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影像日记|一个“渔桑之乡”的防疫复产24小时

南方+ 记者

↑点击精彩视频

鱼塘、工厂、村委会、村口、祠堂……一日24小时,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南坑村总有村民在活动,展示着复工复产的决心和动力。

佛山顺德龙江镇南坑村与杏坛镇古朗村一水之隔,连片的桑基鱼塘,是著名的珠三角“鱼米之乡”。

南坑村面积虽仅有3.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416人,户数1174多户,常住人口约10000人。在2018年工农业总产值近21亿元,既有村级工业园,又是有名的“渔桑之乡”,是典型的珠三角村庄。

截至2月24日,南坑村已复工企业12家,复工人数近1000人。

南坑村面积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多人,2018年工农业总产值209005万元。

▲两家企业复工超八成

5时许,顺德弘创水产养殖场的员工麦有棉巡完最后一次鱼塘,确保12个鱼塘里的增氧机正常工作,就与麦定雄、简和添等同事交接。

上午十时,工人们正在鱼塘里拉网捕鱼。

他们将捞上来的一条条大鳙鱼一桶桶装进供港运输车。10时30分,运输车载着近4吨鱼离去。

工人们将捕好的鱼用桶装好,吊上车,准备运往香港。

弘创水产负责人伍胜功介绍,截至2月24日,有10名当地员工返岗,复工率达80%。

为了有足够的人力恢复正常产能,公司包车从广西桂林将工人们运回南坑村。

工人们进入工厂前,需要排队进行消毒。

工人们在保证书上摁手印。

13时30分左右,13名广西桂林的员工回到了广东南兴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间隔1米排队测温、消毒,公司的后勤人员还把新口罩交给他们更换,保安对他们带回的行李进行外部消毒。

南坑村里的南兴天虹果仁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复工复产,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工作。

午饭时间,工人们一人一桌,分开吃饭。公司负责人邓惠敏透露,截至2月24日,厂里已经有近640名员工返岗,复工率达90%。

▲日检3000间出租房

15时,村委会成员王溢光继续开始检查上午未检查到的出租房,村里有3000多间出租房,目前有300多户已经回村,“按照上级指示,每天都需要对出租房进行检查,确定住户的健康情况。”王溢光一丝不苟地查看着登记表,判断先去哪一户。

网格员对出租屋进行检查,一户经过疫区的住户需要居家隔离14天。

南坑村委会给每一间出租屋都贴上封条,租户们回来要到村委会登记后,方能撕开。

随着部分商铺陆续营业,网格员在店铺旁贴上宣传海报,提醒居民们注意防疫。

王溢光现在每天要巡视4小时左右。

18时许,一对来自广西的夫妻回村,村委会成员李城章连忙确认他们是否去过疫区、有没有复工证明等,在值守点的登记薄登记信息,让他们明早再和房东来村委会做进一步的登记。

南坑村委会组织人员在村口进行值守,对进村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和测温。

南坑村委会组织人员在村口进行值守,对进村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和测温。

一对夫妇驾车从广西回村,值守人员确认他们是否去过疫区、有没有复工证明等。

村里街道上依然有许多商铺仍未营业。

▲粤曲发烧友小规模演奏娱乐

19时45分左右,悠长的粤曲从村里的“忍斋谭公祠”传出,在祠堂里共有8名表演者,除了主唱和吹笛者,均戴着口罩,现场也只有7名观众,分隔而坐。

一曲唱罢,观众虽少,掌声仍然热烈。

夜晚,几位村民在忍斋谭公祠里唱粤剧过把瘾,几乎没有观众。

主唱邱小娜是村曲艺社的成员。“以前都是从晚上8点唱到11点,但现在到了晚上10点,村里就静悄悄了,我们也只敢唱到这个时候。”邱小娜看着舞台,似乎有些意犹未尽。

22时左右,社员开始收拾道具,李城章结束了值班工作,村里重归平静。只有偶尔的虫鸣,伴随着麦有棉巡塘。

夜晚,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在公园里看手机,平日这里十分热闹,灯火辉煌。

图片/视频:张由琼 姚志豪

文字:黄进 黄鸿基

后期剪辑:万稳龙

海报设计:谭唯 












编辑 万稳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