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以佛山为样本探索产融结合城市范本|千灯湖金融峰会

朱伟活动报道集
+ 订阅

11月28日,中国金融论坛——第六届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在佛山南海举行。会上,佛山市市长朱伟作题为《以佛山为样本探索产融结合城市范本》演讲,剖析佛山制造业发展情况,阐述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以及关于探索打造产融结合城市范本的相关思考。

朱伟表示,产业配套齐全、民营经济发达、创新能力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动力足是佛山的城市气质;中小企业多、有一批实力较雄厚的龙头企业是佛山的企业特质。

他认为,佛山过去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如,通过完善增信体系,政府充当银行和企业之间贷款“桥梁”和信用“润滑剂”,支持培育期企业加速发展;积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支持成熟期企业转型升级。

未来,仅依托传统、单一的非一线城市金融供给,已经难以满足佛山作为核心制造业城市的产业发展需求,更难以支持产业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高层次需求,因此更需要加快从金融设计、金融监管、金融供给等方面着手,加快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机制体制。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以下为佛山市市长朱伟发言摘录:

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我们的制造业比重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占GDP比重超过50%,而全国的数据是27%。佛山是坚持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兴市、坚持实体经济发展不动摇的一个生动实践。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来要继续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突出制造业的比重,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进入新发展阶段,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我们金融应该怎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探索更多新的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实践路径,这就是我们“新金融”命题中应有之义。佛山怎么在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和体制机制中怎么做更多探索和实践,树立更多标杆,展现出更多新的气象,这也是佛山应该要回答的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佛山制造业发展情况。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经济,制造业是佛山发展的根和魂,佛山制造享誉全国乃至全球,佛山制造有四大特点:

一是“大”。规模大,佛山市GDP去年突破1万亿,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排第六,仅次于上海、天津、苏州、深圳、重庆,佛山以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能够占到全国第六位,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这些年坚持实体经济发展不动摇、坚持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兴市取得的一个好的成效和效果。我们传统的产业市场占有率高,像家电、金属制品、陶瓷建材、家电等行业规模在广东省均排在第一位。

我们还有一个特点,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比较强。这些年,佛山借助广东省大力发展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的机会,装备制造业超过了5000亿,特别是在很多细分市场上在全国的市场份额都很高。

二是“全”。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完善。我们工业体系健全,几乎涵盖了所有制造业行业,拥有机械装备、家用电器、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优势行业。汽车及配件、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各主要行业在本地的产业配套率高达90%以上。

三是“活”。以民营经济为主,充满活力。民营经济贡献了六成的国内生产总值,七成的税收,八成的工业增长率,九成的企业数量,涌现出了一批知名龙头民营企业,如美的集团、碧桂园集团、日丰集团、格兰仕、海天味业、联塑、万和等,在各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四是“名”。佛山制造品牌有名气、有影响力。佛山拥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3个,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32项,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获评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4家, 广东省政府质量奖13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佛山市拥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3个)、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32项)、中国驰名商标(163件),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二、佛山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

一是“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加快季华实验室和仙湖实验室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建设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规模化发展。

二是“聚”。加强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打造“2+2+4”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等六大工程,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融”。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的抓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连续5年全省第一,应用机器人数量达1.3万台,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同时,佛山不断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10月末,存款余额达18966亿元,同比增长14.5%;贷款余额达14232亿元,同比增长19.0%。存贷款总量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2015年以来,佛山市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0年10月,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1930亿元,同比增长22.9%,余额及增速均创近年来新高。

2015年以来,佛山市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坚定不移地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加大了制造业贷款的投放,但是这也是我们的问题所在,这1930亿相对于我们的存款和贷款的比例还非常低,也就是我们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业、制造业的比例还非常低,制造业的比例在GDP的占比是50%,这也就提出了我们下一步怎么推进产融结合的问题,让金融更好地去为实体经济服务。

