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东深耕惠州梅菜市场,探索开发出免泡梅菜

惠州日报  2016-03-26 10:44

这段时间,惠州梅菜生产销售商刘伟东奔波在惠城区横沥镇矮陂一带。他忙着察看农民腌制梅菜的情况,对生产基地的梅菜进行质量追踪,到合作的梅菜加工厂,了解新开发梅菜品种的生产情况。“我不仅仅想做惠州最好吃的梅菜,还想细分升级惠州梅菜市场,将梅菜做成产业。”刘伟东已经针对不同消费市场开发出多种梅菜新产品,期待将梅菜做成像榨菜那样的大产业。

每年实地了解梅菜生长腌制情况,销售时才心中有数

近日,刘伟东来到惠城区横沥镇马岭村了解梅菜的腌制情况。该村有着冬种梅菜的传统,梅菜种植基地达1200亩,附近山上常年流下的溪水,滋润着这里的土地。刘伟东说,这一带种植的梅菜,质量非常好,腌制出来的梅菜品质也是一流的,每年他都要在这里收购大量梅菜。

村民刘少荣家有种植梅菜的传统,今年种了8亩梅菜,新鲜梅菜已经腌制在腌菜池里。刘少荣是一个种植梅菜高手,每年种植的梅菜品质在村里数一数二。他家的腌菜池就在家门前,刘伟东爬上腌菜池边,翻开压在梅菜的几块石头,拿起泡在盐水里的梅菜,仔细察看梅菜的腌制情况。梅菜需要晾晒、腌制两三次,这样腌制过的梅菜颜色、香味、品质才比较好。

从刘少荣家出来,刘伟东去了一家梅菜加工厂。梅菜加工厂里,有一条清洗梅菜、切碎梅菜的流水线。车间里,多位工人忙个不停,清洗、切段、抛干、打包装……出来的是一包包可以不需浸泡直接做食材的梅菜段。这是一种开发梅菜销路的新做法,刘伟东希望,能有更多的梅菜品种供商家选择,拓展梅菜销售市场。

刘伟东每年都要到农村去看梅菜生长和腌制情况,这样自己销售梅菜时才心中有数。

成立公司自己生产销售梅菜

刘伟东出生于1975年,惠阳镇隆人,做梅菜销售属于半路出家。他毕业于惠州农业机电学校,当年学的是会计专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专毕业的刘伟东先在惠州一家单位做了几年会计,后来到深圳做会计。做了几年后,刘伟东突然回到惠州,从事与之前完全不相干的行业——— 梅菜销售。

说起当初的选择,刘伟东说,这一切其实源于童年的记忆。“惠州不只横沥矮陂会种梅菜,我们镇隆家家户户以前都会种一点梅菜。”刘伟东的父亲在当地也是一个菜农,当年承包了很大的果园和菜地。“我深深知道农民种菜难,种梅菜、腌梅菜不容易,家乡的梅菜这么好,我想在梅菜销售方面有一番作为。”那时,刘伟东进了惠州一家梅菜生产销售公司。“那时候不仅仅在销售这块,其实什么都干。”在那家公司,刘伟东做到了业务部经理。后来他辞职了,先后在4家做梅菜销售的企业做过。

在4家梅菜销售公司待过,刘伟东看到了惠州梅菜市场的瓶颈。“梅菜是个好东西,但做成菜肴却没有那么方便快捷。”刘伟东说,惠州梅菜除了出口,就主打特产礼盒,可很多外地人收到梅菜礼盒之后,不知道怎么吃,也就无法体会梅菜的美妙滋味。“梅菜需要泡,外地人往往掌握不了泡的时间,一做起菜来,觉得很咸,就不再吃了。”刘伟东说,年轻人受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也没有什么耐心泡梅菜,梅菜市场在年轻人这一代也受到冷落。“惠州以及附近的老一辈人会吃梅菜,爱吃梅菜,可是光凭这些人,梅菜市场也是有限。”

“我思考着,四川榨菜可以做成这么大的市场,其实我们梅菜也是可以的。”带着这样的想法,刘伟东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农业生态开发公司,自己生产梅菜、开发梅菜销售市场。

这种切碎免泡梅菜很受酒楼饭店欢迎,拓宽了一条梅菜销售渠道。

开拓国际市场,每年出口梅菜3000吨

“我想销售惠州最好的梅菜,也要改变人们对梅菜的传统认识。”刘伟东成立公司后,就在梅菜传统种植地——— 惠城区横沥矮陂片区,与当地农民合作,成立梅菜种植合作社,设立了1200亩种植基地。“我想从源头控制梅菜的质量。”在这片种植基地,刘伟东从种植开始进行质量追踪,再到梅菜腌制、包装等环节都严格把控。

