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供电局:编制电网远景规划 确保用电需求

南方+ 记者 陈晓 邱晓丹  2016-01-14 13:10

近日,记者从珠海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获悉,为了满足未来珠澳经济社会发展对用电增长的需求,根据《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2013—2060》,目前该局正组织专家编制珠海远景电网规划和用电展望,并取得初步成果。未来珠海将建设“四极两翼”蝶形电网,加快珠海市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极点的蝶形网架建设,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为珠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保障。

珠海年均用电增长超7%

据珠海供电局统计,“十二五”期间,珠海市全社会用电量从102.3亿千瓦时增长至约145.3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7.28%;全社会用电最高负荷从181.8万千瓦增长至258万千瓦,年均增长约7.25%。

为了满足社会用电负荷需求,在“十二五”期间,珠海市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增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新建500千伏线路长度约92.82千米;新建220千伏变电站4座,新增变电容量70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线路189.44千米;新建110千伏变电站5座,增容改造2座,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50.6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111.15千米。

科学测算未来珠海用电需求

据了解,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及其团队编制的《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2013—2060》描绘了珠海成为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美好愿景,并提出至2060年拟以自然河流、山体或交通走廊为 界,形成由中央商务区、片区中心、市镇中心等组成的中心体系城市结构,到2060年,珠海将形成“一核、两心、六片”的城市结构。其中,“一核”规划未来以鹤洲为城市中央商务区;“两心”则指香洲、金湾,远期将发展为城市的两个副中心;“六片”包括由自然地形和区域交通廊道分隔形成的六个城市发展片区;三个特殊功能区包括高栏海港功能区、万山海洋功能区和莲洲生态功能区。

根据《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2013—2060》描绘的上述发展蓝图,珠海供电局科学测算了珠海远景用电量,全社会年最高用电负荷达14500兆瓦,全社会年用电量725亿千瓦时,最大负荷利用达5000小时,人均用电量达到较高水平。


“四极两翼”蝶形电网

据计划发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对珠海远景目标网架结构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未来的珠海电网将以四个500千伏变电站为供电中心,形成“四极两翼”蝶形电网结构。其中“四极”是指远景四个500千伏变电站及其对应的供电片区;具体为:以500千伏国安变电站为中心的斗门供电片区、以500千伏浪白变电站(未建)为中心的金湾、高栏港供电片区、以500千伏加林变电站为中心的香洲南部、横琴新区、保税区供电片区、以500千伏界涌变电站(未建)为中心的香洲中北部、高新区供电片区。“两翼”是指因地理条件而形成的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电网,契合珠海城市规划的东、西两心。“蝶形电网”电网则是指因地理条件而形成的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电网(两翼),形同蝴蝶的两个翅膀。

规划中的未来珠海电网网架结构清晰、可靠,事故情况下相互支援能力较强。220千伏电网可划分为以国安变电站为中心的斗门,以浪白变电站为中心的金湾、高栏港,以加林变电站为中心的香洲南部、横琴新区、保税区,以界涌变电站为中心的香洲中北部、高新区四个供电片区(四极),四极均有500千伏变电站支撑,四极之间主要通过220千伏线路相互联络,可实现四个供电片区之间的相互支援。

与外区电网联系方面,珠海电网将通过6回500千伏线路和9回220千伏线路与中山、江门电网互联,通过北、中、南三个通道共计9回220千伏线路对澳门供电。

争取支持确保规划落地

据计划发展部介绍,500千伏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最高等级变电站,在电网架中具有核心地位,珠海电网主网架主要靠500千伏变电站与广东省电网连接。而目前珠海市仅有“国安”和“加林”500千伏变电站,随着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负荷需求的增长,在东西两极增建两个500千伏变电站,形成“四极两翼”的远景目标电网网架就显得十分必要,对珠海电网建设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有利于珠海电网各阶段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便于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

目前,珠海电网各阶段变电站及线路的建设需遵循“四极两翼”的思路,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具备远景向“四极两翼”过渡的条件。同时需将“四极两翼”落实在市政各级配套规划里。

此外,由于“四极两翼”定义的是远景目标网架,新增的变电站及线路数量较多,市政规划中并未对全部的变电站站址及线路走廊预留位置,这方面还将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协作,争取更多的支持,以保障规划有效落地,满足珠海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编辑 胡净栋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