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母大剧院:文化河源新地标

南方+  2015-10-30 12:36

 


  ■“桃花水母大剧院”投资2亿余元建设,外观酷似万绿湖中的“桃花水母 ”,按照国家甲等剧院标准建设。大剧院位于河源市商业中心越王广场,占地面积约6200㎡,建筑面积约16000 ㎡。


   ■“桃花水母大剧院”观众厅一角。“桃花水母大剧院”投资2亿余元建设,里面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依托声光电系统、三维舞台、空中飞翔和多媒体数字影像等现代特效技术),设置座位约1200个。

  一曲生命赞歌,一幕岭南传奇。2015年11月19日,由广东坚基集团倾情打造的桃花水母大剧院即将开业迎客,大型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也将惊艳亮相。

  桃花水母大剧院和《桃花水母》这幕剧,不仅是河源近年来精心雕琢的文化精品,也是河源的城市新地标,更是践行省委“城市扩容提质”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报特策划推出《一曲生命赞歌,一幕岭南传奇——解码桃花水母大剧院》系列报道,从文化、城市、旅游、惠民等多角度,层层揭开桃花水母大剧院的神秘面纱,绘制一幅我市城市文化建设的新图景。

  2015年11月19日,将注定是河源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被誉为“一曲生命赞歌,一幕岭南传奇”的大型梦幻舞台秀《桃花水母》将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为观众呈现一台美妙绝伦的客家文化视觉盛宴。

  这一天,外观酷似万绿湖中“桃花水母”的按国家甲等剧院标准建设的大剧院——桃花水母大剧院将盛大开业,作为粤东北地区首个大型专业剧院,这里将陆续上演更多诸如《桃花水母》一样的河源文化优秀剧目。

  精品剧目是文化的灵魂,高雅的剧院是文化的殿堂,是一个城市文化档次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它在一个城市所发生的文化传播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赞叹道,桃花水母大剧院的开业,将标志着河源进入文化大时代。

  从这天起,一曲曲生命赞歌,一幕幕岭南传奇将犹如客家文化的舰载机群,搭载桃花水母大剧院这艘文化航母,走向全国,驶向世界。有人说,桃花水母大剧院是文化河源新地标,它将成为河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引擎,河源文化在这里传承、弘扬、升华、绽放,在这里和世界文化交融,最终演绎出一场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带给市民源源不断的文化艺术享受。

  「传承文化」

  让客家文化在殿堂中升华

  “华夏泱泱,岭南苍苍。客家古邑,源远流长”,这句经典的诗句一语道尽客家文化之深厚的历史渊源。

  2200多年前,客家先民定居河源,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开启了岭南文化的新篇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包括客家民居、客家礼教、客家歌舞、客家美食、客家方言等,尤其是培育形成了崇文重教、勤劳节俭、热情好客、自强不息的客家人精神。

  客家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挖掘客家传统文化,有规划地对家训族规、民间谚语、传说故事、民俗民艺、文物遗存、名人诗文等客家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挖掘甄选,目前已较为完整地勾勒出本土文化的“基因”和“脸谱”。特别是家训和谚语,河源已经整理出100多个最具代表性的姓氏家训以及100条与时代核心价值相吻合的客家谚语。客家文化的挖掘传承使得河源民风淳朴敦厚,整个社会充满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然而,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形式和客家文化产品有着更高的内在需求。广东坚基集团总裁禹来认为,当前,客家文化产品缺乏剧场化、动态化的传承,常见民俗舞台表演具有一定文化的体验效果,但反映的仅仅是客家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无法全面深刻反映河源客家文化的全部内涵。因此,要进一步塑造河源城市形象,丰富文化内涵,就必须打造文化新品牌,以客家文化为灵魂,提高河源文化品位。于是,桃花水母大剧院这一独特的品牌文化机构就此应运而生。

  桃花水母大剧院的演出涵盖歌剧、芭蕾舞剧、交响乐、民乐、室内乐、独唱、独奏、话剧、戏曲、大型歌舞表演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演出剧目总体上体现了艺术水准高、剧目种类丰富、偏重高雅艺术的特点。届时,剧院的艺术创作团队将从客家文化的民居、礼教、歌舞、美食、方言等文化元素中选取素材,创作大量艺术形式丰富,艺术形态高雅的客家文化产品。例如,即将上演的文化旅游经典剧目《桃花水母》,投资3000余万元,由南方歌舞团著名舞蹈艺术家、中国荷花奖终身得主陈翘老师,国家一级编剧刘选亮等一班艺术家负责台本创作和节目编排,致力于把《桃花水母》剧目打造成集音舞诗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作品,成为河源文化的一个特色品牌。