刘伟东发现,有着“贡品”之称的惠州梅菜,走得并不远,而且销售量也有点差强人意。有些梅菜过咸,有些梅菜不够香,而且不少梅菜经销商都在打价格战,不太讲究梅菜品质。“品质优良的梅菜,有一种特殊香气,闻起来特别舒服。”刘伟东觉得用传统工艺腌制出来的优质梅菜,带有一种很好的香气,让人闻到都食欲大增。刘伟东决心要做惠州精品梅菜,要把惠州梅菜打造成广东的旅游名土特产。

刘伟东利用惠州梅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一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梅菜有3000吨。

探索开发免泡梅菜,因试验倒掉了几万元的梅菜

由于对梅菜的品质要求高,刘伟东的梅菜销售价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刘伟东不厌其烦地向销售商说明自己的产品品质好。

刘伟东对梅菜市场进行了思考。他首先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将梅菜分成传统市场和新市场,在做传统梅菜同时也在探索开发新的梅菜品种。“最开始,我们开发免泡梅菜。”刘伟东说,市场也有低盐梅菜销售,但低盐梅菜也是要泡的,也不那么方便快捷。

为了探索免泡梅菜,刘伟东开始了试验。他尝试对腌制好的梅菜进行清洗,将盐分脱掉,然后再进行包装销售。“试验了很多次,倒掉了好几万元的梅菜。”刘伟东开发的免泡梅菜,只要清洗一下就可以用来做菜肴,“很方便快捷,改变了大家对梅菜的传统认识。”

说服梅菜加工厂老板,开发出专供酒楼的免泡急用梅菜

“像榨菜一样,梅菜大有可为。”刘伟东觉得,梅菜要根据不同用途进行不同的市场细分。“比如说,用来做饺子馅和包子馅的梅菜,提供给全国各地粤菜酒楼的梅菜,提供给年轻人食用的梅菜。”

去年,刘伟东还开发出了一种新梅菜产品,并且成功进入了市场。在矮陂一家梅菜加工厂,刘伟东成功说服了加工厂老板李钦明,让他生产出一种专供酒楼的免泡急用梅菜。

在李钦明的梅菜加工厂,看到的是不同于普通梅菜加工厂的景象。从这里出来的梅菜,都已经清洗干净,切成了碎块,经过杀菌后装在一包包真空包装袋里,随物流运送到了北京、上海、郑州等地的广东酒楼。“这种梅菜就是梅菜市场细分的一部分,免泡急用梅菜是专门为酒楼定制的。”刘伟东说,粤菜酒楼拿到这种梅菜,清洗一下就能拿来用。现在,这种免泡急用梅菜,李钦明的梅菜加工厂每天加工一两吨,都被刘伟东卖到外地的广东酒楼。

“当初,我看李钦明是一个80后,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就说服他做这类梅菜。”为了让李钦明能成功生产免泡急用梅菜,刘伟东不仅和他到处去食品机械厂看是否有合适的生产机器,还借钱给李钦明建设生产线。最终,李钦明成功建立了免泡急用梅菜的生产线。

刘伟东说,他之所以愿意这样做,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升级梅菜市场,成功将梅菜做成一个大产业。

盼升级梅菜市场,将梅菜做成榨菜一样的大产业

刘伟东说,10年前,他就进行过梅菜市场细分的思考,但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实现。前年,刘伟东和朋友就想开发做饺子馅和包子馅的梅菜。“需要设备和资金,我们很缺乏这个。”刘伟东说,当时有个朋友曾想投资500万元来支持他的这个项目,但因为感觉收益慢,最终作罢。

虽然刘伟东在2013年就成功试验出免泡梅菜,但在销售这块,他觉得仍然存在困难。“试验出新梅菜品种并不难,困难主要在销售这块。”刘伟东说,首先在推广力度方面,免泡梅菜由于进行过清洗,风味这块与传统梅菜有些差异,爱吃会吃传统梅菜的人觉得梅菜味不够。其次,免泡梅菜进行过清洗,盐度很低,保质期较短,难得到销售商青睐。

“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刘伟东说,因为自己对梅菜的特殊情感,遇到困难他也没有退缩。他坚持走品质路线,除了传统门店销售外,还在网上进行销售。“一步步坚持,总会实现自己的想法。”他期待着,惠州梅菜能做成榨菜这样的大产业,市场升级做精,闻名全国。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朱如丹 方莲花

编辑 谢志清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