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惠州学院建校75周年来临之际,“宋湘与丰湖书院”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该校举行。此次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文化沙龙、墨迹研学展、文化展等,由惠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和市社科联指导,惠州学院惠州文化研究院等联合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分社等单位协办。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文脉源远流长,“宋湘与丰湖书院”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惠州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彭永宏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惠州知府伊秉绶当年为丰湖书院题的“敦重”二字,已成为惠州学院校训的重要内容,宋湘题写的“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楹联也一直激励着惠州学院学子潜心求学。他们志同道合、密切合作更是惠州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惠州学院师生跨时空对话“宋湘与丰湖书院”。
200多年后,这段携手育人的故事被重新演绎。开幕式现场,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精心准备的短视频《宋湘与丰湖书院》和吟诵节目,令在场嘉宾眼前一亮。“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娓娓道来的诗句,伴随着西湖美景,向大家讲述宋湘和伊秉绶为丰湖书院及惠州文教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
惠州学院师生跨时空对话“宋湘与丰湖书院”
“家好年长住,诗须日一篇。盘盘青草地,曲曲白鸥天。”在悠扬的古琴声中,惠州学院学生身着汉服吟诵宋湘的《湖居后十首》,平易淳朴的诗句带领大家穿越历史时空,感受风流才子的逸事和心境。
当天,梅州市宋湘研究会会长李欣祥的新书《宋湘在惠州》举行了首发赠书仪式。广东省客家商会书画艺术研究院(筹备组)组长古小明举行了《宋湘在惠州220周年翰墨展览图目》赠送活动。
开幕当天,惠州学院还举办了“宋湘与丰湖书院”学术研讨会、东江大讲堂第290讲暨丰湖书院讲坛文化沙龙活动,副校长曹建忠、文学与传媒学院(惠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梦、科研处处长蒋辉等与省内外高校专家学者们一道,分享文化研究成果,探讨书院文化,为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出谋划策。
今年以来,惠州学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弘扬学校文化传统。在建校75周年到来前,学校进一步传承惠州文脉,尤其是宋湘与丰湖书院文化,挖掘惠州文化教育资源,主办“宋湘与丰湖书院”系列纪念活动。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惠州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丰湖书院是惠州学院的根,宋湘与丰湖书院的这段历史不仅是惠州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宝贵的育人资源。学校举办一系列活动,把惠州历史文化研究好、学习好,让师生更加了解文化历史,增强 “四个自信”,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惠州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谢志清
【通讯员】金伟 张波
知多D
宋湘与丰湖书院
丰湖书院是惠州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学府。早在700多年前,宋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惠州大守赵汝驭在银岗岭创建“聚贤堂”(又称“十二先生祠”),作为宣扬儒家学说的场所。10年后,惠州太守刘可刚把“聚贤堂”改名为丰湖书院。
●宋湘结缘丰湖
元、明之后,丰湖书院断续荒废三百余年。清初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5年),惠州知府王瑛重建丰湖书院,惠州文教曾一度复兴。此后丰湖书院再度荒废,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惠州知府伊秉绶,再次重建丰湖书院,聘请“岭南才子”宋湘为书院院长(亦称山长)兼主讲席。宋湘题写了“丰湖书院”门匾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的楹联,伊秉绶在书院进门处书写了“敦重”二字,确立四十五字铭文。一时间,丰湖书院“从者云集,人竞向学”,创造了清代惠州文教史上的空前盛况,成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
●惠州文教振兴
宋湘在丰湖书院任职三年,与伊秉绶共同振兴惠州文教事业。在惠期间,宋湘利用业余时间写下了297首歌颂惠州山水风光和书院生活的诗赋作品,结集为《丰湖漫草》及《丰湖续草》,其中《丰湖漫草》成为惠州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描写惠州西湖的诗集。宋湘给后人留下了不少书法佳作,其中行书《木棉花二首》四条屏、行书《东坡先生故居后六首》四条屏和草书《梦游阴那山赋》等是其在惠的书法名作。丰湖书院再次驰名岭南,名列“广东四大书院”,宋湘与伊秉绶功不可没。惠州因此一改两宋以前的文化蛮荒印象,文化教育渐及大众,崇文尚教之风渐盛,这座“岭南名郡”更添崭新的人文色彩。
●书院薪火相传
清嘉庆以后,丰湖书院延续办学200余年,始终把伊秉绶和宋湘的办学宗旨奉为圭臬。1903年,丰湖书院改为惠州府中学堂,结束了传统书院历程。此后书院原址多次改建,先后为广东省立粤秀中学、省立惠州师范学校、惠阳师范专科学校、惠州大学。2000年,惠州大学更名为惠州学院,迁至金山湖校区办学。惠州市政府将丰湖原址按清代丰湖书院风格进行重建,于2013年对外开放,成为惠州文化展示的地标。
惠州学院高度重视丰湖书院文化传承,校园不仅建有书院文化区、丰湖园景区和丰湖书院匾额楹联门楼等景点,而且从丰湖书院精神中凝炼升华出校训“敦重明辨,求真致用”和校风“阆苑储英,人竞向学”,学校竭力传承书院文化传统,以惠州文化研究院、东江大讲堂、丰湖教育论坛和丰湖书院文化沙龙等为载体,弘扬教化育人的学府精神,向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整理摘录自“宋湘与丰湖书院”文化展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