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

南方+ 记者

11月2日,由中国教育在线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来自各省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领导、国内600余所高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以及教育界专家学者等1200余名嘉宾参加本次大会。

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

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

本次大会以“聚焦高质量,数智向未来”为主题,设置招生与就业两个主题会场。与会嘉宾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智慧转型,深入探讨智慧教育、人才选拔、就业创业等议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欧阳谦在致辞中指出,推动招生和就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赋能。近年来,广东省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将考试招生数智化、信息化,作为推进改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确保公平的抓手和支撑,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了考试招生工作流程管理科学化、便捷化。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大学一向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致力打造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生源质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年来,深大积极顺应新高考改革趋势,推进招生模式改革,助力考生选择所爱所长,生源质量稳中有升,录取学生专业满足率创新高。就业方面,深大多措并举,前瞻布局、前移指导、前置对接,为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实现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中有升。她期待能与各兄弟高校加强交流合作,携手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篇章。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致辞中表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本次大会聚焦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相关议题,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各方合作,将有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作“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主题报告。周光礼表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以及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陈志文以“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招生与就业问题”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供给结构性矛盾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破解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高校要不断推进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人才供需动态平衡,将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起来。

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解析”为题作主题报告。陆根书表示正确研判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剖析影响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及其路径,不仅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更关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副总裁、钉钉数字教育负责人邢悦以“优化生源入口,拓宽人才出口——教育数字化的AI探索”为题作主题报告。

在招生分会、就业分会上,来自多所高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以及多位教育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分享。

会上还举行了2023年高质量就业优秀院校的授牌仪式,对近800所在就业工作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进行了表彰。这些高校不仅在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还积极探索和创新就业模式和方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

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举办。

【延伸阅读】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国家政策一直强调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我觉得大家现在关注更加充分就业多一点,关注更高质量就业少一点。到底什么是更高质量的就业,不同的人实际上有不同的理解。”陆根书在接受采访时说。

通过研究、实践,陆根书认为,可以从就业率、收入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离职率五个指标来评价学校、专业的就业质量。“学校要提高就业质量,就要找出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围绕短板来解决问题。”

在陆根书看来,高校要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首先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其次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再者,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同时,他强调,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方面的良好联动机制,对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更有利。

“每年大学毕业生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将近70%。随着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劳动力市场还是保持着旺盛,就业人口的需求和大学生毕业生的供给,从绝对数字上讲差不多,但为什么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就业难,为什么会出现‘考公热’‘考编热’‘考研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现了结构性错配,很多行业和岗位需要人才,但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巍说。

董巍指出,针对就业中出现的结构性错配的问题,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尽可能缩小信息的不对称性,为学校的就业工作赋能。同时,他强调,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发展、社会需要。此外,他建议毕业生们正确评估自己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立足于将自己的学识转化成对社会的贡献,避免好高骛远。

南方+记者 孙颖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