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持续更新换代害人不浅,“钱袋子”守护行动刻不容缓。今年3月,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率先成立全市首个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队,自成立以来中队预警劝阻数据达41万条,累计为群众拦截受骗资金超过1100万元。白云区应对高发电诈警情,迅速组建队伍,想方设法开展电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基于此,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前往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区分局,就反诈治理工作经验开展调研采访。
诈骗套路错综复杂,争分夺秒辨清真伪
奋力奔跑“超越”骗子,绞尽脑汁“唤醒”事主。“冒充公检法诈骗应该是各种电信诈骗案件中劝阻难度最大的。”白云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宋维功向记者介绍道。据悉,今年3月21日,白云警方反诈中心接到一条指令:事主刘女士可能正在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反诈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事主和其家人,发现事主电话一直在通话中。工作人员随即通知辖区同和派出所民警立即到事主上班地点上门劝阻。派出所民警接到指令后,马上来到刘女士所在的公司。该公司人员称看到刘女士神色慌张,打着电话走来走去。
民警发动有关人员马上到处寻找,却未发现刘女士的踪迹。意识到情况紧急,尽快联系到事主,就有可能将其从骗局中“唤醒”,最大限度为事主挽回财产损失。经警方快速排查,终于在其公司附近的一酒店门口发现了刘女士。当刘女士见到身穿制服的民警后,一边通话一边神情防备,民警立即上前制止,让其挂断电话。经询问,刘女士称电话那头的“警察”让其将全部5万元汇到一张新办的银行卡上,已将卡号和密码告知对方,准备接到对方提示再转移到“安全账户”,但还没有转账出去。于是,民警立即让刘女士将卡里的钱转至微信钱包。
当看到账号上的钱没有造成损失,民警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向记者表示:“看到群众没有被骗,向家人报平安时露出喜悦的笑容,让我觉得劝阻工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广州市白云区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南方+ 欧阳胜勇 拍摄
五类诈骗潜伏身旁,“三级”“两卡”守护钱包。据了解,除了劝阻难度最大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外,“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投资”“网上贷款”也同属最常见的五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白云区本身人口体量大、流动人口多,因此治理工作的开展难度系数高,诈骗案件发生的数量也相对较高。”宋维功向记者介绍道。面对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和治理难度高的区域特点,白云区公安分局在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不断寻求新路径、新方案。
三级联动作战,形成反诈闭环。区、街镇、村居三级联动模式是白云区公安分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队贯彻落实“全民反诈”理念而开展的一项全市首创的反诈工作机制。通过打通三级反诈中心沟通联络桥梁、明确各级分工、分清各级责任,白云区公安分局致力于将反诈工作落实到贴近群众的最小应急单元。宋维功说:“这样的三级联动作战机制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在街镇和村居的配合下,我们能最短时间触及群众,最高效率实现反诈知识宣传,最快速度阻止诈骗案件发生。”据悉自3月份中队成立以来,白云区电诈警情数量显著下降,队伍成立的首月,电诈案件成功拦截率达99.3%。
两卡断卡行动,扼杀诈骗苗头。“电话卡、银行卡是骗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作案工具。抓牢这‘两卡’,就能很大程度减少电诈警情。”宋维功向记者介绍说。断卡行动旨在从源头对电诈行为进行遏止。一方面,针对出租出借买卖银行卡的行为,实施5年内不得新开账户或支付账户、不得使用银行非柜面业务等信用惩戒措施,并将违法违规行为登记至个人征信;另一方面,针对出租出借买卖电话卡的行为,则关停其名下所有通信业务,5年内不得办理通信产品新入网业务。白云区居民陈先生在看到“断卡行动”宣传海报后,向记者说:“这样的整治工作很有效,能让骗子既没有渠道又没有胆量再实施诈骗,断卡行动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到!”
诈骗预警做实做细,反诈宣传做精做准
聚集合力,诈骗预警筑起最快“防火墙”。队伍集结,吹响号角。记者进入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办公室时,室内有十多位民警、辅警正在就数据平台所统计的电诈警情逐个拨通民众电话,进行预警劝阻。通话声此起彼伏,民警、辅警都在用最清晰快速的语言向民众传达电诈预警信息。“我们治理电诈中队尽管今年3月才成立,但是已集结了28名民警、41名辅警,下设宣传组、劝阻组、资金组及治理组。”中队负责劝阻工作的古访南警官就中队情况向记者介绍道。在国家大力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的指引下,白云区在成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中队”的基础上,迅速集结建立起一支吃苦耐劳、工作细致、敢打敢拼的“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队”。“中队自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超过36场反诈宣讲会,旨在最大范围普及反诈知识,保护民众财产安全。”古访南表示。据悉,目前中队平均每天完成3000多条劝阻预警,面对居民财产安全,中队民警不断研究完善劝阻话术,尽可能利用短暂的几分钟电话时间竭力传达预警讯息。
采访现场。南方+ 欧阳胜勇 拍摄
警企合作,强力一击。在电诈警情中,警方常与时间赛跑、与骗子竞速,如何在骗子得手前找到事主、阻止事主,是阻止诈骗案件发生的关键。白云区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队的一大亮点在于,目前已同三大运营商达成一致:在紧急电诈警情发生时,事主手机被骗子设置呼叫转移且警方无法及时找到事主时,警方可迅速向运营商申请,由运营商对事主手机快速实施“紧急停机”操作。“实践证明,‘紧急停机’是最有效防止受骗发生的举措。事主往往在挂断骗子电话后的几分钟内就能恢复冷静,发现受骗事实,这就给了我们警方更多时间对事主进行防诈劝阻。”古访南向记者介绍道。唯有企业和警方通力合作,才能更大程度提升电诈治理工作能力,激发全民反诈的热情与信心。
此外,警校合作、各相关部门协作在电诈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据了解,白云区反诈中心已经同教育局达成高度一致并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区内所属的66家大中专院校就校内抵制“刷单返利”现象签订承诺书,将学生反诈教育责任压实到学校层面。“原本每天5、6宗的校园内诈骗案件数量,在警校通力协作下下降了一半,情况有很大好转!”古访南提及校园反诈工作,向记者高兴地表示道。
精准有效,反诈宣传拉起最严“警戒线”。以警情拉动宣传,对症下药。“在百万级别诈骗案件发生的社区,或是一周内发生两次诈骗案件的社区,我们要求必须进行标语横幅宣传,并开展专场宣讲会。”古访南向记者介绍道。将警情作为下一步宣传工作开展的方向,是白云区反诈中心创新宣传工作路径之举,为的是更直接地找到易受骗人群,更有针对性地普及反诈知识。
以社情带动宣传,因地制宜。“快到618购物节了,我们也紧跟热点,在全区开展针对‘冒充客服’诈骗案件的宣讲会。”宋维功介绍道。除了就时事热点开展的宣传外,中队还就不同街道的居民特征开展不同专题的反诈科普。在院校集聚的街道,宣传“刷单返利”类型反诈知识;在电商集聚的区域,宣传“冒充客服”类型反诈知识;在住宅居多的街道,宣传“虚假投资”类型反诈知识。通过对当地的充分了解和对反诈治理工作的反复推敲,白云区公安分局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中队着力做实、做细反诈宣传工作。
【记者】欧阳胜勇
【实习生】贾文琪 柯舒雯 李玉婷
【通讯员】邓慧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