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报 记者 吴冰 丁玫 2016-05-12 10:56
“童鞋”、“盆友”、“萌萌哒”、“杯具”、“喜大普奔”……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也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方式呈现,并从网上流行进入到网下日常生活中。每隔一段时间,一些新的网络词汇总会出现在公众视野,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很多新鲜、时髦的网络词语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甚至有些被部分学生写进了作文中。对于此种现象,家长们担忧多于赞同,网友们认为应理性对待,老师们则建议网络语言要慎重使用,作文语言应规范化。
记者调查
一小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人口中,学生占了23.8%,达1.54亿人。可见,青少年已成网民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上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现一些新的网络语言,不少被网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也悄悄地走进学生的身边,甚至有些学生写作文时会用到网络词汇。
记者采访市金山中学、市高级中学、瓷都中学、市高级实验学校等部分高中、初中学校,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基本上会避免使用网络语言,以免对分数造成影响。“网络语言出现在孩子作文中的现象很少,因为在写作的时候,老师会让学生注意,尽量不要使用网络用语,学生们也会有意识地在作文中不使用网络语言。”市金山中学高三级语文老师郭祚旭告诉记者。
“平时在微信、微博与同学朋友聊天和日常的交流中也会使用网络语言,在使用手机或者电脑打字时一些可以利用谐音代替的网络词语就会显示出来,有时真觉得挺方便的。”高三学生小丁告诉记者,但他们在正规的考试场合是绝不会使用网络语言的。“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我们也有使用标准和规范的语言的意识,对待高考这种严肃的考试场合,使用网络语言必须要慎重再慎重。”小丁说。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或多或少有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其中“有木有”、“童鞋”、“妹纸”这些让有些家长和老师看不懂的网络语言,使用的频率相对高一点。“很多中学生对网络语言很感兴趣,而网络的普及,也使得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被网络语言影响。” 市高级实验学校初一级语文老师谢斐告诉记者,一部分刚升上初中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规范用语的习惯,在学生作文中偶尔会出现网络语言,低年级的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频率相对高一些。
初中一年级的小郭告诉记者,网络语言很“潮”,用网络语言也省事,和同学沟通时会显得搞笑、幽默。每当他发现一个新的网络词语很好玩后,还会跟同学讲,大家都会用,写作文时偶尔也用,已成习惯自然了。“‘不明觉厉’、‘喜大普奔’,一个简单的四字词就能概括一句话的意思,简单方便。”与记者谈话间,小郭也不时“蹦”出几个新奇的网络词语。“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网络用语,如果你不懂,那就落伍了,会显得很low,你就out了。”
家长观点
孩子应学好传统语言
作为心智成熟的年轻人,追捧网络热词,倒也没什么不妥。然而一些网络语言悄然出现在部分学生的作文中,这就引起不少家长的担心了。
记者采访多位家长了解到,绝大部分受访的家长对孩子频繁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较为担忧。他们认为,网络语言“来势汹汹”,其中良莠不齐,担心一些粗俗、品位低下的网络语言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过早地接受网络语言,或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可能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甚至担心“孩子学坏了”。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还是应学好传统语言。
家长郑女士告诉记者:“对孩子在平时交流中偶尔使用网络用语,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能张口闭口就是那些‘我挺你’、‘杯具’、‘大虾’之类的网络用语,这样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家长蔡女士也对孩子写作文时使用不规范网络词语的情况颇为担心。“语文考试中,毕竟对语言有一些硬性要求,害怕使用网络词汇会影响孩子的考试作文得分。”蔡女士说。
“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对网络语言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差,一些网络词汇更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掩盖了暗含的不雅意思,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对规范性语言文字的学习。”家长陈先生说。
网友观点
引导孩子规范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驱蚊水”:一些网络用语为了纯粹地追求娱乐性和引起关注,如“碉堡了”、“蛋疼”等一些网络用语显得粗俗轻佻。如果孩子们不懂一些词语是带有脏话性质的,只是认为好玩,把它们当成口头禅,哪天要是跟我们在对话时,跟我来句‘你妹’,我估计我会气吐血。如果说这些语言说成习惯,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污染,不利于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但部分网络语言简洁生动,传播速度快,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学生不能进行强制的“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阿璇”: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语言的一种变异现象,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用法,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利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并且现代汉语有一种过滤的特质,一些不利于运用的会被自然淘汰,但这并非朝夕可以完成的,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语言的发展演化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学生喜爱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
@“电蚊香”: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它的简洁且带有一定的乐趣性才得以流行,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老师为了与同学们拉近彼此的距离也会在课堂上运用几个新潮的网络用语,这样也会使课堂更加活跃,同学们也会印象深刻。所以说网络语言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很多的网络语言在词典中并没有相应的解释,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规范合理使用。
@“蚊蚊”: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含糊性和歧义性,决定了网络语言不适合进入课堂。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词汇不可能全部按照既有规范来创造,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剥夺学生使用这种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表达的权利。且我们所说的“提倡”不等于全盘接受,我们所提倡的是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让我们的学生在享受习作快乐的同时,也能保证习作的品位,要引导学生学会规范地使用。
老师观点
写作文时应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
为什么网络词语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高考在即,学生在写作文时使用网络语言,是否会对分数造成一定的影响?老师们又有什么建议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语文老师。
“我认为一些好的、被官方认可的网络词汇,不仅能调动孩子对语言的兴趣,而且对学生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好处。”瓷都中学高三级语文老师李泽芳告诉记者,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它们有些来自网络,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譬如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录了“给力”、“挺”、“宅”等一些网络新词。“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语法、词汇的运用都非常讲究。高考作文也要表述得体、准确、生动、规范。在众多网络词汇中,也存在错别字,或是词性、词义发生改变的词汇,学生,甚至是老师有时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所以还是建议学生在作文中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在写作时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李泽芳说。
市高级中学高三级语文备课组组长黄袭晓老师认为,现在孩子上网也比较多,平时生活上听到的也不少,出于追求新奇、时尚,往往就会受这些语言的影响。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他们觉得可能这很时髦,会让文章更生动、富有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反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在一些演讲场合上,适当使用网络语言会更富有感染力,更能调动现场的气氛。“我觉得一些符合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还是可以适当、适度使用在作文中。高考中,对于作文语言有一定的要求,在不能确定高考阅卷老师是否认可这些网络语言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建议学生慎用,要用官方承认的、惯用的、充满正能量的词语,不要用受众群比较小的网络语言,更不要用有错别字的词汇。在高考作文中最好还是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以免对作文分数造成一定的影响。”
市金山中学高三级语文老师郭祚旭也认为,对于网络语言可使用,但是使用也要慎用。如果将网络语言用于作文中,有可能会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的理解。这还会影响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掌握和应用。“网络语言更新很快,而且不断在变化。有些年纪比较大的,或是平时也少接触甚至没接触网络语言的评卷老师,未必跟得上步伐。” 郭祚旭说。
市高级实验学校初一级语文老师谢斐告诉记者,一旦发现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老师们会在课堂上点评作文时指出,并明确告知学生们不要在写作中使用网络用语。“学校也规定学生在上课时间不能携带手机,家长也会控制学生在学习时段尽量减少接触网络,营造一个良好的用语环境,并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
【原标题】网络语言“入侵”学生作文 老师:作文语言应规范 网络语言要慎用
【来源】潮州日报
【记者】吴冰 丁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