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丨一本书带你看透唐家湾的前世今生

南方网 记者 江芬  2016-01-26 23:59

26日下午,高新区召开《唐家湾镇志(1524—2013)》出版发行新闻发布会。经过编委会成员2年多的编纂,7次细致的校对,《唐家湾镇志(1524—2013)》正式揭开面纱,对外出版发行。

这本书客观真实地记载了唐家湾近500年来,人文地理、民俗风情、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足足53万字,为世人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史料。

以后想要了解和挖掘唐家湾的社会文化,读懂珠海近现代史的区域变迁,看这本大作就对了!


2006年8月,由唐家湾镇人民政府与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合编的《唐家湾镇志》(上限明代,下限2005年),是珠海市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较全面反映当地历史的镇级地方志书。

然而,至2013年,印数5000本的原志书所剩无几。更重要的是,近10年来,唐家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各界对唐家湾镇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更加重视,研究更加深入,许多新资料亟待整理面世。为此,重修《唐家湾镇志》的计划被提上议程。 

小开本的2006年版旧志:

新版《唐家湾镇志》全志上限为1524年,下限为2013年,从原志的15章改为新志的16章,重点突出唐家湾科技、文化与历史名人三大亮丽名片,大量收录了近10年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和辖区内的发展变化,总字数从原志的35万字增至53万字,更全面、系统地记载唐家湾镇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历程,印数也增加到了10000本。

来看看,新增的亮点吧!

在图片部分,增加了唐家湾地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地图。

增加民国时期会同、鸡山、东岸等村落的照片。

刊登了2013年航拍的唐家湾风貌照片。

除了新增的图片更有看点,新版《唐家湾镇志》对原编志书的内容进行了解构与重组,使结构更科学合理而具逻辑性。大量编入近年关于唐家湾历史的研究成果以及上版镇志之后辖区近年的发展变化。

部分新梳理和增加的文字内容:

人口章是新独立设置的,并新增了第二节姓氏源流,介绍了唐家湾地区各自然村各大姓氏的源流。

政党、政权章的第二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珠海县的设立情况,其中陈述了“1952年8月间,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和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等领导,在万山警备团政委曾文的陪同下视察唐家。当时叶剑英提出:'这里要建立一个县,成为边防县、渔民县。'并在唐家共乐园研究如何成立渔民县(后改为珠海县)的问题。”

还有1952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一○八号文批复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成立渔民县。1953年4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行文批复中南行政委员会,同意将渔民县定名为珠海县,县政府设在唐家。1953年5月1日,在唐家大操场,由首任县委书记曾文宣布珠海县成立。” 

体育章第一节中医疗卫生记录了“民国21年(1932)10月,中山模范县县长唐绍仪在唐家湾开发建设中山港时,在唐家龙庆门直街(后改为山房路)的唐瑞芝祖屋里成立中山港公立医院,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和推行西法接生。病人只交5分钱挂号费,免费医疗。医院设男西医2名,女西医1名兼理接生。”

以及“1951年,唐家设置海岛渔民卫生所,同时利用唐家山房路‘玉我唐公祠’,建立唐家卫生院,是珠海市成立最早的全民所有制公立医院。”等史实。

对旧志进行考证:

例如,将军事章第五节重大军事中原志中“黄萧养兵败上栅”改为“黄萧养起义军兵败上栅”,并对原志表述中可能引起“黄萧养于上栅境内被杀”的歧义进行了更正。

唐家湾是中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申报历史文化名镇获得成功的古镇,也是首个地处岭南滨海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唯一的地处经济特区的历史文化名镇。正是因为唐家湾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才使这本镇志如此厚实,有看点!

重修《唐家湾镇志》是一项艰辛细致的工作,凝聚了众多研究唐家湾历史文化的文史工作者和热心人士的集体智慧。让我们珍惜这本志书吧!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