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荐1|黄一山:钻研最“较真”的技法 探索最“边缘”的艺术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广东美术历来有着老一辈艺术家提携后辈,无私地“传帮带”、“甘作人梯”的优良传统,也正是这种薪火相传,令广东文化艺术的繁荣与辉煌历久不衰。第二届“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展览于7月17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南方日报特别在展览开幕前夕专访10位入选者,展现广东艺术薪火相传、中青年艺术家从艺修德的崭新风貌。

本届名家荐才行动邀请了李劲堃、林蓝、王永、方土、林永康、梁宇、黄启明、黎明、许鸿飞、王绍强等10位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及综合画种等五大专业艺术门类的名家担任导师,每人实名推荐一位中青年艺术家参加此次展览。经过数月的酝酿选拔和学术推荐,黄涛、杜宁、陈川、罗玉鑫、杨得聆、邓春儒、喻涛、吕学晶、冯国豪、黄一山等10位入选者将闪亮登场。

黄一山

黄一山

推荐人

王绍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

推荐词

作为一位正受到艺术界广泛关注的青年艺术家,黄一山的创作根植于自发性的画面语言研究。他采用“工匠”式的方法去铺设画面的空间。这使得他可以有效地把一些绘画不确定性的因素排除在外,又使得一些综合性、工艺性的材料得以自然而然地被纳到创作之中。

由于他的创作手法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这促使黄一山在创作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逻辑思维,也让画面每一个局部的处理,都有足够的时间停留下来思考。他一直在借用这样的方式去探索绘画的边缘。黄一山用自己的绘画作品展开新的工作平台,形成渐进式的思考,并从中碰撞出新的语义。

奔腾图

奔腾图

谈风格 

以“超具体绘画”营造抽象空间

记者:“马赛克”是您创作的典型符号。为何对这一元素情有独钟?

黄一山:采用“马赛克”,来自研究生时期的一次偶然尝试。创作作品《潜水人》期间,画面主体很快成形,但如何在背景中用平面表现空间感,我一直犹豫了很久,最后选择了“马赛克”的表达地面的纵深,也在日后创作中沿用。

我先用橡皮擦雕出模子,再沾上颜料,印出马赛克的效果。这种处理画出的每个格子大小都是相同的,却与我们往常视物“近大远小”的习惯不一样。我喜欢这种画面营造的冷静氛围。因为在这样的空间里,我能更好地表达一些故事或观念。

牛奶系列之浴室

牛奶系列之浴室

记者:您的作品画面给人感觉抽象,但对背景肌理的刻画,无论外形还是手感都总是特别“较真”,这种处理出于什么用意?

黄一山:从2007年开始,我开始对画面的真实感进行探索:从平面走向立体、再走向质感,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语言。相比较于“超写实”,我这种可能是“超具体”。真实的材质空间,能够让观者阅读作品时能够浸入画面,仿佛置身现实空间去体味绘画中的叙事。

这种细节的真实感进入画面,也与平面、抽象的绘画内容形成一种博弈或对抗的关系,使我关于绘画空间的想象得以衍生。为了呈现这种效果,我尝试过很多手段,古典油画、漆画、雕刻的技法都会融汇其中。通过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组织,去讨论抽象空间的不同可能性,正是我创作的乐趣所在。

海平线

海平线

谈定位 

“我总在绘画的边缘上试探”

记者:您的作品经常化用古典作品的“典故”。这些“典故”哪些地方最吸引您?您如何对这些“典故”加以现代的解读和处理? 

黄一山:艺术是环环相扣的,现代作品与古典作品的关系也一样。典故能让作品的层次感丰富起来,有更深的阅读空间。我在新作《黝黑的头发》里,就化用了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内·玛格丽特的经典形象。我将镜中的人物疯狂复制,并用超写实的方法模仿镜外浮雕式的人物,形成一种反差的视觉效果。我试图通过作品传达中年人的危机意识,这也是对原作意境的一种扩容。当然,每个人对作品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这些解读也并没有正误之分。

证据

证据

记者: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您如何自我定位与自我突破?

黄一山:艺术家首先要给予作品概念和思想,但在作画的过程中,艺术家也是“手艺人”,要以虔诚的心态完成作品每一个局部。在我看来,绘画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身为80后画家,我试图创作一种“反绘画”的绘画,总想“试探”绘画的边缘究竟在哪里?我不断尝试各种创作手段,让那些传统意义上不可行的绘画方式变得可行。我希望,哪怕每次新的突破很微小,都能形成一种新的声音,参与建构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语境。这也算是我的一种“情怀”吧。

侧记

以自我对话探索艺术边界

黄一山身上有着很强的“少年感”。记者与他第一眼相遇,很难相信这位80后的新晋“奶爸”,已是广州美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讲师了。

一副黑框眼镜,一件素色T恤,黄一山素以“潮人”打扮亮相。步入工作室,各色颜料将两个木架塞得满满当当,桌面铺满草图与砂纸,罗丹的石膏像与潮牌公仔比肩为邻,显示主人爱好的多元……这里与其说是黄一山的工作室,不如说是一片“工地”、是艺术家挑战传统的“实验室”。

从古希腊雕塑《拉奥孔》,到日本热门动漫《进击的巨人》,黄一山擅长将众家所长汇于一炉。他在解构原作的同时,也通过新颖的解读使原作生命得以继续传承。求学期间,黄一山还竟打进医学院内部,观摩医学生解剖,只为更精确描绘人体的真实结构。

游走在五花八门的取材和艺高胆大的创新之间,黄一山心中仍然坚守“匠人精神”。他的每一笔都经过多次试验的组合与一丝不苟的处理。正因如此,才催生那些让人眼前一亮、又经得起推敲的作品。

“在故事中寻找故事。”是黄一山的惯用的艺术手法,总是让人出其不意。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在专门的草稿本上。如今,草稿本上的笔记变得密密麻麻,等待主人的巧思将它们涂写在画布上。

抱抱-mini

抱抱-mini

对黄一山来说,创作本身也是自我对话的过程。他告诉记者,两年前开始的“miniQ”创作计划将在今年重启,通过对自己过去作品的重构,探索艺术新的边界与可能。


【统筹】李培 杨逸

【记者】杨逸 实习生 孙羽嘉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杨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