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肇庆文明路夜市的老档主

南方+ 记者 陈洁  2016-02-26 11:19


2月19日,周五。晚上,天空带着一点雨。在城区文明路夜市街,在道路两边长长的摊档当中,只有一半在营业。这番情景若放在5年前,老档主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如今却成为了常态。这条曾经繁华热闹的步行街,逐渐有点凋零的味道。

铺租价最大降七成

“你看看,这在以前怎么可能呢。”摆地摊的肥姨看着偶尔穿行而过的车辆,一再感叹,“以前人流量很多,开进来一辆摩托车,要塞半天才能出去,现在人少得汽车都能自由穿行了”。肥姨是文明路的老档主,原来一直靠转租档口赚差价,但从去年9月开始,她不得不自己出来摆摊,“再等下去不是办法,我得挣钱吃饭”。她的位置已经空置了两个月,即使月租金已经一再下跌至400元,仍然无人问津。在文明路夜市街,和肥姨有着同样经历的档主比比皆是。

只要在肇庆工作生活过5年以上的人都记得,文明路夜市街曾经如何繁华。这里是学生、打工族以及普通群众的购物街,每到节假日总是人流如织。文明路夜市街的摊位牌照属个人,每个月城管部门收取9 9元的管理费,规定不得转让,但由于人流足,生意好,转租很普遍。虽然只是街边摊,但租金并不便宜。肥姨的位置就一直以1200元的月租金出租,与她同地段的摊位也在12 0 0元至150 0元间,但从2014年年底开始,租金价格就一直下跌,从1200元至1000元,再到800元,500元,

“不调价人家根本就不愿意租”。她对面的群姨也是如此,群姨名下有三个位置,原来一个位置自己经营,另外两个出租,但去年夏天,原租户相继退租,其中一个小伙子租来卖童装,发现没有生意,宁愿不要押金也要撤场。钟表档老板老乔一直在路口摆摊,每天看着人来人往,提起如今夜市街的“人气”,他摇了摇头,“起码少了一半。”肥姨把位置拿回来自己经营后,进了一批冬装睡裤,在地上铺了两层红白蓝胶纸,开始了久违的买卖。“10元!10元!厚薄都是10元”,这是她说得最多的话,沿途行人匆匆,偶尔有几位顾客低头挑选,她都热心地招呼着。她坦言,每晚一般只能赚十几块,由于没有雨篷,这几天梅雨天气,她只能摆摆停停,收入更不理想。她倒是乐观:“反正日子是要过的。”她已经60岁,家庭比较困难,夜市街几乎就是她全部生活来源,在微弱的路灯下,灰白的头发反衬着她红润的脸庞。

物美价廉是文明路的一大特色,沿街随处都是10元一件的背心,25块一件的T恤,3 0块一条的裤子。从前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租户也多是年轻人,但这一两年,街上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多——出租价低或无人问津,“老邻居们”只能纷纷回来重操经营。

“网购对我们冲击太大了”

文明路夜市街如今的摊档主,实为天宁路夜市街的原经营主,19 9 9年天宁路改造升级,3 0 0 余户原业主迁至文明路经营。虽然离开已经17年,不过档主们仍然很怀念当年的天宁路,它代表着他们“最好的时光”。群姨当年和闺蜜在天宁路创业,进了150 0元的货物,第一个月的利润就有6 0 0多元,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忆往昔,群姨兴奋不已;看今朝,她陷入沉思。而老乔当时在天宁路经营一家钟表店,“比打工要好多了”,他说,当时到天宁路购物的多是南下淘金的外地人,舍得花钱。

而来到文明路后,他们也经历过一段“甜蜜期”,虽然花钱豪放的外地人在减少,但游客、学生、本地居民的购买力也不俗,让这里仍旧红火。选货有眼光,服务得宜的摊档,每晚收入1000元是常事。但大家都说不清,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文明路夜市街的“粉丝”渐渐减少。有人认为是端州路交界的临时摊位被取消,没办法吸引游客,有人觉得是大环境不如前,但大部分的人都觉得是“网购冲击太大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已经人到中年的老档主而言,“网络”似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大部分认为是网络购物影响实体销售,但怎么使用网络,他们几乎都摇头。记者问起群姨是否会使用微信,她的丈夫立刻掏出手机,“我们还是黑白屏呢。”另一个同样卖女士内衣的张姨尽管摆弄着智能手机,但使用的功能很有限,采访当晚下雨,只有零零星星的顾客,“我连怎么上网买东西都不知道,别说卖东西了,太难了。”在文明路夜市街,人气最旺的是一家手机照片打印店,几乎每次经过,都围满了兴奋讨论着自拍的年轻人,露天的摊位挂满了广告,“蓝牙输送”、“请连接XXwifi”、“修图修颜”……而没有顾客上门的中年老板们,只能在店里沉默地等待着。

期待着昔日辉煌

其实无关年龄,生意显然属于头脑灵活者。湖南小伙子小张在靠着路口的摊位卖手机套,由于位置较理想,如今的租金也要千元以上,然而提起经营他一脸郁闷,“不好。”另一端的赖小姐则卖专卖牛仔衣裤,她原来在夜市街其中一家摊位打工,“生意好的时候,看着他们一晚上有好几千的收入。”但如今她自己当老板,“没想到现在人少了那么多。”她打算最近就结业退租。

常驻路口的老乔显得活力十足,他熟练地和不同年纪的顾客打着交道,成交量颇高,“都是老顾客,很少人会上网买闹钟的,所以我受到的影响相对比较少。”他表示自己以后还是会继续经营,他坦言自己有修理技术,并不怕网络冲击。他是乐观派,相信等大环境转好,夜市街也一定会重新兴旺。

群姨的女儿还有两年就大学毕业,她希望女儿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自己则计划跟随家人到澳门打工,“这里生意不好了,不想再继续熬下去。”“老邻居们”羡慕地说她“快上岸了。”,她不好意思地笑笑,“大家都不容易”。肥姨则叹气,说文明路以后都可能旺不起来了,她想象不到以后,沉默了一下又对记者笑着说,“我今晚卖了六条裤子,很开心呢。”

  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编辑 谢辉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