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应如何发挥特有的教育功能?宇文利教授指出,思政课是一门价值观灌输的课程,最终落脚点是培育健全人格——即帮助学生形成内在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且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化特质的品格。培育健全人格的观点,充实了思政课课程功能的完整性,对教学开展有现实的引导意义。
思政课的课程功能是社会性功能和个性化功能的有机融合
课程功能是指在研究课程的构成结构基础上,了解课程在传授知识、育人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社会所能带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思想讲政治讲道理是课程的鲜明特点。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社会主义制度,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四个自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思政课虽然在政策上有巨大转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学生喜好度不高,抬头率不高等问题,课程功能与实际预期存在着明显差距。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众多,如教学内容学理性过强,教学方法缺乏鲜活性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与重点强化课程的社会性功能,忽略课程的个性化功能,有着不可分割关系。因此,研究思政课的课程功能,发挥课程特有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思政人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
课程社会性功能指课程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教育往往受意识形态、政治管理、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是一个国家实现国强民富最深刻,最持久的磅礴力量。教育为政治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成为普遍共识。如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已成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教师必须以大历史观、大国家观、大发展观的视野把握课程,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以铸魂育人,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发展作为终生事业。这是课程社会性功能的生动体现,也是思政课的“高度”所在。
课程个体性功能指课程对个体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全面的发展”蕴含着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从一般意义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体现。从特殊意义来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全面性决定着人本质的丰富性、全面性,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新时代的思政课不仅仅表现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性功能,还具有以人为本,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的不断完善,逐步发展为具有主体性、独立性、社会性、创造性、包容性、进步性、开放性、公正性的现代人格并成为真正意义的人的个体性功能。培育人的德性,丰富个体的生命张力和价值性,成为真正的生命个体,是思政课的核心所在,更是思政课的“温度”所在。
课程功能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要准确把握课程的社会性功能和个性化功能,这有助于教师正确理解课程定位,尤其是从国家发展层面和个人发展层面来解读教学目标,梳理教学内容,有效展开教学。
一方面,要牢牢把握课程社会性功能和个性化功能的有机融合。即把握立德树人的教育主线——把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内化为个体思想,形成自信光明的道德品行,自觉担社会之责,推己达人,成己达人,达到内外兼修、仁义美德的修为境界,成为一个有真善美、有责任感、有正义的人。另一方面,处理好课程的社会性功能和个性化功能的两者关系。如果只强调课程的社会性功能,教师容易形成“为了知识而讲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的应付式教学心理,教学容易陷入学理性过强,脱离学生情感需要,教师单向输出的困境中,课程失去功能效用。如果只强调课程的个体性功能,教师容易形成“学生要什么我就教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我就讲什么”的教学思路中,虽大大提高学生抬头率,但教学容易陷入世俗化、平庸化的局面,课程的价值引领无从体现,更无法实现育人的效果。
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课程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系统性的规划,保持课程的“高度”“温度”和“浓度”,实现课程的育人效果。
提升课程育人功能的途径
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及人文情怀。既要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又要结合高职学生“知情意信行”内在需求。明确各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实践教学开展指明方向。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实现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教师必须聚焦国内外形势,立足教材理论,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入手,以“八个统一”的原则整合教学资源,深挖教学资源的价值因子,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理解力、亲和力。只有用深入浅出的道理解答困惑,用正确价值观回应青年,用先进理念感召青年,用先进理论武装青年,才能引发学生共鸣,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社会实践“大思政”主战场。思政课育人功能取决于为师者。教师必须坚持先学深学,聚焦时代,提升育人自觉性。必须把握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内在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为中心”,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数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师生双向交流的有效教学,提升课程育人的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广东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建设资源,通过“线下+线上”“课内+课外”“云参观+项目学习”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方式,让学生在历史中感受时代风云,在时代中体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感受真理的价值,在发展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增加课程的时代性、鲜活性与生命力,有效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
【作者】伍红燕,系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林若川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