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东农业强“芯”,省政协委员仇荣亮支招打造国家种业创新平台

南方+ 记者

种业是粮食安全之基,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农业产业安全的基石。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全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广东省也召开了打好广东种业翻身仗专家企业家座谈会。

今年,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仇荣亮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集智汇力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的提案》,建议依托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集合全省之智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占全国15%

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广东有哪些优势?仇荣亮给出三大理由。

一是广东的华南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丰富。保守统计,广东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3万份,约占全国15%;微生物菌种资源6万株,位居全国前列;畜禽遗传物质5万余份,水产资源1.5万份。

同时,广东建有农作物种质资源库25个和“国际WIPO/国家专利生物材料保藏库”,建有野生稻等国家级或部级种质资源圃,12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广东省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国家专利微生物材料保藏中心。

二是广东的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例如全省育成超级稻品种累计36个,占全国24%;优质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23个,约占全国41%;罗非鱼、加州鲈等多个品种苗种占全国50%-80%,多年稳居全国榜首;新发现微生物新菌种200多种。

三是广东的种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仅2019年销售前10名的种子企业种子销售额达到17.45亿元,占全省销售额的77.5%。畜禽种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省持证经营畜禽种业企业800多家,其中种猪生产企业426家,种禽生产企业340家,其他种畜禽企业34家。建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2个,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和良种扩繁推广基地14个,位居全国首位。

加强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仇荣亮建议,要从国家层面突显顶层设计,聚焦华南地区重要特色物种,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究,研发种质创制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规模化种质资源创制制高点,实现种质创制智能化、规模化,开展生物育种并实现产业化。

他建议要系统开展华南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和品质、产量、抗性等相关农艺性状表型的精准鉴评;建立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构建服务于育种实践的核心种质和突破性优异资源。

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方面,要加强种业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培育优异种质资源,抢占全球生物育种制高点,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加快推进畜禽育种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同时他建议加强产学研合作,汇聚种业要素资源,将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种业企业。

如何打造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在基本思路上,仇荣亮建议采取“一核多园”的模式,针对华南地区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高,但开发利用程度低等现状,突破传统生物种质资源库“重保存、轻利用、少创制”的局限。建设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现代种业创新引领、高端种业人才引进培养与聚集、现代种业发展战略高端智库咨询决策等的“种业硅谷”和具有华南特色的现代种业创新平台。

【出品】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广东省两会全媒体报道团队

【记者】姚瑶

编辑 唐嘉欣
校对 谢日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