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对决、偏好“海龟”,越南领导班子选举有何看点?

南方+ 记者 赖竞超  2016-01-27 20:37

这几日,正在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二大”)的越南共产党登上了很多媒体的重要位置。这个5年一次的会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将对越共最高领导人(总书记)和领导班子进行新老交替。越南是如何选出领导班子的?

1月21日在越南河内国家会议中心拍摄的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现场。当天,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内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新华社/图)

怎么选总书记?

如果根据程序,“十二大”将先进行中央委员换届,再由中央委员选出政治局委员,最后从中选出越共总书记。

越共总书记以前多为内部协调,由现任领导人提名下一任。但2006年越共十大时,越共尝试了差额选举。

所谓“差额”选举,即在选总书记之前,先通过差额推荐然后再投票表决。2006年那次,最后名单是时任越共总书记农德孟和胡志明市市委书记阮明哲。最终农德孟高票连任,并成为越共“六大”以来唯一一位做满两届的总书记(越共六大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任期制,九大后党章正式规定总书记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不过“差额选总书记”这种做法并没有持续。在2011年越共十一大上,总书记差额选举被取消,而由阮富仲直接等额当选,当时阮富仲在政治局委员中票数排名才第八。

有专家说,这次可能会重新进行差额选举总书记,不过应该也就是找个“陪跑”的,“装点门面”而已。“越共绝对不会搞势均力敌的候选人出来,两强相争可能会导致越共撕裂。”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庄礼伟说。

“四驾马车”人选从何来?

胡志明时期的越南,权力高度集中,胡志明一人兼任党政军一把手。但随着后来革新推进,现在越南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党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手里。而最高权力“核心的核心”是“四驾马车”——总书记、总理、国家主席、国会主席。

越共总书记掌握军权和有限党权,不兼任国家元首,即没有行政权;总理的实权大,但无军权和党权;国家主席类似“虚位元首”,有名义上的军权和政权;国会主席职权原来较虚,不过近年来权力有明显上升。

理论上说,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甚至中央委员都可能当选下一届党中央总书记,当然一般是从政治局委员中产生。

网上盛传一种“年龄”分析结果:由于按照惯例,“四驾马车”可以超过65岁,但一般不超过70岁。因此,这意味着现任16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年纪最大的4位——总书记阮富仲(1944年生)、国会主席阮生雄(1946年生)、中央组织部部长苏辉若(1947年生)、中央检察委员会主任吴文谕(1947年生)出局了。

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年龄限制,越共七大(1991年)时,当选总书记的杜梅已经74岁了。阮文灵当选总书记时也已71岁(越共六大)。

国家主席自1986年以后从来不连任,所以这届也有可能换人。担任国家主席前,有从副总理升任国家主席的,也有从军内高层(例如国防部长)升任,还有从胡志明市市委书记直接成为国家主席的(例如阮明哲)。

而总理一般从副总理中间选拔。现在的总理阮晋勇先后担任过常务副总理、第一副总理。这位“总书记”热门人选肯定不再担任下届总理了,那么目前政治局委员中唯一一位副总理是阮春福。

1月21日,在越南河内国家会议中心,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在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作报告。(新华社/图)

政治局喜欢挑“海龟”博士?

根据越南2014年《党内选举规则》,新的中央委员会由50岁以下、50岁至60岁、61岁以上的人员组成。那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可能将会有一些人退休。

越南很多机构包含党政两个系统,比如经济部、内政部、民运部等部门,就是政府一套,党内也设一套。越南政治局往往优先选取党务机关负责人而非政府官员。例如党中央经济部长、中央民运部长等身居高位。而在政府层面,越共八大仅有2名副总理进政治局,九大期间则只有第一副总理兼政治局委员。

从历史上看,每一届政治局委员中一定会出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包括:总书记、总理和国防部长。

而国家主席有过一次“缺席”:没有出现在第四届政治局委员名单中(当时越南国家主席是接替突然去世的胡志明的孙德胜)。

多次出现在政治局委员队伍中的领导职务有:公安部长、胡志明市市委书记和河内市市委书记(第四、第七—十一届政治局),现任总书记阮富仲就曾做过河内市委书记,阮文灵在担任第六届总书记前,是第四届胡志明市市委书记。

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值得关注。

十一届政治局出现越共史上第一位直接由报社总编辑进入权力核心的委员丁世兄。而此前有过媒体工作经验的还有两位:现任总书记阮富仲做过党刊编辑,现任河内市委书记范光毅曾当过战地记者和杂志编辑。

现任16位政治局委员中,有11人是博士。例如,阮富仲是政治经济学系博士,苏辉若曾任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这要么说明越南知识精英当政的时代到来,要么说明越南政治精英很喜欢博士文凭。

还有一个特点是开始出现留美背景的委员。过去有留学背景的委员大都是留苏,例如阮富仲、冯光青等。2013年增补进政治局的祖国阵线主席阮善仁,是政治局首位留美高官,先后获得德国博士学位和美国硕士学位。

而阮晋勇的儿子——越共最年轻的候补委员和越南最年轻的省委书记(39岁当选)阮清谊,也是一名美国“海龟”,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月21日,在越南河内国家会议中心,越南总理阮晋勇(前)主持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新华社/图)

南北对决

可以说,现在的越共中央政治局已形成了南北派干部搭配的一个多元竞争的执政集团。

所谓南北派,更多是“开明”和“保守”,“实干型”和“意识形态型”、“亲美”和“亲华”的划分。越共历史上共经历了8位总书记的轮替,他们都是“意识形态”色彩浓的北方派,而自独立以来共产生的5位越南政府总理,都是偏“实干”风,以丰富的经济治理经验见长。

正在召开的十二大,被认为将是一场以阮富仲为首的北方温和保守派与以阮晋勇为首的南方强势改革派的“双雄争霸”。

16位政治局委员中,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黎鸿英、胡志明市市委书记黎清海、常务副总理阮春福、祖国阵线主席阮善仁、国会副主席阮氏金银5人被视为阮晋勇派系。

而中央组织部长苏辉若、中央检查委员会主任吴文谕、河内市市委书记范光毅、国防部长冯光青、中央宣教部部长丁世兄、公安部长陈大光6人则被视为阮富仲一派。

剩下的国家主席张晋创、国会主席阮生雄和国会副主席丛氏放似乎没有站队。

当地时间2016年1月26日,越南河内,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投票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来源:国际在线)

虽然看起来阮富仲一派人数更多,但北方保守派处于弱势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强势人物阮晋勇也有软肋,因为贪污腐败、国企亏空、物价上涨等问题,阮晋勇治下的政府饱受诟病。2012年,阮晋勇接受国会质询,在电视直播中为越南经济深陷困境向全国人民致歉。2013年6月,越南近500名国会代表对包括国家主席、总理等47名政府高官首次进行信任测评,结果阮晋勇获得最多的“低信任”票,达160张。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潘金娥介绍,如果官员获得“低信任”票超过三分之二或连续两次获得半数以上,将对其进行“不信任“投票,如果票数过半,将请其主动请辞或由上级免除职务。

【来源】南周知道微信号

编辑 丁晓然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