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还是复诊查查手机就知,惠州线上线下服务结核病患者

南方+ 记者 王彪  2016-03-29 09:34

图表:贺婧宜

从令人闻之色变到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结核病在大众舆论上的“待遇”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医疗状况,尤其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长期改善。

然而,在给予禽流感等传染疾病更多关注的同时,作为一种仍然损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结核病同样不应被忽视。

刚刚过去的3月24日,是第2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记者走访惠州市职业病防治院结核病防治研究所,了解惠州在结核病防治方面的情况。

目前,惠州正通过“线下”社区和乡镇的基层医护人员实地走访以及“线上”开设微信公众号两种方式为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去年发现3659例结核病

结核病因为主要侵犯肺脏而俗称为“肺结核”,实际上结核菌可以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目前,惠州每年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3500人。

市职业病防治院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副院长、主任医师刘志东告诉记者,惠州的结核病疫情呈现平稳中缓慢下降的态势,2015年惠州全市发现、登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3659例。“前几年的数字大概有4000例,这几年大概每年下降150例左右。”

不过,刘志东坦承,由于并非所有结核病都会到医院就医,因此这一数字统计并不完全,实际的患者数量可能略微超过这一统计数字。

3月24日,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联合惠州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惠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惠阳区慢性病防治站等在惠阳区淡水新一城广场共同举办了一场3·24世界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开设了义诊咨询服务区和结核病防治知识趣味游戏区等。结核病防治专家在现场开展义诊活动,并主动向群众宣讲国家关于结核病方面的惠民政策和防治知识。惠民社工们以现场表演及精心设计的游戏吸引附近不少居民,活动共发放了结核病防治宣传材料5000份。

结核病防治宣传现场前来咨询的群众不断,也表明这一传染病并未离群众远去。如果说埃博拉和文明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结核病始终还在现代文明之中。

图表:贺婧宜

目前治愈率大约90%

对于结核病的治疗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目前结核病的治愈率大约在90%,绝大多数病例在接受正规治疗之后都可以得到治愈,坏消息是还有10%的病例出现耐药性,可能导致结核病复发,长期以往将严重影响肺功能。

“一般结核病的治疗更多是为了避免进一步传染。”刘志东介绍,初发结核病例一般可以在6个月左右治愈,复发的一般治疗时间稍长,大约8个月。最难对付的是耐药性中的耐多药病例——如果同时对利福平、异烟肼这两种主要治疗药物均出现耐药反应,治疗时间可能延长至2年以上,不仅治疗难度大,死亡率也会大幅提升。据刘志东估计,致死率可达40%以上。

作为普通市民,早发现、早治疗,按照医嘱服药是避免出现耐药性的主要方式。没有接受规范化治疗,导致治疗期间药物浓度不够等状况是出现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2015年惠州全市发现、登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病例只有30例左右,比例约为1%,这一数字低于全国4.8%的平均水平。不过这也让刘志东感到担心,按照一般情形推测,惠州的耐多药病例应该在100多例。对于两个数字之间的差额,刘志东的看法是,应该有部分结核病耐多药病例未做耐药性检测,从而导致统计数字低于实际情况。

治疗前两月传染性较强

作为呼吸系统的传染病,结核病的传染性并不突出。刘志东表示,接受治疗的前两个月为强化期,特别是最开始的两周时间里结核病的传染性仍然较强,这段时间应注意将患者进行隔离,日常接触的家人也要注意带上口罩,最好保证结核病患者单独居住,实在有困难无法单独居住的,最好和其他家人分头睡,以防止家庭成员间的传染。

对于家庭内部防止交叉感染,刘志东也提出了建议:碗筷的使用不是很敏感,家里要特别注意通风,结核病患者自己首先要佩戴口罩,咳嗽时不要对着别人,也不要和别人面对面交流,睡觉最好处在家中的下风向,有痰的纸巾最好加入酒精进行焚烧。此外,在2个月的强化治疗期间,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此后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继续在家休养或者恢复正常生活。但如果此前从事的是餐饮类等行业,就不应继续工作。

结核病传染性不是很强,治疗也有着明确的规范,相对其它传染病,只要没有耐药也可以说没有太大难度,只要根据情况服用利福平、异烟肼等5种常规药物即可。

耐多药肺结核纳入特定门诊病种

惠州已经建立了从县区到市的两级结核病防治体系。刘志东介绍,除了龙门县有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所之外,其它县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都由各自的慢性病防治所负责,加上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全市负责结核病防治的医生不过20多名,虽然结核病治疗难度不高,但是治疗时间长,加上预防传染和防止出现耐药性等工作,依旧存在医护力量不足的状况。

解决的办法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其中前者是惠州所特有,后者为全国范围的规定动作。

目前惠州已将肺结核活动期列入惠州市特定门诊病种,医保年度限额为4000元。2016年1月,耐多药肺结核已作为单独病种纳入特定门诊病种。刘志东表示,目前结核病防治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这也就意味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将承担定期为辖区内的结核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患者就诊后回到辖区,就要接受所在辖区社区卫生站的服务和管理,那里的医生会上门随访。”刘志东称,这一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实地了解患者情况,特别是对家庭内的防止传染提出切实建议。

惠州的解决方式是,在上述“线下”模式之外,开辟“线上”服务和管理的模式。刘志东透露,从2014年9月开始,市职业病防治院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开通了账户名称为“惠州市结核病防治”的微信公众号,通过接入专门软件,可以录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并由系统自动发送提醒服药和复诊的消息。2015年8月,还加入了“督导员”系统,将乡村医生或患者的家人纳入进来,成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员。

“我们今后还将把医生、乡村医生、患者家人和患者本人都纳入到这个圈子里面,实现信息互通。”刘志东说,得了传染病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有社会责任的问题,如果有医生询问患者情况造成些许不便还需要结核病患者多些理解,医生了解病情状况也是为了防止疾病扩散,维护更多人的健康。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王彪

编辑 谢志清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