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起火逃生哪种方法靠谱?这项实验告诉你答案

南方+ 记者 连楷  2016-05-25 08:45

广东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公交逃生试验,参与者用保温瓶多次敲打车窗终成功。

近年国内外均出现公共交通各种意外事件,个别事件还造成一定人员的伤亡,公交车上的安全话题深受市民关注。如果公交车发生消防安全事件,市民应该如何应对?

对此,广州市公共安全危机预防协会、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会同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24日在广东省消防总队和广州市消防局指导下,开展了公交车逃生及燃烧试验:获取科学数据,试验各种逃生可能,提高公交车意外事件发生后逃生几率及获得更加有效的逃生途径。

鉴定由头:公交车救生锤不少人不懂使用方法

24日下班晚高峰时,鉴定君在人流较密集的公交车站随访市民。面对公交车突发火灾,多数人认为应该赶紧下车。被问及如果车门无法开启,有不少人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救生锤,只是在使用方法上不少人了解不充分。

“不就是我尽量砸窗角吗?”“我记得车上有救生锤,但不是很记得在哪个位置。”“我记得好像还有个手动旋转开关对吗?”接受访问的市民,对于这个安全问题普遍较为关注,甚至有人就亲眼见过公交车自燃事件。部分市民表示,事后才会想起补习相关逃生知识。也有不少市民认为,相关的消防知识,如今网上到处可以翻阅,经常见到。当然,也有部分老年人,对此问题不甚敏感。

鉴定实录:公交车突发起火,乘客如何自救撤离

时间:5月24日上午

地点:白云区太和穗华心素质教育培训基地

工具:公交车、救生锤、灭火器、钥匙、高跟鞋、热感器、摄像头、假人、泡沫水罐消防车

目的:获取科学数据,试验各种逃生可能,提高公交车意外事件发生后逃生几率及获得更加有效的逃生途径

鉴定者:公交起火乘客逃生,最多5分钟时间缓冲

“没有任何一种逃生方式是百分百正确的。”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的教官试验结束后表示,即使经历此次试验,得出的逃生方法也不敢肯定完全正确;试验目的在于让人看到,一个事件发生的真实现象,遇到类似情况应当如何处理,市民心中应当有提前预警。

针对破窗试验,教官自认力量不小,但也很难达到两名经过特训的测试者的水平,因此多数人可选方式就是救生锤。这一工具还有一点使用技巧:如果手掌紧握锤柄进行敲击,所用力量仍是手部力量,难以破窗;正确方法是捏住锤柄尾部,用力挥手,力量可以集中在锤子尖端,则可以成功破窗,“在此呼吁市民坐车爱护这类公共设施,不要平时弄坏了,救命时就没有了。”

“这次试验最主要采集三个数据,车内温度变化,燃烧过程蔓延状况,以及热辐射。”莫善军解析,通过试验和数据收集,主要目的是探讨安全状况下,市民逃生状况与火灾数据的对比。比如试验得出乘客疏散的时间,而温度从点火到70摄氏度则为5分钟,中间存在足够的缓冲时间供乘客逃生。

鉴定补充:把钥匙反绑在鞋底,使劲踢车窗也可破窗

现场破窗测试中,除了日常用品,还对其他一些方法进行了实测:

●救生锤:一名女性测试者拿着救生锤,对着另一块完整玻璃右上角随手一挥,“嘣”一声,窗角玻璃碎裂,却没有喷溅到远处,只是散落在车窗下方。

●灭火器:测试者听从教官指导后,上车对准车窗左下角位置,用力抛出灭火器,灭火器穿出车窗。“砸是很难砸穿的。”教官解释。

●脚踏:一名男性测试者上车后,用力踢向车窗三次,无效。一名曾当过特警的测试者上车后,双手分别紧握车内不同方位供搭手的铁杆,斜着身子向前单腿踢在车窗中间位置一次,可明显看到这次玻璃有外鼓的情况。

●鞋底绑钥匙:教官透露另一个他们试验成功的方法:解开鞋带,把钥匙反绑在鞋底,使劲踢向车窗也可破窗。“不过确实现实情况下来不及,我们只是告知一个可以成功的办法。”

测试A:公交车满载,多久可完全撤离?

