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9 22:51
59岁的挂职副县长长期不见人,常委副市长排名居然在一般副市长后面,同样是副厅级的高校副校长,同时到一个地方挂职,待遇却大不同……
这些现象,都因为“挂职”这个特殊的组织安排而真实存在。
挂职干部不占当地职数
在山西吕梁官方网站上,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东和市委常委、副市长竟辉的排名有些怪:在“市委领导”介绍中,王海东和竟辉排在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张选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秦书义的前面,但在“政府领导”介绍中,两人又排在三名未进常委的普通副市长之后。
还有一件“蹊跷”的事,吕梁12名市委常委中,有5名来自市政府。其中,市长1名,副市长有4名。
湖北一名任过地方常委、组织部长的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一般情况下,9人的常委班子里,一般只有政府正职和常务副职;而11至13人的常委班子中,除政府正职、常务副职外,可能还有一名资格较老的副职进常委。
一个政府5个市长进常委,确实属于比较少见的特殊情况。而同样的“反常”的事情,在湖北恩施州也存在。2016年2月23日,南方周末记者登录恩施政府官网发现,州常委为11人,其中有1名州长和3名副州长。
2016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对常委会委员名额有具体的规定:省级11至13人,市县两级为9至11人。
“恩施,现在还空缺宣传部长和政法委书记,州委秘书长还是州委副书记兼任,这三个岗位一般都是州委常委。”湖北一名熟悉恩施官场的官方人士介绍。而吕梁市委秘书长和宣传部长尚空缺。这意味着,如果补齐常委缺席,恩施将与吕梁的常委都将超出最新规定的11人的上限。
对于恩施与吕梁的这种情况,山西一名正部级官员的秘书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吕梁有5名正副市长是市委常委,其中排名异常的王海东和竟辉两名副市长是挂职的。湖北一名知情官员也介绍,1月14日,恩施州当时有2名州委常委、副州长是挂职,前不久一人结束了挂职,目前仍有1名挂职的副州长是州委常委。
“挂职干部,都不占地方的编制数。”山西、湖北多名厅处级官员称,根据有关规定,在吕梁和恩施挂职而进入常委的官员,并不占用当地党委常委的职数,不能算超编。
扶贫与培养干部
在湖北的公安县,县政府官网上,县长有1名,副县长多达9名。其中,有3名副县长被注明是挂职。
中部省份一名县委书记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挂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帮扶性质的挂职,一类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干部。
湖北的恩施州,是农业部对口帮扶的单位。近30年来,农业部选派多名官员到恩施挂职,帮助恩施脱贫。如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张华,曾被选派到恩施担任州委常委、副州长。2016年1月份,还任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的冯忠泽,也是农业部下派到恩施挂职的官员。
一些高校,也会往地方派一些挂职官员,作为文化或者科技扶持。南方周末记者的一位大学老师,就曾在湖北大悟县挂职过科技副县长。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而挂职,可以当作基层工作经验。
“新的干部条例规定,干部提拔任用应有基层工作经验。到基层挂职并接受锻炼,是我党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上述担任过基层组织部长的湖北官员说。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湖北孝感市市长滕刚,他所具备的基层工作经验,是曾在江苏省无锡市国税局挂职过副局长,其他时间都在中央部委或者央企工作。
湖北省公安县挂职副县长石萍,生于1981年。2001年,大专毕业的石萍进入湖北省农民体育协会工作,2004年调入湖北省农业厅工作。2011年,石萍成为湖北省农业厅副处级官员。按条例规定,如果石萍将来要从副处提拔为正处,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将成为她仕途的一个障碍。2015年4月,石萍被派到湖北公安县挂职副县长。
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查阅湖南郴州、湖北孝感两市的官方网站,分析市委常委们的履历后发现,有挂职经历的官员几乎都在挂职后2年左右被提拔或重用。
例如孝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仇平贵,2010年时任孝感市孝南区委书记的他到上海市七宝镇挂职,不久即被提拔为孝感市副市长。郴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爱国,曾是湘潭大学宣传部部长,挂职县委副书记后不久,当上了县长。
同样挂职,待遇却有不同
上述前组织部长介绍,“挂职分为上挂和下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种方式。”
现实案例显示,基层官员到上级单位挂职,挂职完一般都会提拔或重用。2014年3月,时任郴州副市长张希慧挂职担任国家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12月,她即当上了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下挂,门道比较多。是否能够给地方带来利益、与地方的关系如何,都将决定挂职官员的位置。
