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钻研让粤酒达到新高度!九江双蒸非遗传人何松贵获国家殊荣

南方+ 记者

九江双蒸非遗传人何松贵获国家殊荣

这是一份看似普通的荣誉证书:20开大小,红色绒面外衬,式样简洁朴素,唯独封面上的烫金国徽揭示了它的不同寻常——这就是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它代表了国家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至高礼遇。

3月15日,一位来自佛山南海的工程师收获了这一殊荣,他就是何松贵,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九江双蒸非遗酿制工艺传承人。“真的是很惊喜万分,没想到我们酿制粤酒的技艺能够得到国家的认可!”何松贵说。

为了这份“惊喜”,何松贵已经努力了30年。入职九江酒厂后,他始终坚守一线,不断探索粤酒的提纯优化和绿色生产,推出一款又一款南粤佳酿,更推动九江酒厂成为广府酒文化的典范之一。

尽管已经深耕粤酒三十载,何松贵依然干劲十足。他表示,自己要带着这份特殊荣誉,继续为广东和新广东人酿出更多米酒佳品,让九江酒厂“两百年粤酒担当”的名片越擦越亮。

何松贵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合影。田人心 摄

何松贵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合影。田人心 摄

三十载潜心研究收获国家级荣誉

源自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历经2200余公里的昼夜奔腾,珠江第一大支流——西江就来到了南海区九江镇。在这里,曾经湍流急促的江水,化为一望无际的宽阔江面,既哺育了九江这座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鱼米之乡,也赋予了这里独特的酒文化。

史料记载,明代开始就有人在九江开酒坊,利用富含矿物质的纯净西江水和优质的大米、黄豆酿制米酒,开创了别具一格的粤酒。晚清时期,九江酿酒酒铺林立、遍地酒香,双蒸酒还随着华侨的脚步走出国门,成为海外九江人的难忘回忆,九江酒厂也成为当之无愧的粤酒担当。

何松贵正是被这里的酒文化所深深吸引。作为土生土长的九江人,从江南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故乡,加入了九江酒厂。

在九江酒厂,何松贵的视线首先投向了白酒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从1992年到1994年,何松贵探索了豉香型白酒大容器发酵过程回收主酵期CO₂的可行性,在业内建立了首条二氧化碳回收生产线;随后,他又提出糖化速度与发酵速度的平衡是提高米酒出酒率的理论,建立了米酒发酵工艺微生物调控体系。

九江双蒸推出的精米系列纯粮酒。企业供图

九江双蒸推出的精米系列纯粮酒。企业供图

这两项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技术,前者帮助企业以将副产品——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商品化,增加营收渠道;后者在保持风味的前提下使出酒率从145%提升至目前的158%,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超1000万元。

“都说啤酒、白兰地等洋酒的生产是现代化的,但我相信粤酒同样有这样的潜力。从业30年来,我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让工厂绿色、智能,让能耗达到啤酒生产线的水平。”何松贵说。

何松贵的第二个使命,则是让粤酒更加高端。1998年至今,针对米制酒杂醇含量一般高达1.6g/L、喝米酒更易上头的行业共性难题,何松贵反复钻研发现,酵母菌和细菌的比例不协调是造成杂醇油含量高居不下的关键。随后,他找到了两种菌种的最佳搭配比例,将杂醇油含量降到0.6g/L,大大提高粤酒饮后舒适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人们开始更多追求米制酒口感醇爽,要求饮后不口干、不头疼、不失眠,这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何松贵说。

匠心技艺成就九江双蒸粤酒担当

提升了米制酒生产效率、降低了杂醇油的含量,这对于志在粤酒担当的九江酒厂来说只是起点。2007年,九江酒厂建成广东酒业首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5年,九江酒厂建成全球首个米酒研究院(企业研究院)。

这座业内首个中国米酒研究院,集结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7家理事单位,何松贵担任院长,主要负责收集市场端的需求,再组织理事单位结合各自长处,与九江酒厂展开合作研究。

“我们的研发方向,依然是如何让企业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更加绿色智能,并不断升级产品,让消费者获得更佳的饮后舒适性。”何松贵说。

在多家科研机构的助力下,九江酒厂将历年来的多项业内首创化作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奠定了“粤酒担当”的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九江酒厂成为全国发明专利最多的酒企之一,在专利榜上位列全国第七。

“我们的低醉技术、饮后舒适性项目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还与江南大学合作,理清了机械化智能化制曲的工艺和机理;我们还在与广东省食品研究所合作研究陈酿技术。”何松贵说。

一项项专利技术被取得后,更多的粤酒佳酿从九江酒厂诞生。近年来,九江酒厂先后推出了精米系列、本味寒造系列和大师小作系列,将广东米酒推向了新高度。

何松贵向来宾介绍以他命名的“何君酌”高端粤酒产品。田人心 摄

何松贵向来宾介绍以他命名的“何君酌”高端粤酒产品。田人心 摄

何松贵并未止步。“当前,国内白酒平均价格为4万元/吨,广东米酒的均价尚只有1.6万元/吨,相比之下还是有差距,缩小这种差距就是我未来五年的愿景。”何松贵说。

带着这种愿景,何松贵将目光投向了更优质的原材料和十年以上的陈酿。他透露,以成本更高的原材料——糯米为例,其拥有更加绵甜的口感,却也容易产生更多的杂醇。通过独特的发酵技术、特殊的酒曲和菌种,何松贵和团队成功将含有糯米原料的酒体的杂醇浓度降至0.5g/L,突破了业内极限。

在此基础上,搭配十年以上的陈酿,风格独特、足以媲美浓香型白酒的广东米酒就诞生了——这就是九江酒厂即将问世的领粤1821系列。

“白酒讲究的是历史底蕴和醇厚风味,这都离不开年份的加持。作为一家拥有200年历史的酒厂,我们很早就开始向‘年份酒’的方向不断储酒。”何松贵说。

从精米、本味寒造到大师小作,再到即将问世的领粤1821,越来越高端的产品赋予了何松贵更多信心。

“作为拥有200年历史的粤酒担当,我们做足了技术和原料的储备,致力于粤酒价值的提升,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实现‘2025年营收达到25亿’的目标。”何松贵说。

【撰文】王谦

【拍摄剪辑】田人心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