  桃花水母大剧院院长刘立功认为,《桃花水母》舞台秀是大剧院传承客家文化的一个开端,将来将有更多类似的客家文化歌剧、话剧、戏曲、大型歌舞表演等产品诞生。刘立功表示,他们将充分利用大剧院高科技的声、光等舞美设计和手段,带给观众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让更多生命赞歌和岭南传奇在高雅的大剧院艺术殿堂中传承、升华。

  「弘扬文化」

  让世界看尽河源文化

  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是河源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河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市结合自身的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深入挖掘了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恐龙文化等具有河源特色的璀璨文化,它们与客家文化一道,成为我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成为岭南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2014年接待游客220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飘红的数据背后难掩美中不足。目前,河源市旅游景点不少,但精品缺乏。虽然多数景区在规划与建设中注重客家文化的融入,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但存在着项目同质化、文化内涵表现浅薄、主题缺失、文化体验性不强等诸多问题。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河源旅游过夜游客不多,逗留时间短,对河源文化了解不深等问题。

  打造桃花水母大剧院的广东坚基集团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希望我们的桃花水母大剧院、《桃花水母》剧目、坚基培训中心、坚基艺术团四大品牌能够构建出一个河源的旅游集散地,让到河源来旅游的游客,白天有的玩,晚上有的看,这样就把游客在河源留了下来,让他们更深地了解河源,更细地品味河源文化。”禹来说。

  千呼万唤始出来。即将开业的桃花水母大剧院肩负起“世界看河源的窗口”这一重大使命。为了让游客透过桃花水母大剧院这扇窗户“晚上有的看”,看遍河源文化,桃花水母大剧院除了每周五、周六晚八点驻场演出《桃花水母》剧目外,还将创作出多场优秀剧目到剧院进行演出,全面展示河源文化建设成果、展现客家人文风貌。

  “留下来”让游客看尽河源文化,“走出去”亦能让世界领略河源文化。桃花水母大剧院及其艺术团队——坚基艺术团将主动承担起这一文化重任,通过歌剧、话剧、戏曲、大型歌舞表演等高雅表演形式,让河源文化走向世界。10月12日,在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兴宁分会场,坚基艺术团受邀为梅州带来了精美绝伦的客家文化舞蹈表演,让全球客属精英共同享受了这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走进梅州只是桃花水母大剧院及其坚基艺术团探索河源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先是让展现河源文化的优秀剧目在岭南和客家地区推广传播,再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纽约、维也纳都在我们的计划中!”刘立功表示,按照规划,艺术团队将会有步骤地让精心打造的《桃花水母》等河源文化优秀剧目在世界各地的大剧院上演,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欣赏河源文化优秀剧目时领略河源文化、河源风情。

  「融合文化」

  海纳百川融入多元文化

  世界看尽河源,河源也要欣赏世界。灿烂的文化总是在海纳百川的过程中得到大发展大繁荣。河源文化同样也是在与多元优秀文化交融的基础上,才更显生机勃勃。

  12月29日晚,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将在桃花水母大剧院上演。那一晚,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乐团将在这里上演全球圆舞曲经典曲目,让河源市民近距离欣赏高雅的舞台音乐艺术。实际上,这已是河源日报社连续15年引进如此高级别的艺术团队,他们将为河源带来世界文化艺术,让世界文化在这里绽放,并与河源文化碰撞、交融。

  类似这样引进世界文化的做法,今后将不限于新年音乐会。以往,河源市民要欣赏高雅的艺术,总要到广州、深圳等大都市观看,以后在家门口的桃花水母大剧院就能欣赏到。按照计划,桃花水母大剧院每年将推出上百场商业演出和公益演出,演出的剧目主要有歌剧、舞剧、交响乐等。全国各地优秀的院团将在这里登台演出,56个民族的艺术精华都将在这里依次绽放,国外的演出团体也将成为桃花水母大剧院的常客,他们将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元的优秀文化。

  “无论是演出的类别、形式,还是院团所属国家、地区,都将展示出桃花水母大剧院积极利用剧院资源,打造艺术平台,在向社会公众传播多元文化、多形式的艺术文化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禹来告诉记者,为让市民共享桃花水母大剧院带来的文化盛宴,坚基集团将打破剧院“围墙”,让市民都能进剧院,欣赏先进文化。为此,桃花水母大剧院将在价格上走亲民路线,整个演出季中票价将分为多个档次,中低档票占主要比例,在照顾到各个消费层面观众需求的同时,又满足了绝大多数普通公众的利益。

  有识之士认为,文化的交融将促进舞台表演的思索和变革,同样也促进新的思想和文化的萌发。桃花水母大剧院利用演出资源优势,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文化传播,用艺术感染人们、用艺术改变生活,必将为我市“打造广东绿谷,建设幸福河源”贡献重要力量。

  策划董福军罗林林

  撰文本报记者罗林林

  


编辑 李琪艳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