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一个梅花深处的地方

南方+  2016-05-21 11:07

文|李焱鑫

中国人总是钟情梅花的,于是,目光便落在了普宁。

身为“中国青梅之乡”,普宁的先民自古便有植梅之好。片片梅林,既收获果实,亦收取祝福,所谓“梅开五福”,自是吉祥之意。

普宁是“中国青梅之乡”,花开时节,满山遍野一片雪原奇景。

世人叹岭南不见雪,而漫步普宁,尤以南阳山一带,常见满眼洁白。含苞待放时,依然山野青绿,一夜寒冬,天亮后则片片霜雪相连,状如梅海。

普宁,既在梅花深处,便感染着自然的灵气:北回归线在此经过,并受海洋暖温气流调节,素有“水寨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和景点丰富。在清乾隆年间,这里便形成了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甘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洪寺幽探、南岩远眺、云石樵径等“普宁八景”,分落在古城洪阳周围,今天,古景中又增多了不少新趣。

摩天石位于大南山西部,主峰高975米,登峰一览众山,山峰下有始建于清代的道家修身紫云洞。

梅花伴着美景,令人不住吟咏。历代诗人总对梅花不惜笔墨,“百卉之先”身上,是中国人追求的君子精神。而无论傲雪斗霜还是缕缕幽芳,归结起来总不离“品质”二字。

梅海

梅花盛开的地方,品质总是流露于四处。普宁人身具潮汕族群的文化品质,不仅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也是精雕细琢。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宁嵌瓷,工艺别具一格,又兼具梅花的灵魂、骨气,久经风雨、烈日曝晒却不褪色,恰如当地潮汕文化千年沉淀,不失根本。

泥沟村,位于燎原镇,被誉为广东最美古村落。

而梅花之美,又特殊于她的坚强、刚劲。一如在普宁民间流传数百年的英歌,外人初观赏,常常会感叹,广东竟有如此雄浑激荡的艺术,似安塞腰鼓一般,透露着中华民族的豪壮。

普宁英歌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普宁英歌主要表现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以发展的硬件论,普宁不如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但经过多年来不甘的奋斗,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衬衣生产基地、华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粤东最大的服装、烟草、茶叶、水果、纺织品等集散地……是为闻名国内外的商贸名城。

拥有这样的家乡,人会以之为傲。普宁以侨乡著名,旅居海外的华侨以数百万众。自远昔红头船漂洋过海的年代起,海外侨胞心系故园、热心家乡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传,不仅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支持,也为普宁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铺设了虹桥。

那便不如相见,梅花深处的普宁,一丝赞叹,会涌上心头。

普宁民俗

无限风光

青梅花开

南方梅园生态村位于普宁市西南部,以青梅之乡为背景,依托如画的青山绿水,为粤东知名景区。

摩天石奇景

云落古安香里瀑布,位于云落镇古庵村。

流沙新河贯穿普宁城央,为市民亲水的天然场所。

莲花山公园是普宁市区大型的郊野公园,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

厚重人文

德安里位于洪阳镇南村,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名将方耀与其兄弟共同营建的家族集居寨,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组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

普宁嵌瓷,潮汕人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是潮汕地区富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嵌瓷制作

庄世平博物馆是普宁为纪念原全国政协常委、杰出侨领庄世平先生而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收藏了庄老奉献社会、爱国爱乡的重要史料、展品,展现出他一生的丰功伟绩。

盘龙阁,始建于清光绪(1875—1908)初期,是名闻国内外的佛教圣地。

藏莲寺,原名佰贰丘田庵,创建于明朝隆庆4年(公元1571年),古寺地处“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和“三坑水资源保护区”,周边景色宜人。

南岩古寺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古寺拥有规模、数量居全国之最的玉石佛像,享有“东方玉佛国”美誉。

普宁简介 

城市风光

普宁,广东省辖县级市,位于潮汕平原西缘,是闻名国内外的商贸名城,以服装和医药为两大支柱产业。普宁具有醇厚的潮汕文化特征,又以山水风光、天然温泉、潮人文化、革命迹地、宗教寺庙,形成了特有的自然、人文游景观。

【供图】普宁市委办公室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 杨小妍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