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广东省首个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在佛山市狮山镇璜溪村正式揭牌。该基地是在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下,高边社区璜溪村携手绿盟公益作为发起组织方,将在此开设传统建筑文化体验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
基地启用后,举办方计划利用璜溪村历史悠久且形态丰富的岭南建筑资源作为典型样本,向广大青少年、传统文化爱好者、旅游者和乡建行业相关人士讲述岭南传统建筑结构、营造技艺,并带动人们了解岭南水乡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以更好地推动本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古建样本齐全,人文底蕴厚重
21日下午,璜溪村洋溢着欢乐气氛。来自佛山市住建局、狮山镇的领导,华南理工、广东第二师范等高校的教授,来自广佛等地建筑设计公司的专家以及公益志愿者、村民的共同见证下,狮山镇璜溪村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正式揭牌。
璜溪村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800年历史。璜溪村两河环抱,古树绕村,建筑肌理清晰,自然环境优良,是佛山市南海区各村中古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完好程度也较高的一个村。
全村由“一纵十三横”14条街巷组成,保有大量的宗祠、学堂、住宅等历史建筑,古村落内建筑形式多样,多数建筑空间格局完整,古建筑上的彩绘、灰塑、砖雕、石雕等装饰保存完好,全村明渠排水系统仍能使用。
根据初步统计,村内共有清代建筑119间,民国时期建筑15间,明代建筑5间。璜溪村集岭南广府古民居建筑之大成,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堪称“岭南古建博物馆”。
基于璜溪村这一宝贵遗存,在佛山市住建局的指导下,璜溪村与绿盟公益在村内设立“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尝试结合古建筑实体,约请专家编成包括“构造、材料、工艺、日常居住使用”等知识点在内的鲜活教材,结合民间建筑艺人的现场口述讲解,形成系列传习课程,让参观学习者透彻了解各种建筑的构造、装饰、用材等特征及营建技艺。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终于“开门纳客”了。
设立传习基地意义深远,像璜溪村一样的古村佛山还有很多。
佛山拥有大批传统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动丰富的古村落,它们寄托着佛山人的乡愁,承载着岭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建筑所有者、参建各方均有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意愿,然而,风貌与建筑保护意识、传统建筑修建知识的缺乏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齐心活化利用,协力振兴古村
“我考察过的乡村多数都存在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的问题,很多设计师、尤其是外地施工团队、工匠都不懂传统建筑的结构知识和修建技术,不专业的修缮工作会使得建筑失去了本身原有的特征及价值,而且这种行为存在不可逆性,它们急需我们正确的保护”,绿盟公益学院院长汤浩宁表示。
目前,传习基地属于公益项目,其“教学任务”主要由公益力量来完成。2019年初,璜溪村与绿盟公益在签订了共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协议,借助公益力量活化利用古村资源,摸索“一村一品”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之路。
一年来,在绿盟公益发起下,已组织多方力量,活化了德深李公祠、秉裕书室,进一步完善了村史馆,建立了二十四节气园地、“艇佛山”水岸巡河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并设立了乡建学堂,开展了相关课程,使这些空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在绿盟公益的执行秘书长李倩看来,乡村是富含价值的一块宝地,只是其“价值”需要细心发现、耐心发掘。正如璜溪村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它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墙、每一处雕刻,都是写实的乡村演变史和文化史。希望通过传习基地的活化例子,吸引更多人关注古建筑、关注乡村发展。
“除了接待外来的游客、学生之外,璜溪村将利用这个传习基地,向村民普及古建筑保护知识,向前来施工的单位传授修建技术,”璜溪村经济社社长李志成对古村的活化利用越来越有信心,“未来,我们将在传习基地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的研学、文创的途径,让我们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村民的收益。”
“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的设立,可以为古村修复建设的从业人员和广大古建爱好者提供一个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实践场地,从而为岭南广府建筑的传承作出贡献。” 汤浩宁说。
【撰文】肖霞 赵进 李倩
通讯员供图