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小榄镇胜龙小学:将咸水歌唱遍校园 | 广东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⑩

南方+

近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非遗工作站(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承办的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获奖结果正式公布。活动共收到来自全省各地113份案例,从中产生10个精品案例奖与10个优秀案例奖。

本届“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涉及非遗范围广、开展非遗教育地区广、实施主体广,既是对广东非遗教育进行一次摸底,同时推动与促进在校园中开展非遗教育,为青少年学生筑起具有民族记忆的精神家园。

本期报道带大家走进中山市小榄镇胜龙小学,从本届精品案例“《中山民歌》校本教材案例”里看看,中山民歌如何唱遍校园每个角落?

咸水歌在中山市东升镇胜龙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中山县人民政府派驻胜龙村的文化宣传队把中山民歌(咸水歌)这一民间艺术推向了高潮。每年一月、半年举行的赛歌会,堪称当年一项时尚活动。

在老一辈文化宣传队艺术家的帮助下,胜龙小学在过去20年间积极推动中山民歌进校园,逐渐形成以咸水歌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

(视频|时长共11分06秒)

胜龙小学宣传视频

胜龙小学于2009年被评为中山市咸水歌传承基地,2015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胜龙小学有占地160平方米的咸水歌传承文化展示厅,展示厅通过文物和场景塑造,让学生犹如置身于先辈的劳动和生活情景,有效提升了咸水歌的传承氛围。

近年来,教师创作咸水歌超过500首,其中获奖作品超过20首。校外辅导员队伍层次高、数量多,其中市级专家3人、国家级传承人1人、镇级著名歌手10余人。同时,校方还编写了《中山民歌》校本教材(第1辑),20年里更新3次《中山民歌》校本教材,使中山民歌这一传统艺术文化深植于师生心中。

2017年11月,胜龙小学团队参加中山市学校美育工程成果展演。

胜龙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咸水歌传承高度融合,把咸水歌融入诗词教学、识字教学、体育教学,唱中学,唱中传,让咸水歌声伴随学生快乐成长,给学生童年生活留下快乐印记。

【记者】杨逸

【实习生】胡森铭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 甘韵矶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