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7 10:29
信任,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基础。可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公共领域中,不信任的现象却很多,甚至影响了信息的传达和民众的正常情绪。建立信任,不仅是情感生活的必须,对于政府和公民来说,更意味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文∣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 郭巍青
政府管理社会问题需要有权威,但有没有权威,取决于公众是否信任。对于公共管理者来说,信任危机是要避免的重大风险。
有一种类型的信任危机与腐败相关。政府官员应该秉公执法,实际上却在以权谋私。如果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信任就会迅速崩溃。
另外一种类型的信任危机则与安全感相关,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应用的社会后果。例如,围绕着转基因食品、“问题疫苗”等问题,出现很多争议。专家努力说明“无害”或者“可控”,却还是有相当部分公众不信,并进而对政府不信任。
两类情况都很严重。但是第二类更复杂,需要专门讨论。要讨论的问题是:专家与门外汉的关系是什么?信任的条件是什么?
科学越发展,门外汉越多吗?
正确答案是:是的,不过要有一些解释。首先,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常识理解能力。因此相对地说就是门外汉越来越多。从手推车到汽车,是技术进步,人们大致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飞机为什么能在天上飞,不掉下来,却很难理解。同样,电脑为什么能“写字”,也超出了常识。今天,大量的高新技术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太多的人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门外汉越来越多。
有人会说,古代的农民不也是懂种田,但不懂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吗?是的。但那个时候,农作物生长是一个纯自然的现象;而今天的农作物种植,却是一整套复杂技术。相对于作为自然现象的春种秋收,农民不是门外汉。但是相对于现代的农业科技,农民“变成了”外行。
另外,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科学研究的专业门类越来越细分,壁垒越来越高。于是,即便在高级的专业群体中,大家也是“互为外行”。
可见,专家与门外汉,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人成为专家,同时就使其他人成为门外汉。这时候所谓信任,不是专家对专家的信任,而是外行对专家的信任。老百姓不懂金融,但也存钱在银行;旅行者不是航空专家,但也乐意飞行。这些行为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既然信任并不必然要求有专业知识,那么我们需要找出支撑信任的社会条件。
门外汉通过“交汇口”建立信任
根据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观点,专家系统是一种“脱域系统”。意思是科学技术知识具有抽象的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此外,科学研究的系统和技术运行的系统按照内在的知识原则而组织,超越于人们的日常经验。但是,脱域系统必须落地,它与日常生活有一个相连接的交汇口。外行能够信任专家系统,交汇口起了重要的作用。
举例来说,航空系统就是典型的脱域系统,里头包含了十分复杂的专业知识和运作流程。它与乘客的交汇口,主要是机组人员、地面服务人员以及相关的信息传播渠道。如果技术系统是后台,那么交汇口就是前台。谁都明白,飞行安全的真正保障在于后台。但是,按照吉登斯的说法,前台行为代表了一种人格保证和当面承诺。机长的亲切问候与沉着稳健,空中小姐的训练有素与微笑服务,能够培养和巩固乘客的信任,其重要性不亚于有关飞行安全的复杂数据和统计公报。这个道理,适用于一切窗口部门。
信任的反面是焦虑
人们既不懂航空知识,也看不到整个技术后台的运作,但依然可以相信飞行安全。换成心理学的分析,这相当于孩子见不到妈妈,也相信自己处于安全保障之中。
婴儿离开妈妈就会焦虑和哭闹,但成长就是学会在各种环境要素(例如妈妈留下的玩具)中建立起一种稳定的相互联系,并相信妈妈短暂离开后会回来。这种在心理上“容忍缺场”的能力,就是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基础。它需要不断地重复和稳固,最终在自我与环境之间形成自信态度。
信任的反面就是不信任。但是把信任理解为心理上的安全感,那么信任的反面是焦虑。伴随不信任而来的,是以伤害、困惑、背叛、疑虑和敌意等形式体现的存在性焦虑。
政策含义
将上述分析应用于“问题疫苗”具体场景中,会有多方面的政策含义。首先对于犯罪和腐败必须坚决惩治。同时,疫苗从研发到接种是一个专家系统,需要尽快完善全程冷链保障、质量监督体系、事故补救措施等环节。而为了重建公众的信任,还应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专家与外行的关系,不要将其直接等同于科学与愚昧的关系。作为技术应用的对象和后果的承担者,门外汉拥有发言权,其权利应得到尊重。
第二,既重视专家,更重视交汇口,后一点是短板。如果认为,主要问题是群众不懂科学,那么会请专家做科普。但是如果相信,门外汉的信任依赖于当面承诺和持之以恒,那就要加强交汇口(例如接种点)的建设。一些有切身体会的人比较过内地、香港、西方国家的儿童接种的现场感,内地的差距很大。实际上,医生护士的职业态度与服务规范,操作环境的干净整洁舒适,都是代表系统承诺安全,绝不要掉以轻心。
第三,焦虑是需要重视的社会心理信号,有点像父母必须注意孩子的安全感和焦虑情绪一样。焦虑表明一个人无法在自己和周遭世界之间建立可预期的、稳定的关联。怎样调控社会心理,是社会治理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需要更多的研究。
【来源】南方杂志
【原标题】为什么人们不信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