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枝:广东按下老区苏区“升级键”

南方农村报

二十大之后,广东老区苏区再次置身聚光灯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发令枪”打响,广东按下“升级键”:10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重点老区苏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11月10日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

老区苏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凝聚着广东革命烈士的血和魂,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页。近期全省紧锣密鼓,推出一系列动作支援老区苏区。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二十大之后,广东赓续红色精神,攻坚克难,完善政策配套,整合社会力量,以高规格、强力度、持续时间长的举措,推动老区苏区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不忘峥嵘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

粤北山区,稻浪金黄,农机穿梭。在梅州市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晚造水稻全面收割。蕉岭是粤闽赣交会之地,也是原中央苏区县。九十多年前,红四军第一纵队2000多人从福建上杭、武平出发,进入广东,在蕉岭取得红四军入粤大捷。革命的荣光,为这片土地擦亮了鲜红的底色。

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从贫困村蜕变为“网红村”

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从贫困村蜕变为“网红村”

粤东平原,幢幢民居,错落有致。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馆、乡村集市错落有致。近百年前,“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在该村成立农会,此后在海陆丰革命老区推动建设我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砥砺向前。

陈开枝谈到,广东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心之一,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贺龙、刘伯承、徐向前、陈毅、叶挺等革命先辈均在广东留下足迹,作出艰苦卓绝的斗争。

饮水当思源,不忘掘井人。陈开枝说,老区苏区精神是永恒的,应当赓续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发展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他指出,老区苏区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要着重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革命遗址、革命史料等红色资源,铭记光辉历史,传承优良传统,为弘扬老区苏区精神、传承红色谱系、实现全域振兴提供精神食粮和文化支撑。

采访时,陈开枝强调,老区苏区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不能只偏重一个方面,“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整合社会力量 全域谋求振兴

陈开枝入户调研,与老区苏区的群众交谈

陈开枝入户调研,与老区苏区的群众交谈

县域是农村人口的集中地,也是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全省50个山区县中,老区苏区的数量占了近乎“半壁江山”。振兴老区苏区,对弥合区域发展鸿沟,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纵观全省,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等重点老区苏区共24个县(市、区),绝大多数分布在粤东、粤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突出,短板不少。陈开枝提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区位等综合因素,老区苏区很长一段时间发展速度滞后,产业层次低,基础设施差,民生欠账多,前进续航的动能不足。

不忘峥嵘岁月,全域谋求振兴。2014年,国家发改委同意广东列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13个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2015年,国家发改委又明确将海陆丰革命老区的13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扶持欠发达老区范围。

锚定“一年一变化、三年见到明显成效、五年实现大的提升”的目标,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财政投入上大手笔,用“真金白银”为老区苏区振兴护航。2019年起,广东省财政对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专项财力补助提升至每县4000万元/年,其他革命老区每县安排1000万元/年;2021年进一步提升补助标准,重点老区苏区每县安排5000万元/年,其他老区县每县2000万元/年。

陈开枝评价,二十大之后,广东提高政治站位,出台新的工作方案,要求省直单位牵头组队,用9年时间支援老区苏区振兴,规格高、持续时间长、投入力度大,正是不忘历史,不忘老区苏区人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老区苏区的)前辈已经为革命流血牺牲,不能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流泪。”

根据《工作方案》,对口帮扶队伍基本由省直机关、国有企业以及中央驻粤机构组成,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加入帮扶集团共同参与对口支援,动员鼓励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其他社会团体和单位积极参与对口支援。陈开枝认为,过往的支援工作,很多依靠政府力量。“老区苏区实现全域振兴,除了政府的力量外,还要依靠社会的力量,特别是调动企业、慈善机构、乡贤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建设。”他补充。

缩小发展差距 灌注前进动能

老区苏区实现高质量振兴,重在激活县域经济的动能。

近期,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惠州市博罗县入选。《广东统计年鉴2022》(以下简称《年鉴》)显示,2021年博罗地区生产总值为741.46亿元。老区苏区不乏后劲十足者。惠东县作为老区中杀出的“黑马”,在多项经济指标领跑。2021年,惠东地区产总值达710.87亿元,发展水平逼近“邻居”博罗。

根据《年鉴》,2021年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第二产业产值均超过300亿元,服装纺织、电子电器等工业声名远扬;2021年,揭阳普宁市凭借385.71亿元的第三产业产值,在老区苏区中“扬眉吐气”......陈开枝认为,经过过往的支援工作和政策利好,广东部分老区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补全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等短板,渐渐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潜力。

然而,从省内省际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不能忽视。从省内来看,2021年全省24个老区苏区县(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低于98285元的全省平均水平;从省际来看,2021年福建省老区苏区县人均GDP达10.64万元。相比之下,广东省老区苏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梅州市平远县是苏区县,近年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梅州市平远县是苏区县,近年来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陈开枝认为,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梅州、龙岩、赣州三市山水相连,历史地情有许多相似之处。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赣州市发展迅速,10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稳居江西第一;龙岩市也跻身中国城市GDP百强名单。“相比之下,梅州、河源等地处于落后位置,经济发展的韧性还需进一步挖掘提升。”

老区苏区如何在政策叠加和社会资源的优势下谋求振兴?陈开枝建议,老区苏区县要学深悟透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主动作为、努力对接,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特别是抢抓“双区”发展机遇,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弘扬老区精神,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励老区人民凝心聚力,推动振兴发展。

【记者】袁瀚 段凤桂

【图片】受访者供图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