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老倌”罗家宝与世长辞 为“虾腔”鼻祖

南方日报 记者 周豫  2016-04-22 09:03


罗家宝是粤剧“虾腔”的创始者,图为罗家宝(左)生前在演出。资料图片

4月21日晚,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罗家宝,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致多功能衰竭,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世,享年86岁。广东粤剧院官方微博发文称,“罗家宝老师毕生致力振兴粤剧,创立了粤剧‘虾腔’艺术流派,对粤剧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罗家宝先生的去世是广东粤剧界及文艺界的重大损失”。

虾腔:平民靓腔受称赞

罗家宝出生于粤剧世家,12岁入戏行,启蒙老师为其父罗家树。当年,罗家树被戏行公认为“掌板王”“打锣状元”,他谙熟各大粤剧流派的风格、特点以及各种传统排场,罗家宝自小就打下扎实的童子功。后来,“流串”于各大戏班的罗家宝更幸得薛觉先、马师曾、陈锦棠、桂名扬、白驹荣等大佬倌的指导,再加上后期努力和人生经历的积累,终于形成成熟的表演流派,“虾腔”也成为众人称赞的平民靓腔。

1958年,罗家宝进入广东粤剧院工作,曾主演《柳毅传书》《玉河浸女》《怡红公子悼金钏》《鸳鸯玫瑰》《牡丹亭》《红梅记》《胡不归》等大批古装戏和《山乡风云》等现代剧,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个性不同的艺术形象。

粵剧的唱腔流派很多,其中虾腔最简单最易学。虾腔自然流畅,共鸣强烈,行腔不事雕饰但却有华采。罗家宝主演的《柳毅传书》创下历演四十多年不衰的奇迹,剧中不少唱段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虾叔:对艺术和观众负责

对于罗家宝的定位,中山大学历史系程美宝教授编撰的《平民老倌罗家宝》一书的书名,就很清晰明确。罗家宝一直十分喜欢“平民老倌”这个称呼。

“罗家宝是一个真正的文武生,一般爱惜身段的老倌是不打筋斗的,但他成了名还这么刻苦用功,所以说罗家宝不但唱得好,做得好,打也好。这就是一个艺人对艺术和观众的负责态度。”“虾叔”粉丝兼粤剧伶人叶兆柏在多个场合表示对罗家宝的敬仰。


编辑 谢嘉玮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