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取代第二炮兵,成为我国军队第四军种

综合  2016-01-02 09:40

习近平将军旗郑重授予火箭军司令员魏凤和、政治委员王家胜。新华社资料图

2016年1月1日傍晚,新华社发布军改重磅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正式成立。

根据新华社报道,成立大会于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其中,替代第二炮兵、成为第四军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尤为引人关注。

习近平强调火箭军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在授旗仪式后的训词中强调了此次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新华社发

在谈到火箭军时,习近平指出,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1月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轮改革将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是考虑到第二炮兵实际上担负了一个军种的职能任务。

火箭军风采。图片来自中国军网

杨宇军表示,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将按照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在回答有关成立火箭军是否意味着中国将加大核力量建设的问题时,杨宇军称,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是一贯的,没有任何改变。

目前,在中国军网首页的军种分类信息栏中,原有的“第二炮兵”已经被“火箭军”所取代。同时,第二炮兵页面的标识和页面名称也已更名为“中国火箭军”。

↓ ↓ ↓

中国军网首页军种分类信息栏中,出现了“中国火箭军”一项。网页截图

火箭军司令与政委均从二炮部队承接

根据新华社报道,魏凤和担任火箭军司令,王家胜担任火箭军政委。根据此前的公开信息,魏凤和系中央军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而王家胜则为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魏凤和 资料图

公开简历显示,现年62岁的魏凤和是山东聊城人,研究生学历,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魏凤和长期在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服役,曾任第二炮兵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2010年,魏凤和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2012年10月,魏凤和出任第二炮兵部队司令员,并跻身中央军委委员之列。

王家胜 资料图

公开简历显示,现年60岁的王家胜是辽宁人,长期在总装备部服役,历任总装备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2014年12月,王家胜出任第二炮兵部队政委、党委书记。王家胜还是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回顾第二炮兵历史

1966年成立,名称由周恩来敲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由地地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和相应保障部(分)队组成,是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的战略性兵种,被称为共和国的“和平利剑”。

1959年,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地地导弹营”成立,这是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雏形,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部队正式成立。根据新华网2007年的报道,“第二炮兵”这个名字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

1966年10月,战略导弹部队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地地导弹‘东风二号’,成功地完成了导弹与核武器结合试验,结束了我国‘有枪无弹’的历史,我国导弹核力量由此形成。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核常兼备导弹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资料图

1978年以后,第二炮兵进入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新时期。1980年,我国在太平洋海域成功进行了洲际运载火箭的全程飞行试验;随后,第二炮兵使用导弹武器进行了首次战役合成训练演习;1984年,二炮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1984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藏在深山数十年的战略导弹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公开亮相。

进入20世纪90年代,根据世界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军委果断决策在第二炮兵组建地地常规导弹部队。

火箭军啥职能

不妨看看其他国家的火箭军部队

从世界范围内看,有多个国家成立或曾经成立过火箭军类型的部队,而美、俄两个军事大国,则将目标放得更加长远。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组建太空战部队,而俄罗斯也于2015年8月宣布组建空天军。除此之外,朝鲜也拥有自己的战略火箭军。

◆美国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划太空战部队

美军是最早开始筹划组建太空作战部队的军队之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军就组建了一支由100多名宇航员和7000多名航天技术人员组成的“准太空战部队”,负责美军航天器的发射和控制工作。2000年,美国空军颁布了名为《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的美国》的白皮书,首次以纲领性文件形式确立了组建太空战部队的远景规划。同年,美空军还成立了太空作战学院,负责培养太空战专业人才。

经过20多年发展,美军已建成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太空作战力量体系。

◆俄罗斯

从战略火箭军到空天军

1992年5月俄军组建时,继承了苏军的五大军种结构,即陆军、战略火箭军、国土防空军、空军和海军,另外还有空降兵和军事航天力量两个独立兵种。

1997年底,战略火箭军接收了军事航天力量和原隶属于国土防空军的导弹太空防御部队等共578个单位;1998年底,国土防空军和空军合并为新空军。

普京上任后,担任国防部长的伊万诺夫坚定地站在了发展常规力量一方。他首先拿战略火箭军开刀。2001年,俄军将军事航天力量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中分离出来,组建为一个独立兵种———太空兵,并将战略火箭军降格为独立兵种,成为战略火箭兵。

2008年俄军启动“新面貌”改革后,俄军继续对武装力量结构进行调整。2011年11月8日,俄军宣布组建空天防御兵,这个新兵种实际上是由太空兵整合原空军空天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下属防空部队而成。这样,俄军就形成了新的三军种三兵种结构,即陆海空三军种和空降兵、空天防御兵和战略火箭兵。

2015年8月1日俄军宣布组建空天军,标志着俄军在体制上实现空天防御力量的整合,可以对全军的空天防御力量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建设和统一指挥。与此同时,也使俄军结构历史性地转变为三军种两兵种。不过,这应该不是俄军兵种体制改革的终点。未来空降兵和战略火箭兵能否保留独立兵种的地位,还值得观察。

◆朝鲜

建立战略火箭军,具备轮式机动发射能力

朝鲜曾多次警告要动用“战略火箭军”来威慑美韩的“战争企图”,外界对这支“神秘之师”产生浓厚兴趣。根据环球网的综合报道,朝鲜战略火箭军发展脉络是典型的细胞分裂的过程,首先都采用一种掩护性的称呼,比如对外称“炮兵指导局”,类似中国的二炮。

值得一提是朝鲜战略火箭军大部分部队具备了轮式机动发射能力,由于朝鲜缺乏制空权,其战略导弹部队严重依托坑道作战,依托四通八达的坑道网络进行转移和输送,伺机进行发射。朝鲜火箭军部署十分分散,再加上强大坑道网络进行隐蔽,加大了美韩打击的难度。

【来源】综合新华社、环球网、澎湃、解放军报、参考消息网

【整理】葛政涵

编辑 葛政涵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