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垄上行——直击春耕生产一线
伴随着温暖的春风,农历牛年的春耕如期而至。本期《船说广东》,一起来聊聊中国人都爱听的“生长”话题——种地。
说到“种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说了不少,而且一号文在说“种”之前,首先说的是“地”,可见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性。咱们结合广东的做法梳理一下,关于耕地的内容,其实主要分三类:
继续在广东垦造水田——这是寻增量;
控制耕地“非农化”——这是护存量;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这是提质量。
其中,“高标准农田”的概念可能离我们最远,今天,我们和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一起感受一下:
走在茂名市茂南区好心湖畔田园综合体广袤的田野上,看到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路两侧的防渗渠平整美观,大小沟渠纵横相连,呈现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我们的高标准农田主要指的是土地平整,相对来讲比较集中连片的,田间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农电配套、生态比较完好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区域。”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罗小青说,基本上能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功能。也更能够适应现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目前,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全省已建成2352万亩,近年来,广东把“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评价、统一上图入库”抓实抓落地,有力推动全省农田建设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让广东的农田“颜值”和“内涵”都得到提升。
2019年广东还因为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接下来,新插的秧苗将在高标准农田里茁壮成长。而要育出长得壮,收得多,抗病害的秧苗,少不了农业的“芯片”——种子的加持。在种业方面,广东的实力可以说是深藏不露。一起来听听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丰怎么说:
我们一开春,就在新品种的培育上,与合作企业联系,把一些具有好的品质,高的产量,好的抗性的品种推介出去。
像泰丰优208,这个组合是连续两年获得国家优质稻食味鉴评金奖的。这个品种不但抗倒性好,而且产量比较高,食味好,还有比较好的加工品质。
就晚稻来讲,广东、广西华南稻区晚季,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通常会遇到台风雨,和白叶枯病,细条病危害严重的情况。为了确保高产稳产,我们这些年一直都推荐吉丰优1002、泰优1002、粤禾优1002、还有今年新要推出的广泰优1002。
在今年,我们除了已有的品种之外,一些感温、早熟的种子还会布局,像广泰优华占、泰优粤禾丝苗,这些品种都是我们新推出来的。非常适合我们现在既要产量,又要品质的市场需求。
今年一开春,我们也委派了很多专家,到产业园去对接。
除了我们传统广泛应用的美香占2号以外,我们还针对有些产业园的特殊需要,定向打造新的品种给他们。比如说给蕉岭的建丰这家米业企业,我们就培育了客都寿乡1号给他们,去打造他们的品牌。
高标准的农田,种上高品质的种子,你说种出来的粮食能不高质量吗?
【监制】肖文舸 黄应来
【记者】黄进 张子俊 邵一弘
【主播】张子俊
【脚本】邵一弘
【摄像】石磊 李晓
【剪辑】李晓 万稳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