2016年1月,湖北恩施州同时有2名挂职的副州长是州委常委,其中一个叫冯忠泽,来自农业部。
2月20日《恩施日报》报道:2015中国南方马铃薯大会在恩施举行,离不开农业部第十批定点扶贫联络工作组成员、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冯忠泽的艰辛付出。正是他带领州农业局、州农科院到农业部种植业司、种子管理司汇报争取马铃薯主粮化项目落户恩施,成功举办“南方马铃薯大会暨招商会”及“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恩施”活动,并积极争取承办2017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也高度评价农业部派往恩施挂职的官员:“这些挂职干部懂政策又接地气,带来了新观点、新思维、新作风,为恩施州脱贫奔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
恩施是贫困山区,能为恩施争取到项目和资金的农业部挂职官员,基本都是州委常委。同时恩施作为民族自治州,与中南民族大学关系特殊。中南民族大学多名到恩施挂职的副校长,都进了常委,现在恩施挂职州委常委、副州长的赵晓珊,就来自中南民族大学。
并非所有到恩施挂职的副厅级官员都有机会进常委。2012年,任武汉化工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的檀坤华到恩施挂职副州长,未进常委。但与檀坤华同一年到恩施挂职的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段超,却成为州委常委、副州长。
挂职官员在当地能否进常委,组织部门和地方一把手的态度最重要。湖北一名曾挂职过副处级岗位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最初他想到一个县级市挂一个副市长,但是因为组织部门不太了解他,当地一把手也不太重视他从事的工作,只好去了一个地级市的党委部门挂了一个副职。
“下挂何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挂任常委肯定是对干部的重视。地方愿意接收挂职干部,主要是有利于地方的发展,因为干部派出方都会给地方一定的支持。”上述原组织部长说。
一般而言,地方党委常委都是单数,但是挂职常委有时候只有一个,有时候有两个,可能打破单数常态。
一名曾担任过地级市常委的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他当常委时候,最多同时有两个挂职的副市长。但挂职常委的多少,一般不会影响地方常委会决策。
干部挂职结束后,为地方带去利益的,往往会留下好的口碑。一些对外披露当地官场内幕的挂职者,则受到当地官场的非议。
一名曾在中部省份挂职过县长助理的研究人士,结束挂职后撰文披露了当地官场一些内幕。文章发表后,当地官场一些官员对其不满。这名研究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向他们做过一些解释,希望他们理解。”
不该出现的“空挂”现象
赵俊祥,是河北省临漳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发现实践中有一些官员“空挂”。在一篇文章中,赵指出:有些地方在干部挂职工作中措施不力,监督不紧,考核不严,对挂职干部疏于管理,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为了挂职而挂职,挂职干部不“落地”、不到位,挂职而不“挂责”地悬在“空中”现象。
赵俊祥发现,空挂的有两类:少数人是抱着下去镀金的思想。对于这些人来说,要的只是简历中的基层工作经验,挂职也只是为自己的仕途“打基础”“做铺垫”;另一方面,对于上派挂职锻炼的人来说,也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只是“过客”,人事行政关系都在原单位,过段时间就会回去,在这里干好干坏都一样,倒不如得过且过混日子。
“有些干部‘空挂’,主要就是补基层经历。以前很多,现在少了一些。”湖北一名曾有过副处级官员挂职经历的人士说。
现实中,也有个别挂职而见不到人的官员。2014年9月,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迎来了一位挂职副县长汤晓辉。汤晓辉之前是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纪检监察部督导员,1955年9月生,2014年9月到公安县挂职时,已经年满59岁。
多名厅处级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挂职官员的年龄没有明文限制,但一般都比较年轻,有培养前途。南方周末记者还发现,有少数地方明确规定挂职干部的年龄在40岁以下。59岁的副处级官员离退休已经不远,确是极少见的挂职个案。
公安县一名在当地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科级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没听说这个事,也没见过这位同志”。公安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没见过这名副县长。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公安县目前有3名挂职副县长,当地政府官网上,有多条其他两名挂职副县长参加当地的会议或者到乡镇、县机关调研的消息,唯独汤晓辉没有。汤晓辉的名字,只在公安县的官网上出现了一次,那就是县人大任命他担任公安县副县长时。
【来源】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