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时代,为何需要一个新的“泛在操作系统”

南方+ 记者

8月11日,北京大学和腾讯研究院联合发布《泛在操作系统实践与展望研究报告》(下简报告)。报告首次在行业内提出了泛在操作系统的体系框架,系统化梳理了8个类别泛在操作系统的典型实践案例,其发布对于厘清泛在操作系统的内涵与外延、汇聚更多产学研用力量推动泛在操作系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泛在操作系统”概念由北京大学梅宏院士于2018年在《IEEE Computer》杂志的封面文章“走向泛在操作系统:一种软件定义的视角”中提出,来表示不限于Windows/Linux这样的传统操作系统的未来新型操作系统。

泛在操作系统与操作系统是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层系统软件,是计算系统的核心,也是信息产业生态的核心。正是操作系统的出现,才使得计算机从早期的专用专属走向如今的通用大众,并带来计算机应用的繁荣发展。

随着互联网向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的全方位延伸,人类社会、信息空间、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的泛在计算时代正在开启。梅宏院士强调,我们既要面临“云管边端物”乃至“人”的海量异构资源,尤其是各种泛在化的“端”资源的有效高效管理需求,又要面临应用需求变化频繁、应用场景动态多变的复杂的计算环境,参照操作系统的求解问题思路,构建面向不同领域的多场景的多样性泛在操作系统,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探索实践的方向。

报告中指出,泛在操作系统的概念来源于操作系统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延伸与扩展,即从主机操作系统、个人(桌面)操作系统、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物联终端操作系统的不断泛化,未来网络化的泛在操作系统所管理的不仅包括主机、PC端、移动终端、物联终端等不同计算设备,也包括面向新型人机物融合应用场景的各种不同新型计算环境。

当前,泛在操作系统已经纳入《“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其理论和技术研究将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在发布会中讲到,“泛在OS集成了更多的数字化技术,是技术的集大成者,是重要的技术创新领域,产业互联网为泛在OS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场景”。

例如,2019年,广州地铁联合腾讯发布了国内首个轨道交通行业OS-穗腾OS,当前,依托穗腾OS2.0建设的一系列智慧应用已经在“大湾区最快地铁”广州地铁18、22号线,实现了全时空精准便捷的乘客服务和全景式安全高效的运营管理。南京市白下高新﹒紫云智慧广场使用微瓴操作系统构建了全要素数字孪生互联的园区综合体。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在2024款车型中引入全新MB.OS(Mercedes-Benz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

虽然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已有不少关于“泛在操作系统”的实践探索,但是,报告认为,面临复杂多样的应用模式、领域需求、多变环境和海量资源,大多数探索都还仅仅是针对特定场景、部分需求进行泛在操作系统的实践,总体而言,泛在操作系统尚处于初期探索成型阶段。

【观点】

梅宏:万物互联时代需要一个新的系统

作为“泛在操作系统”概念的提出者,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梅宏院士也在此次会上作了观点分享。

他指出,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万物互联、万物数字化时代,这时候需要一个新的系统,这就是泛在操作系统出现的背景。

“一开始我们只是觉得一个人、机、物融合的泛在计算时代正在到来,按照过去的发展态势,应该有一代新的操作系统。这种操作系统首先是适应新的终端,就像从主机到PC,再到移动终端一样的,首先是使用新的终端,并和CPU等硬件紧密关联。”梅宏说。

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平台,把各种终端连起来,好像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比如智慧城市平台,除了把城市资源管好,在上面能够允许做二次开发,这就是一个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它就是一个泛在的。

梅宏谈到,“卡脖子”基本上涉及的是传统操作系统,并和CPU紧密绑定,而泛在操作系统的出现,一个新蓝海出现了,它包含节点,也包含网络。传统的操作系统,是当前我们应该去完善的,可以实现关键部门的自主可控,甚至自主可控,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新的蓝海,它会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

在他看来,泛在操作系统更像是一个“软件定义”的操作系统,软件定义X,即为X构建一个平台,就称之为X操作系统。

不过,他也指出目前面临的难题:万物互联的终端还看不到一个一统天下的产品,因此也不能将泛在操作系统泛化。

【记者】郜小平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