据鉴定君了解,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多起公交车或者汽车自燃事件,在车辆完全起火之前,一般都有冒烟,再伴随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起火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试验预设在车辆完全起火前,乘客具备一定的逃生时间。试验测试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即是未出现公交车门损坏无法开启,乘客能够有意识地有序疏散,测试满载情况下,50人疏散所需时间。

24日上午10时,公交车已经就位,培训基地50名20岁-30岁的青年男女,等到平安广州志愿服务总队教官一声令下,迅速坐上了车辆,并有部分人员无座。试验开始,事先准备的烟饼发挥作用冒出白烟,车内人员发现后用衣服捂住口鼻,大部分人从车后门撤离,部分从较窄的前门撤出。根据志愿服务总队的测算,整个过程耗时约41秒,此时车厢内已经满布白烟。

测试B:敲破公交车窗,哪些工具更靠谱?

公交车门即时打开,在没有发生踩踏等意外的情况,满载状态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疏散所有乘客。可如果出现意外,车门未能及时打开怎么办?人潜意识作用一是灭火,二是破窗,而一旦火势过大无法及时扑灭,破窗就成为生存的最终可能。测试机构准备了以下物品,供测试者进行破窗行为:高跟鞋、钥匙、皮带、车上自带的灭火器、救生锤。按照要求,每位测试者需要穿戴头盔、防护镜、防滑的塑胶手套后,手持工具进行破窗试验,且只有三次击打机会。教官解释称,通常情况下,全力击打三次过后,体能就会消退。而且火灾情况下,也无条件存在过多的击打时间。

现场测试结果显示:一名女性测试者和三名男性测试者拿高跟鞋,分别对着公交车窗玻璃左上角连续击打三次及以上,车窗纹丝不动。一名精壮男性测试者,一手捏着皮带尾部,一手握着皮带中间位置,对准车窗中间位置,用力挥过去,皮带头三次敲打玻璃,结果玻璃没有异样。一名外形强壮的男性测试者,手持钥匙对着此前经过高跟鞋击打的位置用力击打三次,车窗无异样。

测试C:公交车起火,多久后玻璃会爆开?

广东省消防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莫善军介绍,实验室主要配合在火灾过程收集试验数据,以此更加生动展现火灾过程燃烧的状况,主要采集数据:温度变化的数据。车内布置有大量的传感器、摄像头,车外布置多部辐射测量仪。可以明显看到,车内有不少线路,连接到场地上的电脑,可以实时进行数据传递采集。测试现场,公交车内还布置了很多假人,外表穿着衣服,内里为被子,模拟的是人体状况。由于车点燃后燃烧速度较快,试验时间预计10分钟。

24日10点46分,志愿队员将点火的竹竿扔进车内中部,试验开始。黑烟随即蹿起,约20秒整辆车就充满黑烟,车内状况无法看清,一股浓烈的焦臭味蔓延开来。鉴定君走至公车右侧,可以看见窗内燃烧仍只在车厢中部小范围。燃烧4分钟,靠近火苗车窗玻璃爆开,浓烟猛烈蹿出窗外,火源充分接触氧气后,火势骤然猛烈。半分钟后,第二块玻璃爆裂。5分钟后,车厢中部已是熊熊大火,浓烟随着风势越蹿越猛,公交车外部铁皮也有部分被烧穿。6分钟后,烈火也蹿出窗外,整辆车被烈火包裹。7分钟时,消防人员开始用泡沫水枪灭火。11分钟时,火势基本扑灭。

“平时根据报道,为什么人在起火两三分钟后就很难逃生?”此次试验有别于以往突发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公车内布置假人数量有限,使得车厢内环境不像日常公交车内拥挤,若车内人多,燃烧速度将快于试验情况;因点火需求,车厢中部较为宽敞,没有太多东西,因此蔓延速度较缓,但是温度达到100℃后攀升迅速,火源中心点最高温度最终在949℃。“当温度达到70℃时,人体在这时候吸入产生的烟气,短时间内就可以导致昏迷。”莫善军称由于烟气温度较高会损坏呼吸道,继而引起血管中毒。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

【主持】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连楷 通讯员 消宣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编辑 刘自如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