主要负责人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纪委书记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提名、考察;市委委托市国资委党委等单位管理领导班子的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纪委书记由市纪委会同市国资委党委等单位提名,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后考察。 

在山东,省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企业纪委书记,由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提名、考察。这一点和重庆市类似的。对省管领导班子的纪委书记,山东规定由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提名、考察,这就不需要国资委的参与。海南的规定和山东类似。

一些省区市还对人选的选拔与任期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去年,广东国资委开会表示,省属企业纪委书记原则上不再从本企业产生,在同一企业工作时间长的将调整交流,对考核不合格的将进行转任或轮岗。 

山东也提出,对新提任或在同一企业任职6年以上的纪委书记,一律实行异地交流任职,纪委书记不得参与企业业务分工,要集中精力干好主业。 

北京在今年5月提出将加强企业领导人员交流。纪委书记在同一单位任满6年、57岁以下的,一般应进行交流。纪委书记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聚焦主业强化监督。

多知道点:他们的身份怎么变?

陆群从纪委到国企任职,他说是“金饭碗”变“泥饭碗”,编制没了,成了合同工。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法律规定,公务员调出机关后,不再保留公务员的身份,其工作和工资待遇由接收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来安排和办理。

也有人会问,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他们曾经是国企的负责人,后来到地方担任党政领导职务,那他们的“身份”怎么变? 

根据公务员法,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入人员一旦调入机关担任某一职务,即取得公务员的身份和资格。

撰文 | 赵婧姝

编辑 陈峥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