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剪刀剪出大千世界——省非遗潮阳剪纸传承人许遵英几十年手不离剪

南方+  2016-02-29 09:37

作品《天道酬勤》正是许遵英创作生涯的写照

创作了多幅猴年剪纸

作品即将完成,许遵英小心翼翼地把剪纸撕开

细尖的剪刀在红纸间跳舞

使用过的各种剪刀

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阳剪纸经民间艺人千百年的传承,以其独具特色的的风格和韵味深受人们青睐,渐渐褪去祭祀的外衣,走进千家万户,登上大雅之堂,焕发出夺目的艺术魅力。省非遗潮阳剪纸传承人许遵英就是为潮阳剪纸默默奉献的佼佼者,她几十年手不离剪,在传承中创新,精益求精,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了大千世界,其作品被行家视为原汁原味的潮阳民间剪纸。

12岁学艺爱上剪纸

许遵英出生于铜盂镇胜前乡,从小时候起,她眼里便是一片剪纸营造出来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年四季乡里祭神、赛桌、婚礼等活动吸引她前往观看的不是那些丰盛的供品、礼品,而是叠于上面的剪纸饰品。许遵英渴望学剪纸的心思被村里老艺人张佩龙看出来了。就这样,那时才12岁的她拿起剪刀一发不可收拾。心灵手巧且悟性高的她,渐渐的不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台上的戏剧人物,身边的花草鱼虫都成了她剪刀下的新花样。

猴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许遵英位于潮南区峡山镇的“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只见这里挂满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精美剪纸作品,坐在椅上的许遵英正手拿剪刀赶着一幅以猴子为主题、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她一边运剪自如,一边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既要准备潮阳迎春文化节剪纸展演,又要在预订时间内把客户的剪纸赶出来,所以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天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

手不离剪作品不计其数

30多年来,许遵英经历人生许多转折点,寻找工作、结婚生子、面临下岗等,但她都没有放下手中的剪刀,白天她匆忙于孩子与生计的繁琐中,但一到夜深人静时她拿起剪刀便进入艺术创造的美好境界。从艺以来,她的剪刀是剪了磨,磨了又剪,直到不能用换掉,至今她仍然保存着用过的七把剪刀。而她剪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仅供品花就有1万多件。

在许遵英的剪纸作品中,记者发现,有许多细发如丝的线条,非常地细腻、精致,这也足见其精深的剪纸技艺。她告诉记者,相对于北方剪纸的粗犷,潮阳剪纸以阳剪见长,注重“精工细作”。许遵英的剪纸呈现了典型的潮阳剪纸的特点,刻画以线见长,多采用阳线造型,注重以线相连,繁中求简。所以,行家将其作品视为是正宗原汁原味的潮阳民间剪纸。即使她表现的是现代题材,也保持着民间剪纸雅拙、率真、质朴的原生态之美。

许遵英的不懈努力换来累累硕果。在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申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她作为潮阳民间剪纸的代表人物跟着摄影机的镜头现场作了一套剪纸表演,仪态万千的戏剧人物、情趣盎然的团花饰品在她刀剪下瞬间完成。在众人叹为观止的唏嘘中,许遵英和她的剪纸被制作成VCD成了“申遗”的宝贵资料。

致力传承剪纸焕发新活力

许遵英的《八仙骑八兽》、《同一个梦想》、《花甲重周八仙庆寿》、《月下品茗》、《工夫茶》等作品多次荣获金银铜等奖项,部分作品还被广东省美术馆、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等机构收藏。日前,她终于完成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300多件作品,包括五牲花、祭品饰花、水果饰花、斋菜饰花、戏曲人物,花鸟虫鱼、潮俗礼品饰花等,民间传统供品花样及饰品花样基本齐全。

4年前,许遵英代表汕头市参加“广东省文化艺术代表团”赴法属留尼旺岛进行文化交流,这是潮阳剪纸第一次走出国门。之后,许遵英还先后到乌克兰、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深圳文博会、湖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等活动中,展示了潮阳剪纸的独特文化魅力。

让许遵英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潮阳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剪纸课程,学习剪纸的小孩子也越来越多。而她自己不仅在工作室传授剪纸技艺,还定期到部分学校上课,希望能把这门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许遵英告诉记者,旧时潮阳剪纸只是在祭祀等大型活动中作为装饰品使用,并没有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来,潮阳剪纸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它走向家居装饰、礼品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编辑 吴文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