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苏区行•梅州 |为革命生死坚守,这对伉俪的故事将搬上大银幕

2019-09-10 19:40 社会

沿着蜿蜒乡道转入梅州兴宁市大坪镇屏汉村,村口的一棵古榕树在烈日下十分显眼。榕树下,不少老人小孩围坐乘凉。

距古榕树不远处,便是革命烈士罗屏汉故居。在当地,罗屏汉、张瑾瑜夫妇当年护送红军长征和守护留守红军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近几年,故居重新修缮后,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吸引了无数人来访。

在兴宁,像这样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有很多。土地革命期间,兴宁苏区与中央苏区腹地唇齿相依,蓝胜青、刘光夏、罗屏汉以及700多名革命志士便牺牲于此,为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不可磨灭贡献。

9月9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梅州兴宁,一探革命老区新貌。

为守护留守红军

伉俪献出年轻生命

“从小我们就听着他的故事长大。”提起罗屏汉的事迹,大坪镇屏汉村村支书罗新运满脸自豪。

罗新运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罗屏汉年仅19岁。他积极参与革命,并与当时的兴宁地下党领导人蓝胜青到广州参加革命活动。

“1932年7月中共会昌中心县委成立时,邓小平任中心县委书记,罗屏汉就担任组织部长,后来邓小平调离会昌,罗屏汉接任他的职务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罗新运说。

对于这段历史,当地百姓再熟悉不过。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罗屏汉和妻子守护留守红军的故事。

1935年5月,身怀六甲的张瑾瑜,冒着枪林弹雨掩护陈毅,带队突围至信丰、安远之间,生死攸关时,自感行动不便的张瑾瑜饮弹自尽,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两个月后,罗屏汉率领游击队也陷入重重包围,他坚持抗争到底,把最后一粒子弹射入自己的胸膛,牺牲时年仅28岁。

罗屏汉故居内,对罗屏汉及妻子张瑾瑜革命历史故事进行展示。

“他不仅是屏汉村的骄傲,也是我们兴宁人的骄傲。”大坪镇镇长刘渊说,此前一场火灾将故居烧毁,只剩下四周墙体,2017年镇党委政府启动修复工程,将其修复完好,如今也成为了兴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很多参观瞻仰的人都纷纷和他们夫妻的铜像合影留念。”刘渊提及,自去年5月至今,故居已经有800多场主题教育活动在这里举办。他介绍道,该镇通过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与罗屏汉故居等串珠成链,并结合大坪特色美食,打造乡村红色旅游品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罗屏汉夫妇铜像。

活化利用红色资源

加快苏区振兴

兴宁市作为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是一方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

上世纪初,兴宁工农运动风起云涌。1925年东征军的两次东征为兴宁革命播下火种,为党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26年春,兴宁第一个党小组在县政府宜楼正式成立,同年10月改设为支部,12月又改设为特支;1927年,兴宁党组织相继发动了“五·一八”和“九·三” 武装暴动,并成立了以暴动队伍为基础力量的兴宁第一支革命武装——广东工农革命军第12团;1927年12月,中共兴宁县委员会在永和湖尾村成立……

兴宁市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兴宁人民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先后有蓝胜青、刘光夏、陈锦华、罗屏汉、蔡梅祥五位县委书记壮烈牺牲,有名字记载的烈士就有670多位。

如今,兴宁市保存较为完好的革命遗址70多处,近年来,兴宁市大力抓好红色资源利用,通过开展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和修缮工作,把罗屏汉故居、两海会馆、水口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新的红色旅游路线,努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罗屏汉故居中展示的苏区精神。

今年以来,兴宁市围绕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谋划对接项目149个,总投资达1061亿元。日前召开的兴宁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兴宁将举全市之力抓好中央和省推动老区振兴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倾情用力推动兴宁苏区振兴发展。

罗屏汉故居。

据介绍,兴宁市接下来将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以项目为抓手,主动对接中央、省相关部门,加强与梅州市各部门的沟通衔接,找准政策落实与发展的结合点,争取把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的规划中。该市将争取在基础设施、康养旅游、特色农业、互联网产业、教育医疗等项目建设方面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推动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打造梅州副中心城市。

罗屏汉张瑾瑜

革命故事将搬上大银幕

据了解,一部以罗屏汉、张瑾瑜夫妇双英烈为主线,真实反映当年护送红军长征和留守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和浴血奋斗的影片即将搬上大银幕。此前该电影剧本研讨专家曾多次组队到兴宁挖掘历史资源,讨论剧本细节。

电影《生死坚守》剧照。

该电影故事选取红军撤走前后的时间节点展开剧情,从罗塘谈判开篇,展现罗屏汉、张瑾瑜夫妇在最艰苦环境下的留守红军精神。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总导演姚兰儿表示,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特别是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目前比较多,但反映留守红军保卫红军主力的内容却非常匮乏。罗屏汉张瑾瑜夫妇是留守红军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把他们的事迹拍成电影,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和坚守精神。

该电影90%的场景在兴宁取景拍摄,今年3月获得国家电影局审批,列入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项目,还入围了中宣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据悉,影片将于国庆前完成后期制作,或将于今年年底上映。

【记者】曹嫒嫒 张柳青 唐林珍

【摄影】何森垚

【剪辑】曹嫒嫒 实习生 刘文杰

【作者】 曹嫒嫒;何森垚;张柳青;唐林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