佛山市市长朱伟。主办方供图

佛山市市长朱伟。主办方供图

具体的一些好的做法,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坚持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有效匹配,支持初创期企业创新发展。初创期企业由于缺乏经营数据和固定资产积累,往往难以进入银行信贷体系。我们通过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创新银行信贷支持模式,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一是鼓励“市场”主导,打造创投行业集聚区。优化股权投资环境,高标准打造珠江西岸创投中心;依托产业金融基础优势建设千灯湖创投小镇,打造华南地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投生态圈。

二是强化“政府”引导,发挥政策性资金对民间资本的撬动作用。2015年12月联合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设立总投资规模为100亿元的创新创业产业引导基金;目前,引导基金已设立市场化子基金9支,市场化子基金总规模为90.7亿元,放大倍数13.27倍,各子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97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62.25亿元。

(二)完善增信体系,政府充当银行和企业之间贷款“桥梁”和信用“润滑剂”,支持培育期企业加速发展。培育期的企业虽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和资本积累,仍要面对不少的融资瓶颈,如自身信用条件不足、对金融机构和产品了解不足、抵质押物不足等,其发展过程中更渴望资金的“甘露”。我们秉持问题导向,出实招、硬招,搭建“三角支撑”体系,激发银行“愿贷、敢贷、能贷”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积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支持成熟期企业转型升级。成熟期企业形成了一套确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盈利模式,业务发展逐渐平缓,转型升级需求加大,需要成本合适,能够长期陪伴的金融支持,并通过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延伸产业链上下游。

我们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多层联动”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截至10月末,佛山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63家,在全省地级市中排第1位,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9万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7位。

三、关于探索打造产融结合城市范本的几点思考。

产业配套齐全、民营经济发达、创新能力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动力足是佛山的城市气质。中小企业多(专精特新)、有一批实力较雄厚的龙头企业是佛山的企业特质。

佛山的金融供给方面,作为非一线城市,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不足,作为非省会城市,法人金融机构形式欠缺,作为非自贸区城市,金融政策资源倾斜相对较少,所以,仅仅依托传统、单一的非一线城市金融供给,已经难以满足佛山作为核心制造业城市的产业发展需求,更难以支持产业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高层次需求。

为此,我们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一)在金融设计方面,探索运用契合制造业特质的金融设计理念。探索制造业城市与非制造业城市、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差别化设计理念;落实“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指示精神;设计多元化、精准化、全面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形成产业链和金融链双链融合、精准对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在金融监管方面,配套针对制造业城市的新金融设计理念,探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沙盒监管的理念,建立弹性监管机制体制。一是“管得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建议借鉴沙盒监管模型。二是“管得活”,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探索引进金融监管部门人才交流、挂职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三是“管得好”,探索深化监管正向激励机制。

(三)在金融供给方面,运用金融设计、金融监管新理念,探索以丰富金融主体为突破口为制造业量身定制金融供给的可行路径,以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服务多样化的企业生态体系。

大型民营企业的特点是资产规模大、金融服务需求多,但是需要加大科研投入,通过海外并购吸引先进技术,催生跨境投融资的需求。仅仅依靠现有金融服务支持,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大型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有了整合自身资金资源,打造自身金融自主权、参与权的需要探索支持佛山大型民营企业申请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牌照;

探索佛山大型民营企业联合申办民营银行(目前全国共18家)等可行方案。针对中小微企业,从自身发展环境和特点出发,倾向“把资产做轻、把利润做厚、把成本做低、把市场做专、把专利做多”,以“专精特新”的模式发展。

中小微企业依托核心技术、轻资产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服务对此类企业的准入标准不能停留在传统重资产的模式,需为中小企业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比如探索加快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配套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要根据其轻资产、核心技术突出的特点,探索知识产权类、核心竞争力评估类金融产品设计。

【南方日报记者】李欣

【通讯员】陈敏仪

编辑 陈禧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