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嵇石
2015-12-31 14:11
即便是命题人也无法押中真题,押题宣传涉嫌欺诈。考试保密制度和命题出卷属国家机密,不能向外界透露。
“考研泄题”话题最近三天内持续发酵。12月27日晚,教育部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已报警。截至目前,该官微并未发布新的相关通告。
考研机构是否如其宣传所言能押中真题?保过班如何运作?种种问题引人关注。前晚(29日),南都记者专访了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副教授、考研核心主讲名师曹天啸,他表示,即便是命题人也无法押中真题,押题宣传涉嫌欺诈。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题组的唐科长则说,考试保密制度和命题出卷属国家机密,不便向外界透露。
押题宣传
培训机构涉嫌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
12月26日,考研英语结束后,不少考生举报海天与文都两家考研机构存在泄题情况。28日,海天考研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有人冒充其机构名在考前发送政治答案,并非泄题。28日,该机构在官微贴出链接“热烈祝贺海天2016年命中政数英全部考题”。
为吸引学生报名,考研机构往往打出“命题组专家授课”“通过率近100%”的宣传,那么是否真的存在押题?曹天啸称,命题组有一套科学、全面的出题机制,即便是出卷人也无法预测到将考的题目。
全国考研英语命题组组长王继辉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考研试题是由十多名教师在全封闭环境中,近一个月时间反复打磨确认,经过多轮评审与专题调整而成。考试中心查重机制严格,完全能够保证试题不被外界预测。
今日(12月31日)上午,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题组唐科长在电话中告诉南都记者:考试保密制度和命题出卷如何防止被外界预测的细节属国家机密,向外宣布可能会对各大考试工作造成不利,所以不便透露。
南都记者发现,海天考研在今年研考前后几日内打出不同标语,称“祝贺海天命中全部考题”、“再次缔造押题神话”。28日,该机构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押中只是极少数原题、大部分题型与核心知识点,并非泄题。
对此,曹天啸表示:许多机构宣传押题,往往只是押中了知识点。这种宣传不仅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商业噱头,而且涉嫌虚假宣传,或者是欺诈行为。
真题泄露
试卷流出肯定跟相关工作人员有关
是否存在泄题可能性?曹天啸解释称:“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机构通过不法渠道获得真题。他们考前以模拟题形式透露给学生。因为要规避法律责任,透露的群体肯定不是大范围的,因而他们会将其提供给一些交了高价钱、发现自己过不了的学生。高端的培训学员交了高昂报名费,如果因为备考不力,很可能出现退费行为,这是培训机构无法承担的。”
当被问及这些机构如何拿到真题,曹天啸列举了三种形式:其一,试卷运送过程中,培训监考人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题行为;其二,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先以学生名义报名,通过不法手段传送考试内容。虽然国家规定,考试半个小时之内不许交卷,但某些地市监考不太严格,这些人以此钻空子提前出考场,并通过一些高科技手段快速将试卷传播出去;其三,不排除官方渠道泄露的可能性。
12月27日,网络流传一份考前手写版英语(二)答案,南都记者对比后发现,其正确率仅六成。曹天啸对此作出解释称,考研机构提供的考前答案一般正确率不会超过60%。第一,其客观情况不可能做到。因为仅有不到两个小时,行业里面几乎没有人能将题目在如此短时间内做到完全正确;第二,在主观上,他们也不愿意100%成功。这样可以规避所谓的泄题刑责‘我们做出的题目并没有完全传播出去,我们只是以模拟题的形式传播给考生。’但我们行业内一看就知道,这是他们出现了泄题。
“泄题事件并非今年个例。”曹天啸称:“大环境下,许多考研机构难以继续维生,只能靠前期的宣传让学生不明就里地交费。为了保证利益,他们只能铤而走险,譬如说有漏题、泄题,并以此为宣传。学生只能宁可信其有,因而有了市场,就会有买卖。”
行业暴利
考研培训“保过班”先收钱吃利息都够了
“考研培训属暴利行业。”曹天啸透露:“根据我十多年的讲师经验,保过班收费最高标准能达到3万到5万元,如果要‘保录’则在8万到12万元不等。艺术类专业更加离谱,有的多达三十多万元。”
据教育部的统计,2016年考研的报考人数为177万人,比2015年增长7%,与此同时,考研培训行业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
“为节省成本,培训机构往往会聘请研究生授课,这些老师缺乏经验,很难将知识点说清楚。为保证利益,某些考研机构往往不择手段,考前以不法渠道获得真题,并透露给这些老师,让他们以模拟题形式传播出去,学生误以为这是老师押中的题。”他补充。
为此,南都记者向研究生群发消息求证,暨南大学一名王姓同学透露:“2014年3月至次年3月,我全程辅导了一名考生,学生交给机构三万元报名费,机构分三次支付我工资三千元。我的工作主要是电话、视频授课,为学生讲解机构发来的讲义。”
南都记者随后致电该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宣称“我们推出的钻石班,由名师一对一教学。只要基础不是太差,基本都能通过考试”。
保过班究竟能够保过吗?曹天啸回答:“保过班、保录班、必胜班出现于2008年,名目繁多。以我主观判断,百分之六七十是虚假宣传,并不能实现‘保过’。”
“正因为存在投机取巧,教育部要求严格把握复试关。通过这种考前突击方式参考的学生,即便通过了初试,复试环节也往往免不了被刷。”他补充道,“但对于商业培训机构而言,他们可以先赚取一部分钱,等到学生考不上再退款,这样每个月的利息也足够开支。”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