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龙岗∣客韵悠长,传统客家文化焕发新活力

南方+

近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创建资格名单的通知》,位于龙岗的大田匠作文化村获得第二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创建资格。

宛若画卷的甘坑古镇、延续着200余年生活记忆的鹤湖新居、打造国内首个近零碳示范社区的新桥世居、正逐渐形成文化群落的茂盛世居……当下,越来越多的龙岗客家传统建筑焕新出圈,吸引外界的关注。

龙岗是客家故地,客家文化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龙岗大力推进客家文物活化项目,打造、弘扬传统客家文化,建设历史与现代交融辉映的文化新空间,推动传统客家文化在当下焕发出崭新活力。

1

1

历史上,龙岗区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例,龙岗区现存客家民居类的不可移动文物181处,是客家文化资源的聚集地。

例如,甘坑古村、双龙老街老墟,鹤湖新居、新桥世居、茂盛世居、大田世居、平湖大围、兰桂书室、璇庆新居、西埔新居等。这些客家民居或占地广阔、气势宏大,或生活气息十足,如同一个个“客家文化的活化石”,让观众对客家民居的历史文化和城区发展变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不过,随着历史变迁,最初的主人们早已经搬离。鳞次的石阶,斑驳的城墙,它们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隔已远。 对于古客家围屋活化利用工作,龙岗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活化利用模式,不少传统客家建筑、村落重新焕发出崭新活力。

其中,鹤湖新居成为了深圳市龙岗区客家民俗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在精心保护之下,其屋檐砖瓦,门窗雕花,石板青砖路犹在。这些传统客家民俗文化的印记,延续着这座始建于清代(1817年)的客家围屋200余年的生活记忆,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感受古今变迁。

新桥世居是建于清朝的百年客家围屋。在最大限度保留客家围屋原貌的基础上,新桥世居被打造成国内首个近零碳示范社区,集成近百项低碳技术,突出展现社区居民的近零碳生活场景,其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被评为省级实践教育基地,鼓励更多家庭践行低碳生活。

一些客家建筑通过活化,不但自身重新焕发活力,而且还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村(甘坑老围)则由华侨城集团将投资,2016年,政府与华侨城集团签订协议,华侨城将投资500亿元, 把现有的甘坑客家小镇扩大一倍,打造成荟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客家围村建筑、客家民间艺术、客家传统美食、客家田园风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

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茂盛世居通过活化,频频成为重要活动的举办地,一座城市文化“会客厅”正聚集人气;深圳市收藏协会、书画协会等文化类单位和企业入驻,连同周边的茂盛村和茂盛公园,具有“茂盛”特色的文化群落正逐渐形成。

始建于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建造的大田世居将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三旧综合整治改造、田园观光农业营建、传统产业升级相结合,打造成为深圳市具备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的高品质产业生活空间和文化旅游休闲街区。

1

1

今年9月30日至10月7日,2022龙岗公共文化空间艺术周主会场设在鹤湖新居,记者在现场看到,潮玩、爵士乐、阿卡贝拉、摇摆舞这些年轻时尚的潮流元素装点着这座充满客家风情的百年古迹,围屋的巷道摆上了具有“烟火气”的创意集市。古朴的空间变身色彩缤纷的潮玩展厅,重新构建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与大众日常生活的互动。

在龙岗,客家传统文化与新潮流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客家传统文化IP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鹤湖新居,是龙岗客家文化标识,龙岗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地标之一。今年以来,龙岗区以“鹤湖”这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名字,塑造“鹤湖”文化IP,象征城区文化气质,打造“鹤湖智库、鹤湖书院、鹤湖讲坛”三位一体的“鹤湖”系列文化品牌。2021年12月4日,龙岗成立由39名国内文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所组成的文化智库。该智库同样也以“鹤湖智库”命名。

茂盛世居也在积极试验打造“茂盛”文化IP,培育出以历史为蓝本的原创话剧《百年茂盛》,并围绕“茂盛”文化IP,设计了国际象棋、吉祥物、手办等文创衍生品,下一步将进一步深挖茂盛世居历史文化,联合入驻企业及多渠道资源,打造本土特色文化衍生品。

如今的龙岗,还将以更大的格局、更开阔的视紧来推动客家文化传承发扬。2021年1月21日,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时代非遗客家文化传习基地在茂盛世居揭牌。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表示,龙岗可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客家文化的交流中心,客家人遍及全球,龙岗也是华侨之乡,可以通过客家文化这一纽带,提升龙岗文化全球影响力。

【统筹】凤飞伟

【撰文】凤飞伟 郑伊灵 刘越亚

【摄影】朱洪波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